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地方性高校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地方性高校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王学鹏(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文摘编号:1005-913X(2010)12-0019-CA
摘要: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征,应着重强调“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师资结构的优化配置、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室建设以及教学方式改革方案,探索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0)12-0019-02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阶段,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育特色成为高校的共识。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较“老”专业,地方性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培养国际经贸人才方面应该依靠自身的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服务地方经济的优势,积极探索与研究型大学不同的发展思路。因此,全面深入研究地方性高校国贸专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系统措施进行改革,对于促进地方性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性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应用脱节
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理念强调理论教学和基础知识学习,对于专业教育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之间的整合关系却未给予关注,以至于出现了大量将这些方面进行对立或者只重视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性。这种专业教育导向必然影响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而且将进一步导致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传统的专业教育理念也是导致多数学生陷入所谓“专业学习漂流”的主要原因。这种“专业学习漂流”引至学生多种形式的专业学习障碍,而正是这些专业学习障碍成为大多数学生陷入专业学习精神颓废的根源,其直接结果是专业应用能力陷入“空泛”。主要表现为高理论低应用、技能短缺。
(二)专业学校培养与专业社会需求脱节
尽管以严格的教育程序为导向,具有周密的教学计划和完善的教学大纲,但这种教育模式仍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其课程建构、教学体系、教学资源配置无疑立于授者之愿而悖于受者之用,即所谓“教,无以致学;学,无以致用”。
二、地方性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的创新
人才培养计划是一个学校在完成教学过程中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也是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基本体现,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中,是这个理念的贯彻者和最终受益者。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后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教学模式单一化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引导学生死读书;主要以考试分数定学生的优劣等,这些都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安徽科技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中,要求与学校的办学定位一致,突出应用型的基本特色。因此,在制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突出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强调“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培养
要求学生在学好外贸专业课程的同时,选修商品学、材料学、机电学以及食品工艺学等工科类课程,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
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动手要重操作和应用相结合。旨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建议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把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作为突破口,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环节的课程设置。专业实践环节包括:专题讲座、课程设计、校内实习实训、校外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等,且实践环节从第一学期到第七学期都应该有安排。其中,专题讲座可以安排在第一学期末;课程设计共4门,建议分别在第三到第七学期在校内进行;校内实习实训和校外社会实践在第三到七学期都有安排,做到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最后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使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实习实训包括“两课”社会实践、军训、专业实习、校内实训、毕业实习。课内实践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课程设计包括课程设计、专题、讲座和学年论。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师资结构的优化配置。截至2008年l2月底,安徽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共有13名专业教师,其中3名副教授,占专业教师数的23%;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共有10名,占专业教师数的77%;硕士以上学位的有13名,占专业教师数的1 00%。师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年轻教师居多,学科梯队基本形成。
在保证教学质量和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前提下,每个教师必须按照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主要研究方向,在相应的课程类型上实行定向定位,在每一个知识结构类型内,至少应有1—2名教师从事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注重引进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并鼓励现有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通过他们自己开设公司或担任企事业单位顾问等方式积累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做了以下探索:一是开设课程讲座,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家进入课堂,为学生讲授企业的实战情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二是聘请具有一定经验的企业家或企业经理担任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讲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最新动态和企业实际操作方面的具体情况。从实践情况来看,效果良好。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实践与思考
(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安徽科技学院加强了对学生课程设计、外贸软件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指导工作,从总体上形成“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三类实习,层层深入,效果递进。第一,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在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后自己动手,或者到企业调研,加强对所学理论的认识。第二,通过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进一步提升外贸软件实训效果。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拥有较为完备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学院实验中心已有电子商务实验室、ERP实验室和会计实验室,建议学院加紧设立外贸模拟(仿真)实验室,这样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与单据等课程都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模拟教学,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第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提供大批量、集中式的实习模式。2007年,管理学院在很多地方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具有应用型特色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以本科合格评估为契机,加强实验室建设
2008年11月,国家教育部对安徽科技学院进行了本科合格评估,有力地推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在过去的几年中,为了迎接这次评估,学院做了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改进。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专业技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开展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习。因此,学院加强了国际贸易商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购买了外贸实习软件,在学校实验中心服务器上构建了“外贸实习平台”、“外贸单证实习平台”、“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外贸实务教学系统”、“进出口实务操作题库”等平台,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参与各种实践模拟操作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学生反映良好,希望都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教学实践。
(三)应用型人才教学方式改革方案
1.建议按照实践技能及技术的难易程度,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实践内容进行分类,分别设立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再将基础实践分为公共基础实践和公共基础综合实践;将专业实践分为学科专业实践和学科专业综合实践。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编写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和实践指导书。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指导书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依据。2005年安徽科技学院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专业,全国该专业的实践教材比较少见,因此,编写适用于学院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指导书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安徽科技学院在总结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兄弟院校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计划组织教师编写了《外贸英语函电》《国际贸易实务》《报关实务》《国际结算与单证实务》等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实践教材。
【地方性高校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相关文章:
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探究08-05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08-27
互动探究教学模式08-17
探究新的作业模式08-17
探究学习的理念与模式08-17
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研究08-17
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08-05
基于市场需求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08-18
高职院校和专业市场合作模式探究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