- 相关推荐
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松江二中 政治教研组 高 瑛
一、对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规范和要求,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评价,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由于受到固有教育观念的影响,往往依然比较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不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各种课内外教学活动。课堂上学生大部分是在听,很少有机会看,更难得动手。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低,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较低。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现代的“动手学习理论”强调活动对学习的重要性:听到的东西忘得快,看到的东西能记住,动手的东西能理解、掌握。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可见,只有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为本,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三条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的课堂教学策略。在这些教学策略的指导下,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探究”活动: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去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并使学生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最终达成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的目的。
二、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以问题驱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策略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因为过分注重二期课改精神的贯彻,而忽视了理论的把握,恐怕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的,对社会和个人的长远发展也不会有太大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还是需要教师必要的讲授和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我在教学设计和策略构思中,立足课堂主渠道,以基础知识为内容,以基于教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手段,进行以问题驱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也因此,这一教学策略主要适用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它既能满足学生自我对知识探究的需要,又能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
由于“问题驱动”的对象不同,可以把此教学策略分为两种:
1.注重学生集体探究。
可以概括为教学策略使用三步曲: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发讨论。
第一步,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提问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进目标的实现。”这些名家名言告诉我们,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活动的前提条件。而体现在课堂上,就要求创设与真实事件相一致的情境,抛出与该事实紧密联系、涉及当前学习目标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因此,在课堂上我就利用网络环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过去单一的利用语言、板书等形式,发展为集声音、图片、动画、视频于一体,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的形式。这对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高二政治学常识内容《人大代表是人民的受托者》,在教授“人大代表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时,我考虑到学生对这些内容接触比较少,而且又比较抽象,就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介绍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事迹的视频。这一情境,使人大代表的形象一下子丰满起来,拉近了人大代表和学生的距离,学生也能更好的理解这一教学内容了。
第二步,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思维是否活跃,除了与学习知识的目的、兴趣有关外,还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教师创设了情境后,要精心准备设置相关引发学生思考的具探究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置要将知识与现实相联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启迪学生的心理感受,让学生在现实中谈政治,在体验中看规律,在生活中悟理想。
如高一经济学常识内容《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提倡艰苦朴素》,在教授“提倡艰苦朴素,在生活中要注意克服不良的消费倾向”时,为了避免出现教师对学生说教、灌输的情况,我首先播放由学生自己拍摄到的一些校园内与艰苦朴素相悖的现象的视频和照片,紧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马上就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联系自身实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也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了教育,认识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很好的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协作讨论、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
协作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合作、讨论、探究的过程,它彻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充分体现出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相互启发、思维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寻找尽可能多的以及最优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求异、求同与求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表达与创新能力,是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最好体现。
