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
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文昌市东郊清港小学 黄炳
何为作文?何为农村作文?这是我执教三年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最大疑惑。在三年作文教学中我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而收效平平。“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句顺口溜反映学生怕写作文,我们农村的孩子更不用说了,这是为什么——学生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感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所以我借鉴叶圣陶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根据叶圣陶先生的教诲,我改变以往封闭的课堂教学做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欣赏大自然,去体验生活、参加实践活动,拓宽农村小学个性化习作教学的视野。
一、拓宽渠道,摄取习作素材
1、看、说、写,步步到位。
中国当代著名小学教育家李吉林有这样一句教育格言:“小马驹要长成骏马,牧马人必须把它们带到水草丰盛的草原上,让其自由驰骋,才能茁壮成长。”看、说、写结合起来,反复进行,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我鼓励学生多看报纸、新闻;多说故事、名人事迹;多写读书心得、日记;再现英雄形象,领略优美情景,写自己阅读的体会,写自己所想、所感,评出优秀的读后感。
2、加强阅读指导,促进写作水平。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也是作文构思创作的主要渠道,更重要的是能通过阅读做好语言的积累工作,便于作者的表达,以提高写作水平。在以前我总是叫学生注重课内知识的运用,多背诵,多抄写,以为学生一定会进步。
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学生总是写不出好的东西出来。今年我注重做到课内阅读典型引路,课外阅读增加积累。以前很多学生对课内的知识背的是滚瓜烂熟,对于窗外事一无所知,叫学生写一写国家事、城市事,难度很大,学生根本写不出来。针对这一点我专门实施了以下几点:1、建立“班级小图书馆”、2、建立“报刊、杂志”平台、3、建立科学评价机制、4、评比“阅读之星”。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组织六年级学生开展两次活动。一是在班内组织开展交流活动,介绍自己阅读的书刊内容和精彩部分;二是组织故事会,学生演讲故事,评故事明星。这两项活动既可以感染学生,吸引阅读,更重要的是通过介绍、演讲、反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习作打下良好基础。在那次演讲会上,黄飞戟同学演讲了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再现了张思德同志的精神写照,语言绘声绘色,英雄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灵。符燕意同学向同学们介绍了她阅读的经验和方法,希望以后多与同学们沟通,促进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细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 我的学生经常跟我说:“老师,您安排的作文好难写,我们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写的总是不够理想。”“你们有根据习作的内容去构思过吗?有过对事物观察过吗?平时有对生活积累过吗?”学生哑语了。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利用、发挥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的时候,我要求大家把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去观察动植物。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其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小学生却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见到成群的鸡鸭鹅、又肥又壮的牛和羊;望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这天然的动物园、植物园,不正是好材料吗?学生这一次相当地认真,充当着自己习作构思中的角色,捕捉着许多素材。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中,让学生写一件艺术品或一次欣赏活动(如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馆)。对于农村的现实状况,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馆这一些活动是极为缺乏的,但是农村的工艺品却是多的数不胜数,比如东郊的椰雕、贝壳等都是学生经常看到的,我充分利用我们农村特有的资源,给学生观察这些艺术品。
当我拿着一大堆具有农村特色的艺术品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同学们一片哗然。
生1:老师,这些东西有什么好看的,平时都看惯了……
生2:不就是个贝壳组成的图案吗?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啊……
听着他们的“牢骚”,我笑了。我认真地对它们说:“那你们知道它们是由什么材料、怎么做成的吗?它们有什么样的特征吗?”
生3:椰子壳、贝壳……
生4:那是一个用椰子壳做成的的手表,那个是由贝壳做成的帆船。
生5:它们的造型很独特、也聚集了很多心血。
生6:老师还有椰壳包包、椰壳手链、椰壳项链、椰壳腰带、椰壳钥匙扣……
生7:贝壳马赛克、贝壳瓷砖、贝壳相框多美啊,老师,贝壳做的工艺品光泽很亮。
就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观察思考,不断的摄取生活素材。不久,一篇篇《诱人的家乡艺术品》跃然纸上了。
三、借农村独特气息,展个性色彩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独特的生活气息,这些丰富的资源正是农村孩子写作的一把利剑,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是我们终身的财富,如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全家团圆的中秋节、飘着粽子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我的学生在写《家乡民风民俗》的时候,有这样写道:“老舍爷爷让我们认识到富有特色的北京春节,而我家乡的春节也有着不同的味道,喷香的文昌鸡,特有的海鲜,别有气味的农家菜……”。学生把自己家乡的独有的生活气息写进了自己的习作。如“干农活”“做家务”这些都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其体验是刻骨铭心的。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我有一位学生在《童年趣事》的一篇习作中写道:“烧饭还真得讲点门道。我首先把锅洗干净,接着取出两杯米淘洗,洗两三遍后就倒进锅中,并把锅放到炉灶上。准备工作就绪后,接下我用椰叶点火,火很容易就让我点着了,可是双手也沾满了柴灰,但一想到那喷香香的饭,早不管它三七二十一了。然而,由于我垒柴不得要领,又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风,灶里的火被吹灭了。我急忙抓起“火通”贴近用力一吹,火不但没吹着,反倒吹起一团烟灰,眼睛被呛得直流泪,弄得灰头土脸,一副狼狈相。吃一堑,长一智——吹火不能猛用力——这下我轻轻一吹,哈哈,灶膛又重见了光明。我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这位同学由于亲身经历,亲手实践,写出了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好文章。
总之,辽阔的农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去挖掘、去开拓、去积累,我们只要充分利用农村优势,就能开拓农村作文教学的视野。
【拓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视野】相关文章:
开阔视野拓宽渠道08-17
狠抓农村“两转”工作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08-12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08-12
拓宽空间 促进发展——略谈语文教学应为学生的发展拓宽空间08-17
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08-06
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08-12
现代语文教学的拓宽、求活与务实08-17
美术课堂教学的整合与拓宽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