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培养学生也要培养家长
培养学生也要培养家长
有这样的家长,第一天领着孩子入学,便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交给您就放心了!孩子犯了错误要打要骂随您,我决不袒护!”家长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绝对是真诚的。还有的家长,常常到学校向老师告孩子的状,“控诉”孩子在家里的种种“罪行”,末了往往说一句:“您帮帮我吧,我的孩子就听老师的话!”
李镇西也遇到很多这样的家长。每一次,李镇西总会为他们的真诚信任而感动,但同时又感到不安:如果家长仅仅用“托付”与“告状”与教师“配合”,教育能够成功吗?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这种“厚望”背后隐藏着一种令人忧虑的东西——同样作为教育者的家长的失职。
家长也是教育者!
每一届新生入学,第一次家长会,李镇西会对家长说:“我们是同事关系。我们也许在社会角色、专业知识、性格特征、气质修养等方面都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教育!”就在这第一次家长会上,李镇西还会朗读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给家长们的一段话:“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从教近20年,李镇西的学生中有不少出类拔萃者——不仅仅是考上名牌大学,而且走上工作岗位后事业有成。但李镇西从不在任何场合说自己“培养”了许多“人才”,不是因为谦虚,而是他清醒地知道:对学生来说,他的真正成才,教师或者说学校教育的功劳最多占三分之一,还有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其家长的教育培养和孩子自身的天资以及勤奋。
有一位年轻教师曾对李镇西说:“现在教育上种种弊端是明摆着的,我很想进行一些改革,但我怕呀!”李镇西说:“怕什么呢?校长不是很支持吗?”他说:“我怕家长呀!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少给学生布置点作业,家长有意见;取消星期六的半天补课把时间还给学生,家长有意见;想让学生每晚看新闻联播,家长有意见;想叫学生每天吃完晚饭后洗一次碗,家长反对……”教师是为孩子好,家长也为孩子好,可为什么这两个“为孩子好”竟然“打架”了呢?李镇西陷入了沉思:问题出在哪儿?很多家长不是教育者———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但是他们对教育却一窍不通。
李镇西怎样处理类似的问题呢?
历届学生进校,李镇西都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校访接待日、家校联系本等形式与学生家长们探讨教育,不仅仅是探讨某一个孩子的具体教育,也探讨比较宏观的教育问题。尽管绝大多数学生的家长的本职工作并非教师,但经过一学期或更长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家长都或多或少懂得教育了,面对孩子的成长能够自觉地从教育科学、教育规律的角度进行审视。
李镇西有班级家长委员会,这个家长委员会绝不仅仅是帮班主任做一些琐碎的事儿,更多的时候是和班主任一起开会研究班上的工作。同时,学生家长还常常出席班会,有时也来听课……这一切,使得李镇西所进行的每一项教育教学改革几乎从来没有遇到过来自学生家长的反对。因此,每当学生取得了学业上的成功或者自己教育上获得了新的成果,李镇西总是发自内心地感谢学生家长。
什么才是家庭教育紧跟教育发展、配合教育改革的良方?对此,莫衷一是,争论不休。于是,一时间,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个案脱颖而出,像哈佛女孩刘亦婷妈妈的家教手记、赏识教育……这些成功的家教个案撞击着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心扉。但是,个案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再好的成功家教也不能全盘照搬。
李镇西是懂得这一点的。所以,他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也“培养”家长,唤醒家长作为教育者的本能与客观需求。这样的摸索是不会有固定的模式可言的,因为学生不同,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也就各不相同。“唤醒比改造更难做到”、“引领比要求更加重要”。希望李镇西对“家长也是教育者”的这一论断,可以在更为丰富的家教实践中得到更为丰富的注解。
【培养学生也要培养家长】相关文章:
家长培养孩子心得05-06
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12-20
家长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04-11
家长培养孩子心得体会03-11
学生培养教学计划01-15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08-24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08-23
浅谈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08-25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10-08
诵读经典培养学生语文素养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