这个过程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与小组汇报两个步骤来完成。考虑到课堂教学的秩序,我以前后两排四个学生为一组,同时,教师一定要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既可以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教师对讨论活动的全面了解和监督。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同时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不能因为没有答到教师本身设置的答案上,而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更不能置之不理。
如我在教授高一经济学常识内容《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设置了一个实际生活案例,引发学生讨论。案例:罗杰斯公司中关村分店系西式餐厅,其店主玻璃门上有“衣冠不整者禁止入内”的告示,在快餐店内有“为了维护多数顾客的权益,本餐厅保留选择顾客的权利”为内容的店堂告示。某日,周某身穿短裤,脚穿塑料拖鞋到快餐店就餐。快餐店当日值班经理向周某出示上述告示,请求改日到该餐厅就餐,并附送两张“买一送一”餐券。周某对被拒绝用餐不服,于是起诉罗杰斯公司。周某认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罗杰斯公司侵害了他作为消费者应享有的自主选择权和人格权。(选自广西政法报)并针对该案例提出讨论题:周某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了侵害?为什么?(采用同一座位的两位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假设周某的权益受到侵害他可以选择哪些途径来维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方式)
2.注重学生个体探究。
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独立探究新知,从中发现疑点,并尝试自我解决,以充分挖掘个体潜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这一探究过程包括课堂内的独立探究和课堂外的自主探究。如课堂上的自学,即围绕问题,自主探究,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生动体现;由于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往往又设置一些课外探究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我在讲到“投资理财应当遵循的原则”时,要求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家庭投资理财的现状(主要是现在已经使用的理财工具有哪些,各种理财项目分配的大致比例等),并作好相关记录等。
(二)以任务驱动为手段的课堂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被动的知识信息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为了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我在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过程中,做了以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手段的实践活动的探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策略设计。
1.确定主题。
主题的确定需要遵循“从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等多方面实际出发”的原则,从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这是通过任务驱动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的根本前提。
2.给出任务。
确定切合实际的主题后,需设置一个明确的任务,这是通过任务驱动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的中心环节。通过实践,我开发出了形式多样的任务。
(1)收集处理信息。
即从教材实际出发,要求学生运用网络条件,收集并处理信息,巩固旧知、获得新知,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
有些教学内容虽涉及的面比较广,但只是点到为止,学生平时接触得又比较少,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作一定的知识准备。我设置一些课前探究题,要求学生通过利用互联网或其他途径去获取、处理信息,有时我甚至会利用一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学校电子阅览室查找资料,完成探究题。培养了学生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我在教授高二政治学常识内容《公民要有依法维权的意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份问卷。
公民要有依法维权的意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探究要求:以探究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内容(P29-33)及上网查找,作探究。
知识准备:浏览网站 —— 中国人权
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hina/ 之“人权历程”和“人权现状”栏目
探究内容:
1. 了解“仲裁机构”的相关内容。
2.了解“法律援助”的相关内容。
3.请简述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意义。
4.阅读《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和《2004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了解我国人权的发展和美国人权状况,并作摘录。
(2)小调查、小采访。
即从高中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身心特点出发,围绕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如校园、家庭、社区等资源,开展体验式实践活动,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
如,向父母了解自己家庭投保的险种(保险公司名称、险种的名称、投保的目的、此险种的作用等),记录在个人作业本上,并由家长给予一定的评价。又如,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到商业银行,了解该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项目,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项银行服务项目,试着体验一次银行的金融服务等。
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我们周围的这个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这个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使他们在活动中学,在与实际生活的互动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发现和创造的喜悦。
(3)时政评述。
从高三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以时政热点评述为载体的高中政治综合探究性学习活动,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
考虑到高三学生的学习基础;政治班学生面临的高考复习与参加高考的现实;争取“双赢”的结果,即高考优异成绩与研究性学习培养综合能力互补等原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周一次,主动申请时间,发挥小组的特长,选准热点,不断创新评述手段与方法,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观点就某一时政热点发表自己看法和观点。
3.自主、协作学习。
