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非中考科目创建高效课堂策略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正在推进深化课程改革,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影响,升学备考压力及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中应表现出来的高度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利于实现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必须对目前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目前,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已成为新课改的热点和聚焦点。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实施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在课堂上。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教师学生提高成绩减轻负担的途径,期望能够在课堂教学的45分钟内,实现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使教学产生最大的效果。教学有没有效果的评定,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要评价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收获甚微,那么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效率低下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低效教学。实现课堂效率是时代给予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教师只有真正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教学的最基本形式,使之成为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才能真正达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
随着中考改革,非中考科目(本课题所说的“非中考科目”指的是在现有中考模式下的初中历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初中学生在学习不参与中考的科目时,学生懈怠,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表现出来的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差,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基本上回到家里都不温习功课,更不要说预习和复习巩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身处不参加选拔考试的境地,我们就只有通过改进自身的教学策略,摒弃华而不实的教学环节,在如何突出学生主体上做足文章,吸引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期望以“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加大备课力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讲”,腾出课堂时间,夯实各个知识环节,为了找到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我们决定把这个教学中发现作为课题,并赋予行动研究。(“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其一是探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践行好新课改的理念。
其二是通过有效教学思路的研究,为构建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科学方法及成功经验的佐证,为我校实施新课改,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好校本教研基础。
其三是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揭示学生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升和教育教学特色风格的形成.
其四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的现代技术含量已大大增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较充分体现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该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必将会有力促进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
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度的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环节存在的困惑和办法,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办法,为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和有推广价值的策略。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思路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及针对性,对师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理论支持: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有效是指效率、效果、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效益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因此,有效性评价的标准,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得到发展是高效教学,学生得不到发展是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指定的目标,根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 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 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5.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认为正常人在本质上都是积极向上的、力求发挥作用的和追求自我完善的;人具有改变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讲练结合”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是从人本主义出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这种教学策略基于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进行指导、讲授与分析。它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试错的作用,对错误资源加以合理、科学地利 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对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的问题等),对学生学习方式、类型、水平等的现状调查,使之全面把握好课题研究重点和基础,选准研究方向,突出课题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2、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搜集整理与之有关的教育理论及课堂教学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的重点、热点,经验与不足,为课题研究创设一个较高的立论点。
3、案例分析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教学个人案例。
4、经验总结法积极做好个人、子课题、总课题的理论、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双收获。
5、行动研究法:强调对课题的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方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分析现有课堂教学效率现状,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并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提炼、推广。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六个目标:
1、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教师个人素养和课堂教学效度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3、优化教学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4、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研究型教师;
5、提高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与整体水平,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6、国建我校特色学科,为我校教师提供广阔的专业发展平台,为学生提供发展特长培养情感,形成健康心理的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研究。
探索课堂教学实际与评价要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要观察、听课、评课、个案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结构要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媒体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各科有效教学策略并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构建高效的务实的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
(2)学科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在课题的研究中,将重点放在探究课堂教学的策略,并构建有特色的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将开展课堂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开展多元评价研究,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以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整体提升等等。
(3)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激励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包括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实践,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评价。本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的评价上。从理论层面考虑,课堂教学实践复杂多样,又是随教学情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教学理念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实践,因此本课题研究范围限定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上。评价主要是关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程度。从实践层面考虑,各种教学实践在操作上往往不在一个水平上,大到选择教学方法,小到对某个知识点过程的讲授,因此本课题将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范围限定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过程上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课题研究的重点: 以实践新课改理念为目标导向,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应遵循的理论、原则及结构特征。
2.课题研究的难点:研究提炼并构建课程内容、教育理念、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并与师生成长及发展实现和谐统一的效率高,操作性强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
六、课题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自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止。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9年12月 - 2010年7月)
① 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课堂教学研究资料,组织研讨,分析论证。
② 组织调查部分学科的教学课堂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与低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确立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③ 组建课题组,组织子课题主持人和骨干成员培训会,提高具体任务和要求。
(2)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1年12月)
① 分工落实。
② 进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研究典型案例。
③ 通过同课异型、异课同型等赛课及分析完成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阶段实验报告。
(3)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① 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报告。
② 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
③ 总课题结题大会。
④ 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七、课题研究成果
1、预期成果:
①各参与课题学科教师撰写论文
②各参与课题学科教师整理教学设计
③形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2、最终成果:
形成研究报告,指导教学工作。
八、条件保障:
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信息资料、实验研究对象等。
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每月组织教学研究课或观摩课,在教学中尝试。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探讨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每学期举行一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论坛,收编教师优秀论文集并组织投稿。
【非中考科目创建高效课堂策略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实现高效课堂的策略08-17
绿色课堂创建策略08-17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08-21
创建高效地理课堂之我见08-19
浅议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08-18
浅析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07-24
浅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08-18
浅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