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课题研究报告:语文实践为基础的教与学的研究
莆田市秀屿区东峤中心小学课题组
总课题名称:语文实践为基础的教与学的研究
子课题名称:培养语感和加强语言积累的研究
一、子课题研究立项开题情况(见子课题研究申报表)
二、子课题的研究过程
几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展开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语文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培养语感和加强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加强理论学习 更新教学观念
任何课题的研究必须有理论来支撑,理论是课题研究的航标,理论学习要贯穿在整个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一直认为:要“研”起来,要先“学”后“研”,努力实现两个“零距离”:向理论学习,研究理论发展的最新动态,努力实现本课题的教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最前沿的“零距离”;向学生学习,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努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本课题成员必须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学习,不断探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使课题实验始终处于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课题研究一开始,全体课题组成员就集中进行了新课程理念、课题研究理论和小学生心理教育策略方面的学习。学习《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不断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学习培养语感和积累语言的相关理论专著和文章,借鉴他山之石;外出学习,学习其他学校开展同类课题和不同类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方法,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有效策略;学习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学期计划,保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贯彻和落实。
(二)开展调查问卷 了解学情动态
我们在课题研究之初和后期分别开展了两次调查问卷。开展课题研究初期的调查问卷,通过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对阅读、语感和语言积累的情况作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为课题研究的计划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开展课题研究后期的调查问卷,了解研究的成效,为课题结题提供数据。
(三)提出实验假设 组建实验班级
1.提出实验假设
①在朗读中培养、发展语感,加强语言积累。(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诵、美读中,不仅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包括难以言传的文章的韵味,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培养语感的材料,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地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音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就是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感悟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传神描绘、情感思想。诵读是感受和理解的过程,是语感培养的开始。)
②在品词析句中培养、发展语感,加强语言积累。(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而又丰富的感悟能力。文本的意韵、情感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词语、句子或明或暗地表达出来。学生只有对语言文字具有敏锐而又丰富的感悟能力,才能心领神会,引起情感共鸣。反过来,只有引导学生善于对那些关键的词句进行品析、揣摩、感悟,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语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使学生的语感能力不断提高,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逐步的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并形成良好的语感。)
③在发挥想象中培养、发展语感,加强语言积累。(小学生的对文本的阅读感悟往往携带着丰富的想象色彩,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基于此,只有充分发挥小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让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变成具体形象的画面,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形态,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感。)
④在广泛阅读中培养、发展语感,加强语言积累。(实践也表明:大凡爱看书的学生,语感都较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把握非常准确。语言积累越丰富,语言感悟能力越强。语感训练仅靠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必须把课堂精读与课外泛读结合起来。课堂精读是基础,是知其要领,悟其方法;课外泛读是发展,是转化为技能,养成习惯。扩大了阅读量,积累了语言,就增强了学生语言感悟能力。)
2.组建实验班级
①实验对象的确定。选择实验班,实验的对象为我中心小学三年级 5 个班 240 名学生和四年级2个班75名学生共315名小学生。实验采取以班为单位的方法。其他班为对照班。经过前测没有显著的差异。
②实验控制。实验班和对比班在学校上课、自习时间及所留作业相同,教学手段相同,在实验中,不增加任何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条件。所不同的是:实验班按新的教学形式组织学习,对比班按常规教学形式上课。
3.研究方法
以教育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为主,组建实验班,在实践中验证实验假设,搜集数据,进行不断的总结、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对策,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并结合个案研究法、教育观察法、文献研究法、教育调查法等,注意认真搜集、整理、分析同类课题的研究信息及前人研究理论和实践成果,提高研究者的理论修养和认识水平,促进和改进课题研究工作。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调查表、谈话和问卷等形式接触和了解教育或研究对象,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研究。
4.实验主要内容。
①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在新的课堂中开展多种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听、说、读、写的实践,亲身感受语文学习的过程,在活动中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积累。A关于词句积累。每天要求学生背记一个好词,一句优美句子。具体操作方法:周末布置全班学生写读书笔记,周一交给老师查阅后,老师从中挑选出五个同学的最佳笔记,按天轮流带全班同学记诵。(每天大约需要五分钟。) B关于成语积累。全班按座位顺序,每周指派十名同学利用每周的阅读课时间,为全班同学讲述成语故事。这样,学生每周可以认识十个成语,并了解它们的含义及运用。 C关于优秀段落或古诗词的积累。每周指派一名学生,选一首古诗词或一段优美语段抄写在小黑板上,带领大家诵读。指导学生开始大量阅读名人名作,如冰心、老舍、朱自清、鲁迅、巴金等人的著作。以上三个方面的语言积累都只需要教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一切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小孩子的表现欲极强,每个人都希望将自己积累的好词句,好成语,好古诗词带领大家一起读、背。另外,每个学期,我们还指导学生进行两次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积累语言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将平常所学的、所积累的有实践运用的机会。自从我们的实验展开之后,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极高,热情高涨,都能积极投入到语言积累的活动中。
②立足课堂,培养方法,构建有利于培养语感和语言积累的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形式课堂结构形式。研究学生自读自悟和广泛涉猎语文和语言形式下的语文学习。
③研究“读”的内容、形式,研究教师作用,研究“读”的指导,使学生在“读”的实践中,提高“读”的层次。