任务下达之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或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启动各类搜索引擎,就自己所需内容进行搜索,并从所得到的结果中进行筛选和资源重组;或分工协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等。这是通过任务驱动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的主要实现形式。
既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由组合、摸索方法、自主探究;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合作交流过程,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相互启发、共同讨论,寻找尽可能多的以及最优的解决问题办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最好体现。
4.教师指导。
教师依据学生上交的活动纪要及小组讨论汇报的结果进行反馈、指导,重点讲评,这是通过任务驱动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的根本保障。
其实这一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探求知识,并引导他们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更高阶段的学习。在参与活动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学到许多新的东西,使教师在参与中指导,在参与中学习和提高。
5.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既有对过程的评价,又有对结果的评价;评价内容涉及多方面,有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探究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这是通过任务驱动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的效果的体现。如:
探究活动记录表
探究内容:
活动时间:200 年 月 日 第 次 活动地点:
参加活动组员:
活动目标:
活动内容:
对组员的评价:
探 究 活 动 评 价 表
班级 姓名 学号
知识和技能
(以调查报告为主,60分) 学习兴趣
(20分) 学习能力
(20分)
自 评
互 评
教 师 评
各 项 汇 总
总 分
等 第
摘录部分家长对学生完成采访任务的反馈意见
家长一:“没有问什么是保险,为什么要搞保险,而是就事论事。了解问题的方法有问题,不了解情况就不能提出更好的问题。提问方式很重要,对不懂的问题要搞清楚,首先要大概了解。”
家长二:“保险行业是金融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保险的作用主要是减少风险,帮助理财,以减少突发事件发生以后的经济损失。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保险行业的发展必将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以上的保险种类只是与我的家庭生活有直接联系的代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险种,可以说深入到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请留意并注意这方面知识的积累。”
家长三:“参加保险也是一种社会活动,让青少年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对其的成长是有益的。”
家长四:“作为高一学生了解金融、保险常识,对学生将未来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非常感谢学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其能更好的踏入到社会中。”
家长五:“投保增添了生活的保障,有利于增值保值,是家庭必须的一种投资。女儿这次采访,一方面增加了她对现代社会理财观念的认知,另一方面是对家长的一种鞭策,小孩懂事了。”
家长六:“买保险主要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让孩子更懂得怎样去珍惜生命,为二十一世纪做一个有用之材。”
家长七:“学校开展这次调查家庭保险活动,有助于学生加强个人理财观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保险这项业务。”
家长八:“教育与实际结合起来,对学生今后工作有好处。”
家长九:“保险是对人的保障,买个安全,即给自己及家人一旦出现危险的时候有个保障,但中国保险行业很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低,有待于改进。如果中国保险行业规范,从业人员素质高的话,中国保险行业会更广阔。”
家长十:“孩子能够自觉地去对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这真的非常好,她在对这些经济常识作认识时,还不断进行深入地了解,这使她对社会经济的组成有了更深入地认识,让我们觉得很欣慰。”
对课前探究题完成情况的评价
自 评
等第:
简要评语:
互 评
评价人: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简要评语:
(三)以课题驱动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策略
我在研究型课程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初步的关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操作的模式;同时我也一直坚持在学生中开展撰写“学理论小论文”的活动。这也为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帮助和借鉴作用。经过多次实践,现已经形成了基本框架,通过在学生中开展课题研究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基本框架如下所示:
确认主题
设计方案
实施研究
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活动流程图:
下面以高二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的课题探究活动为例,罗列活动所需的所有资料。
高二政治专题研究性学习活动暨期中考试方案
活动计划表
时间 进度 备注
学生 教师
第二周
(2.24~2.28)
认真听取此次专题研究活动各项事宜,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布置此次研究活动各项事宜 1、具体布置内容:本次活动开展的意义、目的、计划安排与要求;分发专题研究学习指导资料并作讲解;分发优秀研究成果、小结两篇及观看课件;分发高二政治专题研究性学习供参考的专题集及《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计划》表。2、时间:利用一课时 3、地点:多媒体教室
第三周
(3.3~3.7) 1、成立专题研究小组(确定组长和组员名单)2、初步确定研究课题 3、填写开题报告
指导研究小组确立课题,写好开题报告 1、研究小组人数一般为6~8人
2、组长、组员名单3月2日交
3、开题报告3月7日交
第四周
(3.10~3.14) 1、修改完善开题报告,正式确定研究课题2、填写《课题研究计划》表
指导研究小组进一步修改完善开题报告 1、教师指导研究小组修改完善开题报告时间:周一至周四中午12:30~1:20 ,下午第九节课后(具体时间另定)。3、修改后的开题报告及课题研究计划3月14日交
第五周~第十二周(3.17~5.9)
1、各研究小组按计划实施专题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 2、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
对整个研究过程加以调控、督促,及时进行点拨指导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现场访谈、走访专家、问卷调查、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等途径收集信息和材料,并加以汇总、分析、筛选,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2、教师随时向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 3、教师可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开具介绍信、提供上网、打印、复印等 4、请各研究小组保存好各方面的原始资料并作好研究活动记录 5、3月17日分发活动记录表
