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中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的思考

中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3-03-03 18:47:00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中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的思考

  关于中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的思考
  
  作者:*轻尘*   出自:一颗飘落人间的尘土
  
  从大学期间的一些家教及兼职经历,我了解到了一些中小学生的写作状况。次篇文章我将从中小学生作文现状出发,究其原因,引发思考,并对此提出一些自我的看法。
  
  据《全日制九年制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从这里我们足可以看出语文写作的重要性。语文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能说会写的能力。而纵观现在中小学生的写作,却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这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些差距。
  
  一、中小学生作文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假
  
  《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是,现在学生的作文却出现了很多说假话的现象。在同一个班里,你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老师布置了一篇《我敬佩的一个人》的作文。同一个班就有好几个人用了相同的例子,即:
  
  ×××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小男孩在路上摔倒了,于是,走过去扶起了他,并把他送回了家……
  
  看完这篇文章,我刚开始还挺感动。可是,没想到的是班上接二连三有同学也是用这个事例,只是人物对象不一样了。有的写乐于助人的同学,有的写哥哥姐姐等。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这个例子是老师在作文指导课上说的一个范例,没想到班上那么多同学采用。我突然间有点失望,我不禁要问:难道我们敬佩的人都是一些”乐于助人“,并且做相同一件事的人吗?
  
  从这一点上,我明白了我们的很多学生都在撒谎。他们写的或许并不是他们内心所想所敬佩的人,有的是虚构,有的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影子,加以加工描写出来的人物形象。诚然,我们的作文有时需要适当的想象和虚构。但是,对于四五年级的学生,以及这样一个题目。最能打动我们,最能看出真情的恐怕是真实的人物和故事吧?为什么这样一个又老又容易的题目,却还是有那么多学生喜欢用虚假的语言和事例来应付作文呢?学生的真情流到哪里去了呢?难怪我在改作文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审美疲倦。
  
  (二)大
  
  我们都说,写作的内容即是我们的生活。而据我发现,我们现在的学生的写作素材却大多喜欢采用一些名人事例,或是一些耳熟能详的事情。比如:
  
  在写一篇关于”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主题的文章时,班上91%的同学就选择了湛江某小学一学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调皮贪玩,不听劝告,从楼梯的扶手上摔下来,最后变成脑残的事例。
  
  学生选择这一素材,很大原因也是因为老师写作前的点拨。但是,如果几乎全班同学都采用这个事例,那是不是太”默契“了呢?除了”伤残“等一些例子外,学生难道就没有自己的一些切身的感受吗?我倒是更欣赏那些写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自己对动植物的观察,或者是生活中的亲身体验的一些作文。
  
  现在很多学生手头上都会备有一本类似于《中学生写作100个经典素材》的书籍。于是文章出现了”寻章摘句老雕虫“的现象。写的内容很宽泛,缺乏自己的亲身体会和真情实感,也缺乏新意。很容易形容内容堆叠,或者是雷同的现象。
  
  (三)空
  
  我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抱怨作业太多。很多学生在周末都想逃避作业,直至上课前才拼命赶,而他们最怕的是写作文。在做家教的时候,我的学生就经常问我”老师,我该写些什么呀?“”老师,我不知道怎么写。“我在改作文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同学反反复复重复着一些话语,拼命凑字数。文章的内容写来写去也无非是那几件事。平白的叙述,没有太多的情感体验。空洞没有色彩的文字,根本打动不了读者的心灵。
  
  现在的孩子背负的压力太大,我想没有多少小学生是会主动去学习的。因为本来就处于好动好玩的年龄。再加上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把太多的希望寄托于他们。学生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很容易疲惫,于是就出现了逆反和厌学的心理。他们整天面对的是堆积如山的作业。根本就没有那个闲情逸致去感悟大自然与人生。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
  
  (四)模式化
  
  模式化主要表现在语言和思维的模式化。语言的模式化,是指学生仿照一些例句,稍加改动个别字词,套用其修辞。比如,在一堂作文课上,有很多人就将老师写出来的例句”妈妈摇着纺车,摇着日月,摇着辛酸,摇着希望……“
  
  改成:”儿童排着积木,排着憧憬,排着明天,排着理想……“等形式的句子。这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可以适当模仿,但若是长此以往,势必会形成照搬的习惯,而使语言呆板和僵硬化,缺乏创新。
  
  思维的模式化,体现在”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模式,老师在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时候通常是叫大家按”开头提出观点—例子证明—结尾点题“的模式。于是考场上写出来大多数文章都是统一的格式化作文。
  
  我们并不是要排斥模式化教学,因为教学本来就是传授概念化,放之四海皆准的知识。语文的特殊化就在于不存在绝对的真理。抽象的知识,必须通过一定的模式才能传播下去。然而,学生这种千篇一律,过渡模式化的作文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应该去思考教育需要的是怎样的模式,而不是去一味的批判和排斥模式。
  