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人际交流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在自由、愉快的心理状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学活动。学生的思维才能充分地、创造性地展开;学生才会想学、爱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学生自学取得成功时教师应予激励,使学生拥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在学生自学有困难、有障碍时,教师要主动、耐心地辅导、点拔、帮助,为学生解忧排难。只有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人性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四)加强总结反思,提升研究成效
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我们组织教师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结合课题研究制度,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课堂模式交流、研讨,说课评课、说想法、谈体会,交流信息心得;撰写教学案例、写教学随笔,积累素材、总结经验;不断反思实验方法与策略,提高科研水平。认真上好课题研究汇报课,研究课注重体现课题的研究,注重案例的评析与整理工作。
期末每位教师写好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课题组长写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每月定期一次集体活动,教学片每月定期一次集体活动、一次教学研讨课,积极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批文入情,诵读涵咏,内化吸收,培养语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每次课题活动能做到有中心发言,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困惑或经验、建议,全组老师一起积极探讨,对改进教学水平有很大程度发启示和帮助。每学年组织一次论文、案例、反思评选活动,并将优秀作品进行汇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每位实验教师要撰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三、取得的课题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1.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学习过程中的读书、思考、讨论、感悟,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指导者、引导者。对学生讨论的要求不高,以放为主,首先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引导学生在重点、难点上讨论,甚至是争论。
2.改变了课堂教学的传统观念。通过研究实践,扭转了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课外知识延伸的状况,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出现了可喜的转变:学生不再单纯围饶课本转,而是把学习语文运用到实践中,并从课外吸收到了更多的“语文营养”。
3.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研究热情。我们为了使实验研究顺利进行,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初步构建了一套比较适用的培养语感和加强语言积累的教学模式——“五阶段教学法”,我们的目光不再停留在课堂上,学生的目光不再停留在课本上,学生乐学,教师易教。
4.重视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学习的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表现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应该得到及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多用富有情感的评价,而不是乱抛“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之类的“术语”,不良的学习习惯能得到及时的纠正。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语文阅读实践的积极性,学生逐步领悟了培养、发展语感和加强语言积累的方法。
5.促进了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研究心得和主张,《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感的三大策略》等论文50多篇论文在省市区级获奖或汇编。
(二)课题研究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通过研究,我们已初步构建了“培养语感和加强语言积累”的课堂教学模式——“五阶段教学法”。
第一阶段是巩固语言。督促学生积累语言每周要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每节课前五分钟积累词句或积累一首古诗词或一段话。
第二阶段是整体感知。通过学生的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把课文读通读顺。
第三阶段是探究发现。在学生整体感知语言材料之后进行的。此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一是揣摩词句,敏化语感。语感,学生只能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获得,教师再好的讲解只能是自己的感受,绝对代替不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因此,教师必须不失时机的利用教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指导学生在把握词语正确含义的基础上,对文章的选词炼句加以揣摩比较,可以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知其义”,又力求“究其义蕴”的目的。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细细品味,让学生的语感得到升华是培育和训练语感的有效策略。语感之“感”,源于所感之“语”。只有不断地对词语、句子进行品味、比较,才能在感受语言的美妙中训练正确的语感。就象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学生应当成为‘词的音乐家’,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如朱媛斌老师在教学《猫》的时候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中的几对关联词和关键词去揣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二是美读文本,内化语感。美读是朗读的外在表现形式与朗读内容的完美统一。美读可以使儿童的心灵得到滋润,美读可以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激发。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欣赏性的朗读,让学生通过读,跟着语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再把所体会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这样的美读练习,能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在读中深入探索,在读中培育语感。 选择精彩的语段让学生诵读、美读,在丰富其思想感情的同时也能够使其获得对课文的“正确而丰富的了解”。因此,作为教师,把朗读和吟诵的的权力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品读好文章的“原汁原味”,返朴归真,是训练和培育语感的有效策略。如,柯洪萍老师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一课时,就把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吟诵,朗读,把作者对家乡的热爱的情感在一遍又一遍的情感朗读之中领悟出来。
第四阶段是讨论研究。把学生探究、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全班讨论解决。在讨论的过程中注意研究具体的语言材料,不使讨论变为空谈,流于形式。研究的内容可以是文章的内容,可以是作者表达中心的方法,还可以是个别词句,更可以是学生对文章的独特见解和看法。
第五阶段是评价拓展。这个阶段是学生对学习材料、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的反思和评判,是教师对语言材料学习的归纳总结,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同时把语文学习拓展到课外,鼓励学生去读与课文相关的著作,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实施策略的初步掌握