第十三周
(5.12~5.16) 1、各研究小组组长接受多媒体课件制作辅导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打印研究成果(论文或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
4、写好专题研究活动个人小结及自评表
1、辅导组长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2、指导研究小组制作课件 3、指导学生客观地进行个人小结与自评工作 1、课件制作辅导时间:(1)~(5)班 5月12日中午12:30~1:10 (6)~(10)班5月13日中午12:30~1:10 辅导地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2、研究成果打印要求:B5打印纸,课题黑体3号加粗,正文宋体5号,格式见附录一 3、学生个人小结要求:参与过程(课题或问卷的设计、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论文撰写等的参与情况)和你最大的收获与困惑等 4、5月12日发自评表及个人小结表
第十四周
(5.19~5.23) 1、交流研究过程及收获,展示研究成果(暨期中考试)
2、完成专题研究活动小组小结及小组成员的互评
做好研究成果审评工作 1、期中考试安排见附录二
2、5月19日分发互评表及小组小结表,小组成员互评并于5月23日交自评表和互评表、个人小结和小组小结
第十五周
(5.26~5.30)
整理材料,交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料包 阅读学生自评、互评表、个人小结、研究成果、课题实施评审表、课题成果评审表,评定成绩,填写评价表并提出研究成果的修改意见 1、资料包中应当包括:软盘一张(内含课件和论文);研究成果打印稿一份;组员个人小结;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获取的相关资料(问卷样稿、照片、采访记录、网上下载的资料等)
2、对优秀研究成果进行修改,推荐参加校、区展示、评比
第十六周
(6.2~6.6) 对此次专题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总结 1、6月5日利用班会课时间,以年级大会(广播)形式进行总结
2、将此次研究性学习资料和成果汇编成册
开 题 申 请 报 告
课题名称 类别 立题时间
组长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
成员分工
立题
理由 选题背景:
选题现实依据:
研究方法
研究
内容
提纲:
研究
阶段
研究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活动时间:200 年 月 日 第 次 活动地点:
参加活动组员:
活动目标:
活动内容:
对组员的评价:
论文打印格式
期中考试安排
时间 地点 班级
5.18周日晚六点起 第一多媒体教室 高二(3)班
第二多媒体教室 高二(1)班
5.18周一晚六点起 第一多媒体教室 高二(4)班
第二多媒体教室 高二(9)班
5.18周日二晚六点起 第一多媒体教室 高二(5)班
第二多媒体教室 高二(2)班
5.18周三晚六点起 第一多媒体教室 高二(7)班
第二多媒体教室 高二(10)班
5.18周四晚六点起 第一多媒体教室 高二(8)班
第二多媒体教室 高二(6)班
专题研究性学习评审表
课题题目: 班级:
研究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主导课程: 相关课程:
1、研究小组日常活动:
计划执行 好 一般 较差
活动记录 完整 一般 较差
任务完成 好 较好 一般
2、小组成员参与情况:
活动出勤率 100% 80%~90% 80%以下
成员积极性 高 较高 一般
小组合作性 好 较好 一般
综合评价:
课题研究成绩:
A(90) B(85) C(80) D(75) E(70) F(65) G(60)
评价人(签名):
专题研究组员自评表
课题名称
组员信息 姓名 班级 学号
评价内容
效果 评价 综合自评
(100分)
收获很大 有一定收获 基本无收获
学习态度(如出勤、积极性、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等) —— —— ——
创新精神和研究意识
提出问题、提炼课题的能力
专题设计能力
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知识、信息的应用能力
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反思与总结的能力
使用科研方法、手段的能力
论文或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能力
附:本课题研究的体会(500字左右)
组长签名:
注:评价为百分制,每项评分内容为10分。
高二( )专题研究组员互评表
课题名称 组长
评价内容
综合
互评
(100分)
学习态度(如出勤、积极性、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等)
创新精神和研究意识
提出问题、提炼课题的能力
专题设计能力
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知识、信息的应用能力
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反思与总结的能力
使用科研方法、手段的能力
论文或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能力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注:评价为百分制,每项评分内容为10分。
三、实践活动的效果
这些课堂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二期课改的要求,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师生之间不再是一种简单给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也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
(二)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专心听记”,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而在这些课堂教学策略指导下开展的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探究”活动则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施动者”,学习过程显示“主动”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具有养育学生主动学习精神的功能。
(三)提升了学生发展性学力。
在这些课堂教学策略指导下开展的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探究”活动把学生的学习提升到“研究探索”的水平上,它关注问题的提出,注重信息的吸取、分析和运用,强调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构建和策略方法探究,同时也使学生在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道德。很显然,它使学生获得了发展性学习。
【让思想政治课“动”起来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相关文章:
让思想政治课堂生动起来08-18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优化策略研究08-05
情境教学策略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08-15
让语文课堂“动”起来08-17
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08-05
政治-思想品德 - 让政治课活起来08-13
思想品德课堂上的“动”论文08-18
科学备课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08-17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论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