  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其它问题都是由这一问题所引发的。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这些我们的教师也都非常清楚。但关键就在于虽然我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很多学校里采用的还是”应试教育“,因为高考的指挥棒并没有改变,我们对人才的评定还是只能通过考试这单一的渠道进行。所以,我们的老师的那种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也并没有彻底改变,他们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升学率,教学评估等压力。在考试制度的指引下,大多数老师仍是实行”应试教育“的方式。据班内调查,在想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同学中,有许多人表示:虽想以”素质教育“的理念来教育学生,但面对考试,仍是避免不了用”应试教育“的方法。我听了这句话之后觉得很悲哀,我们说来说去,还是要回归到我们以前走的老路。只要考试制度不变,我想这种”应试教育“仍然是占主导位置。
  
  教师在这样的压力下,为了应试,长此以往,在作文教学上也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重表达,轻育人。为了学生在考场上得高分,我们的老师着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而对于其内容传达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却并不十分重视。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然而,综观现今小学作文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并不太注意。致使小学生的作文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如:捡钱交公、给老师送伞、妈妈冒着大雨送我去医院看病等反复出现。
  
  (二)重模式,轻能力。在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像公式一样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棱角,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3)重课堂,轻生活。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现在我们的教学常常是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和技巧给学生,但是学生还是不知道写什么。因为有了技法,却没有可以让技法加以发挥的源材料。学生每天面对的是堆积如山的作业,根本没有闲暇和兴趣去体验和感受生活。所以,写出来的文章都是一些人的经验之谈,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关于此问题的建议和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教育观念,减少作文的功利性。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作文是表达学生的情感,体现其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一个方式。它是一个人的人文素养的体现,如果缺乏正确指引,将会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情操等有所影响。如果把作文仅仅当成是考试的一个部分,那作文势必会失去其大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是作文教育的重点。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主动性与创造能力。过去,我们常常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如果在作文课上,仍是采用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语文课堂。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影响。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是让学生带着镣铐”为写作文而作文“,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我手写我心“.《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作文教育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以轻松的环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活跃思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兴趣,重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大胆放手,肯定学生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三)扎实抓好学生基本功,提高其写作能力。可通过以下方法:
  
  1.加强学生的阅读。清代曾国藩论做学问,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
  
  ”为学壁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意思即做学问就像炖肉,先用猛火,先要广泛阅读,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用文火,静下心来研究。作文也一样,必须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的是大量的阅读。学生的知识和阅历毕竟还很少。所以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框架。我们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要仅限于文学作品。通过好书推荐等形式指导学生健康阅读。继续加以”写读后感“
  
  ”读书交流“”读书活动“等形式营造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课外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写作能力的提升是通过无数次的练笔形成了。这些练笔可以以比较灵活和自由的方式开展,比如说: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等。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没有内容可写,文章缺乏真情实感,这些都是因为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所造成的。我们应带领学生亲近生活,走进生活。做热爱生活和关心生活的人。如果是写一篇关于”春景“的文章,我想没有比带领学生亲自去感受,观察一遍来得生动有趣,来得真实。我们平时也可以通过放映一些电视散文作品,诗歌创作赏析,从音乐美术等方面全面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4.不能忽视口头的练习。我们总是会经常碰到一些会写却不会说的学生。现在社会需要的是”能说会写“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口头练习,一个人的口头能力表达好,我想,他的写作水平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口头练习可以通过”讲故事“”演讲“”朗诵“等方式展开。
  
  5.改进作文的评改方式,不能忽略作文的评讲。现在的老师在作文的评改方面主要表现为两种:敷衍型和越俎代庖型。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的弊端。敷衍型对学生的作文根本就不负责任。而越俎代庖型的评改方式虽然很认真,但会使学生产生失望的情绪,因为整一篇文章老师改完之后就没剩下多少自己的东西了。长此以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觉得应改变过去单一的评改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可以”小组互评“.那样,学生的作文将不再面对老师一个读者,他们会更积极,更有兴趣去写。
  
  而在作文评讲方面,教师也要引起注意。据调查表明,在来自小学的100份问卷中,能反映出老师按时进行作文讲评的只有61.6%,能有质量地组织讲评的仅占37%,这个调查结果表明,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讲评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处于薄弱环节。而学生往往最期待的就是作文讲评,因为,那不仅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
  
  四、结语
  
  上了一个学期的”语文课程论“,听了老师很多关于现在教育现状的看法和建议。其中,很多都是批判现代教育制度的。我的梦想也是做一名老师,我也是从”应试教育“里走出来的学生,对应试教育我深有感触。我也很想以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来指导我以后的学生。但是,经过几次教学实验之后,我发现,我们还是免不了走传统的老路,以传统的教案做参考,还是以那种方式去引导学生。或许是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可避免带有一些传统教育的影子。但是,这种现象似乎不只我一个。难道,高校培养出来的未来教师真的是这样?这种传统的老路不会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而马上消失,那它还会延续到什么时候呢?或许我们都无法说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最近,我就一直在困惑,为什么我们学的和我们做的不能相吻合。特别是当我听到班上一位同学肯定她以后还是会走”应试教育“这条路时,我的心里更是悲哀,作为一个真心想做老师的学生,我确实很不想再重蹈我以前走过的老路,但是,我又似乎真的走不出现实的这种困境。很迷惑,希望有人能够指点迷津。

【中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的思考】相关文章:

加强中小学生廉洁教育的思考08-24

不是思考的思考作文06-20

当代中小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思考08-18

思考的作文02-04

思考的作文02-07

思考作文08-22

换位思考作文09-11

思考人生作文02-06

深入思考作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