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政治教学原则在课堂中运用
政治教学原则在课堂中运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学政治课讲大道理,唱高调,枯燥无味,老师难讲,学生厌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在政治课本身,而在于政治老师没有正确运用一定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除了一般的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外,许多老师往往忽视了系统性、可接受性这两个原则,而正确运用两原则对开展教学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系统性要求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抓好重点,就是要把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当作课堂教学的重点,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上,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开展讨论,进行作业及其评议,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重点不一定是难点,它是针对具体的学生而言的,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难点,每个难点都有不同的成因,所以突破教学中难点要针对学生的困难采取措施,如果学生缺乏感性知识则要加强直观教学,如果系统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基础打好、认识能力提高、学习进度加快,效率提高,进而揭示政治知识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在政治知识的客观性上有因果、递进、继承、发展、并列、矛盾等诸多关系,在教材内容上有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即教材的系统性。系统性原则在政治教学中,不仅对把握政治知识结构,理解政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政治知识网络非常重要,因为这样的教学在每个环节中都注意到宏观系统性和微观基础性的结合,使具体的政治知识恰当地融入政治知识的系统中,既可见到森林,又可见到树木,使同学们一目了然,既有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复习,使政治知识记忆更加扎实。因此系统性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求教师必须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注意知识网络、知识线索、知识体系的建立。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的在掌握知识的时候系统化、体系化。
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哲学部分为例,哲学部分原理和方法论众多。而且在复习过程中,往往需要一整课或一个板块(即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地来进行,这就给同学们的复习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麻烦,甚至导致复习不力,影响考试。我们可以用框架法或网络法列出所要复习的哲学常识,这里的哲学常识仅指世界观的名称,如:“普遍联系”、“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统一”等。这样就可以在复习中抓住主要内容,在考试中抓住书本中的“点”。最后要把这个框架熟记于心。提纲或框架力求清晰和完整。以唯物辩证法为例:
原理名称
联系
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联系的客观性具体性原理
因果联系原理
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
发展
发展原理
规律
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
矛盾
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的客观性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统一原理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系统性原则对教学的成绩可作出科学的评价,系统性要求从学生“一生的提高”作为教育目的,而不是单纯以分数定成败,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以考分为中心,以升学率标准,并以此支配学校的一切活动,使学校视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和唯一手段。只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强化知识的熟练程度,采取死记硬背,使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扼杀了学生的多方面才能,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针对目前政治课的现状,就要对政治课教学进行改革,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学生个人素质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感觉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普遍较差,遇到疑难,不爱独立思考,依赖性强。听课只记教师讲的结论,不注意学习思路及方法,概括事物本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差,思维灵活性弱,应变能力差,思维缺乏条理性、系统性。目前,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系统性原则,它可以大幅度缩短新课讲授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可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力争在学生“山穷水尽”时,再给以适当点拨,使之“柳暗花明”,学生以此产生探究成功的欣慰和喜悦,实现转变的关键是使学生敢问、能问、善问,即应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培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
(二)可接受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就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可接受性原则要求了解学生的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之前或教学过程中随时都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状况,这是教学的基点,是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可接受点。教学只有符合学生发展水平,才能被他们理解、接受。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水平应当是指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水平。在确定学生发展水平时,通常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学生的发展不能估计过低,降低教学要求,放慢教学进度,使学生“吃不饱”,抑制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低效率地教学,影响了质量;另一方面也不能估计过高,以致教学内容过难、份量过重、进步过快,学生“吃不了”,超越了他们可接受的限度,食而不化,也同样影响教学的质量与进度。在可接受上一定要做到适度原则,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速度、深度、广度。
此外,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课本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帮助学生采取一些有助于学生记住课本知识点的方法和窍门:
1.“手脑口并用”法:就是边用脑子记,边用手写,边用口念,三者齐动来记忆。这样不仅使记忆扎实牢固,而且由于平时手写口念数遍,答题时便“顺路”了,能收到快而准确的效果,更能避免错别字。
2.遍“顺口溜”法:如可这样记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世界现象是,物质和意识,物质为第一,意识居于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世界虽多样,本质是统一,统一于什么?回答是物质。”这样,我们既便捷地记忆了哲学内容,还有在编“顺口溜”时苦思冥想的过程,也是学习、理解的过程。
3.实际训练法:即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哲学内容用于现实生活,用个性反映共性。如用“在我们现阶段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事例来记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等。
4.“联系”法:就是联系人们所熟悉的人或事来记忆有关哲学内容。如可这样记忆划分阶级的标准:土地改革时,在农村划分成分,不是看其政治立场,也不是看其人际关系,而是看其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占有的状况如何,以此便记住了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标准而不是其他。
5.抓关键字法:强化记忆关键词,以此带动整个知识点的记忆。如在记忆“物质”的概念时,抓住“不依赖”、“反映”、“客观实在”,就把整个点理解和记忆了。
可接受性原则要求教师采取适度的教学容量去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的职责不在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参与式教学的恰当形式,如讨论、演讲、自学、看录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理解、运用、探求知识的欲望,闪现创新的火花。例如,在讲高二哲学常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时,笔者就举了所谓“99·8·18太阳系行星十字排列会引起世界大劫难”的这一主观臆测的联系,并用计算机演示了太阳系九大行星运行动态图,进而又演示太阳系行星在引力作用下的运行出现五星连珠,九星连珠,十字排列的图示,让学生感知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联系是客观的”这一结论。这样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由教师分析到学生总结,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他们会学,因为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就其教学容量来说,总是有限的。但是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艺术,将学生带入一种超越时空的教学意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时空,以有限体现无限。研究表明,学生最佳时态在一堂课中只有二十五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巧妙处理好知识难点、重点与学生课堂最佳时态吻合,同时要采用“视”“听”“做”交叉出现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的点与面结合,让学生动与静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时间的无效损耗,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效能。空间的有限性。面对如今教育的现状,教师能够带学生走出去机会很少,我们的课堂局限在教室,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营造教学意境,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产生无限的想象。
总之,教学原则的运用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的,提高课堂效率并不是指课容量的简单增大,而是指课堂的有效率,即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又丰富了感情、发展了个性、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政治教学原则在课堂中运用】相关文章:
量力性原则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08-17
浅谈政治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08-07
情境教学策略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08-15
传统教学原则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08-17
现代教学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08-12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08-07
分层教学法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08-03
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运用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