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论高职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浅论高职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欧汉生
[摘要]文章从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出发,阐述了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我国正处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阶段,从招生总量看,高职教育已成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从人才培养质量来看,高职教育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要把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具体要从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改革,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职教育的期望,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关键词]高职教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欧汉生(1962-),男,江苏宜兴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物理教学、教育管理研究。(江苏 常州 21 31 6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 2010)36-0011-03
建设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进入21世纪,按照国际汇率计算,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0美元的新台阶迈进。从国际的发展经验看,此时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党中央在这样一个重要阶段到来之际,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2004年又在四中全会上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从而使我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要达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实现社会和谐,教育是最根本的手段和途径。温总理在《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缩小不同群体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为群众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不仅要切实解决‘上学难、上不起学’的问题,还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解决“上好学”问题,推动教育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他又说:“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类人才。经济发展能不能跃上更高层次,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也都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一要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办好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缓解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扩大就业。二要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从长远看,我们还要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必须提高办学质量。”可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更是注重发展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也逐年加大。2009年10月28日至30日,温总理在山东考察期间,在谈到职业教育时又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就业。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重要一点就是解决就业问题。职业教育大有前途,因为它面向就业,面向青年,面向整个社会。”总理同时鼓励教师“要立志把职业教育办好,把学生教好”。他说,“党和政府非常关心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职业教育发展的广阔前景,怎么描绘也不过分!希望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好好学习,立志成才,将来报效祖国。”⑤温总理在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视察时也曾讲:“我们一定要把职业教育办好!中国的职业教育普遍发展了,整个社会就更加进步了,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就提高了,整个现代化事业就会向前发展!”⑥
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出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时讲话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三农”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必须更加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大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⑦
正是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强烈推动,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对中国教育发展,乃至对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我们仍需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在中央文件里第一次把职业教育摆在这么高的位置。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的坚强意志。
三、不断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目前,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到2008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⑨就其招生规模来看,已超过了普通高校本专科的50%。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缓解了各地经济建设与人才短缺的矛盾,同时也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但也要冷静看待现有高职教育的发展,这是一种理智的认识。就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来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尽适应。高职教育,之前应冠以“规模上”“数量上”等限定词才算准确。“金融危机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机遇都前所未有。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是在高职教育的规模急剧扩大下,教学质量难以满足发展要求,难以适应现实而引发的就业难风暴;而机遇就在于学校加快走出传统办学模式,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凸显高职特色,凝聚社会共识,以及为此进行的一系列努力。”∞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今后10年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的精神,按照《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笔者在这里就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一些想法。
(一)改革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1.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主动适应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能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高职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2.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启动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教材建设,极大地带动了各省、各校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这些优质教学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使更多的学生受益。笔者所在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持续地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方法的改革。只有工学结合,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只有工学结合,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只有工学结合,才能推动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教师的高职教育水平;只有工学结合,才能有效地开展校企合作,使实训基地建设纳入可持续的轨道,使学生的顶岗实习成为可能。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按照工学结合、资源共享理念建设的实训基地不仅在园区内实现共享,而且在常州市乃至江苏省范围内实现共享。笔者所在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四结合、六合一”实训基地建设理念(校内与校外结合,仿真与实操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小试与放大结合;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服务与创收合一)和“SHER”实训室建设标准(S安全、H健康,E环保、R真实)。学院自主设计研制的流体输送、传热实训、化工管路拆装实训装置获得国家专利,并转让给多家兄弟院校使用,《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了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工学结合理念“四结合、六合一”为指导建设高职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引领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个方向。2010年3月21-23日由教育部、全国化工协会联合主办,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中国职业教育与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对接高峰论坛”也是旨在推进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4.突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反思金融、商业活动中所暴露的精英人才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的缺失。我们培养人才的时候,没有培养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所以我们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这说明,一方面素质教育理应是高职教育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笔者认为,强调素质教育,不是开几门选修课、增加几项活动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要让参与教育工作的每一位员工都能牢固地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特别要强调把第一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让素质教育“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案、进课堂”,管理部门、后勤部门都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责任,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局面,把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笔者所在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在这方面不懈地探索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都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地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尽管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办学体制、教育规模、教师观念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还远没能达到“双师型”内涵的要求。要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机制和体制两方面来加以解决。
1.要增加专业教师到企业工作的经历,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要提高专业教师的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要建立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机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这就需要对教师评价办法、校内分配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建立一套有利于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形成和激励机制。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宣传、教育,引导其观念的转变,形成一种积极发展、主动发展、乐于奉献的校园氛围,从“要我干”的被动状态上升为“我要干”的主动状态。
2.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同时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这就需要改革现行的用人体制,形成教师能进能出的良性局面,这就需要政府适时地推出用人制度的改革措施。目前对“双师型”教师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需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同时还须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这就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
(三)建立健全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笔者在这里从改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促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谈一些个人观点:
1.理顺高职教育质量评估体制。要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对教育质量评估体制加以确定,明确政府、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关系,使评估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发挥教育质量评估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2.提高高职教育质量评估方案科学性。教育质量评估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进入我国的,尽管在二十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绩,特别是在规范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促进人才的培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也不可否认,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评估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在高职教育质量评估方面尤其如此。因此,要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不断地对高职院校的评估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评估方案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更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以提高其科学性。
3.切实提高高职教育自我评估质量。要引导高职院校自觉地开展自我评估,注重发挥高职院校在质量保障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高职院校自觉承担起维持和不断提高自身质量的责任,建立起切实保障自身质量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目前,已经有一些学校正在这方面开展积极的探索,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开展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已经连续了两届,从调查报告中可以发现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工作能力、知识结构等情况,也可了解到毕业生对学校的教学设施、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水平乃至校风学风等各方面的满意度,从而为学校合理地设置专业、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校风学风等提供了依据。这些客观的评价涉及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方面,是对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客观检验。
4.建立高职教育质量社会评价机制。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大众性和产业性,因此,社会评价特别是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对控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不可或缺的,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机制目前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笔者认为,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机制,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等三方的共同努力,具体地说,需要政府大力推动,社会积极参与,学校自觉行动。
5.建立高职教育质量评估监督制度。为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科学、客观、公正,应建立教育评估监督制度。对评估的监督可以是行政监督,也可以是舆论监督、来自高校的监督,相信有了这些方面的各种形式的监督,可以确保评估方案的合理性、评估程序的合法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除了高等职业教育界自身的努力,还离不开政府的继续推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作为高职教育人,我们要认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按照教育部文件和《规划纲要》要求,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职业教育的期望,从而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浅论高职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相关文章:
商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08-15
重视班级建设中的心理作用08-17
党员示范岗在交通建设中的作用08-15
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02-20
语文素质教育浅论02-27
语文素质教育浅论02-20
浅谈发挥司法行政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作用02-24
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02-20
发挥青年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