①在朗读中培养、发展语感,加强语言积累。在一遍又一遍的吟诵、美读中,不仅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包括难以言传的文章的韵味,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培养语感的材料,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地读,因声求气,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音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就是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感悟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传神描绘、情感思想。诵读是感受和理解的过程,是语感培养的开始。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是培养发展学生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根本方法和途径,为此,我们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学生的语文阅读实践为基础,突出一个读字。以读为主线。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各种形式的读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A感知读。 学生预习或初学课文时的读为感知读。目的是感知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建立初步的形象,使语言文字所描绘的人、事、景、物,在头脑中“活”起来。形式多为朗读。B理解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读都可称为理解读。而这里强调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种方式的读以默读为主。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一边读一边想,在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一步一步深化。C研究读。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当学生碰到疑难问题或认知产生冲突时,再去读课文,把自己的观点拿到文中去印证,也可以从文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让其他同学去研究。研究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的,读完后依然可以讨论、辩论、争论。通过读深化理解,促使讨论,通过讨论的气氛使读更加有滋有味。研究读可以是朗读,也可以是默读。D体味读。体味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自己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及独特的心理感受通过读的形式外化出来。此种形式的读多在理解了内容之后,形式多为有感情的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这些读的方式不但在整篇文章的教学中循环,而且在每一课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②在品词析句中培养、发展语感,加强语言积累。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而又丰富的感悟能力。文本的意韵、情感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词语、句子或明或暗地表达出来。学生只有对语言文字具有敏锐而又丰富的感悟能力,才能心领神会,引起情感共鸣。反过来,只有引导学生善于对那些关键的词句进行品析、揣摩、感悟,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语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使学生的语感能力不断提高,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逐步的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并形成良好的语感。
③在发挥想象中培养、发展语感,加强语言积累。小学生的对文本的阅读感悟往往携带着丰富的想象色彩,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比如,他们会说“下雨”是“天空爷爷哭了”,“太阳下山”是“太阳要休息了”等。基于此,本人以为,只有充分发挥小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让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变成具体形象的画面,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形态,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感。
④在广泛阅读中培养、发展语感,加强语言积累。实践也表明:大凡爱看书的学生,语感都较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把握非常准确。语言积累越丰富,语言感悟能力越强。语感训练仅靠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必须把课堂精读与课外泛读结合起来。课堂精读是基础,是知其要领,悟其方法;课外泛读是发展,是转化为技能,养成习惯。扩大了阅读量,积累了语言,就增强了学生语言感悟能力。
(四)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① 丰厚了学生的语言材料积累。学生积累背诵的优美词句、语段、古诗词非常丰富。主要是词句、成语、优秀段落或古诗等形式,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②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验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每当作文时,学生不在觉得是在做“无米之炊”,优美词句,成语脱口而出。学生陈逸菲等同学参加全国“海峡冰心”杯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得了二、三等奖。许轮轮同学在秀屿区小学生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③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积累习惯。通过老师各种语言积累形式的引导,以及语文时间活动的开展,以激发了学生的语言积累的兴趣,养成了语言积累的习惯。现在,这些学生已经人手一本读书笔记,而且看好书、读好书巍然成风。如有的班级人均订阅报刊2份,有效地促进阅读的开展。
④ 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及自我表现能力。由于实验中所有的语言积累的途径、过程都是由学生们自己组织的,而且每个学生都有多次上台的机会。因此,实验后,学生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他们上台不再妞妞捏捏,而是俨然一位严肃的小老师,大大方方地组织同学背记优美词句等。
四、对现有研究结果的讨论思考
(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成果均是建立在语文实践的基础上的。
(二)学生对文本独特体验与文本价值取向必须统一。学生在训练语感时,通常会暴露出认识上的不清晰、理解上的不全面、领会上的不深刻、感受上的不到位、体验上的不切实、直觉上的不准确等诸多问题,而且有时会由于学生语言感悟的自由度过大,导致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发生。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引导策略,保证学生的语言感悟始终朝着目标的方向发展。要求我们既要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让学生从中去辩明是非,形成个性化的人格。在尊重多元性和独特性的前提下,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认识不违背基本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始终成为真、善、美的追求者。
(三)丰富语言积累与培养语感是辩证统一的。语言感悟是一个思维过程,思维活动要依赖于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知识面。因此,扩大阅读、增加积累是学生“语言感悟”的关键。语言积累越丰富,“语言感悟”的能力就越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仅靠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高度重视课外阅读。
(四)语感的形成,是语文传意现象的积用,需要长期的历练、内化,希望学生从文字上去感受它所代表的全部意义,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语感训练毕竟是语文教学的方向,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实践。
(五)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研究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而不是去发现,我们的课题研究要求学生积极积累语言,获取新知识,这样对于习惯接受性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
(六)家庭与社会在课题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本课题研究给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以新的内涵。因为家庭、社会都是学生学习的场所,那么家庭与社会都要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帮助,努力使社会、家庭都成为开放的学习环境。
【语文课题研究报告:语文实践为基础的教与学的研究】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教学实验课题研究报告08-22
以语文能力为中心的教与学的思考08-05
语文课题研究总结11-11
德育小课题研究报告08-05
语文课题研究阶段小结07-27
高中生课题研究报告05-16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08-01
初中语文关于课题研究的思考08-20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中期研究报告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