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校企教育论文: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

校企教育论文: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

时间:2023-03-05 18:58:43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校企教育论文: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

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
         ——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 
 
  唐勇奇,黄绍平,刘国繁,刘建强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湖南湘潭411101)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我院作为首批试点院校,针对“卓越计划”的几个关键环节,提出了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等改革措施。在实践的过程中,在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校企联合、工学交替、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C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071-04“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湖南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在长期的办学中,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工程教育办学特色。此次被教育部确定为“卓越计划”的首批试点院校,学校把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其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在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决定以校企联合为平台,以工学交替为手段,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积极探索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作为学校“卓越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员,我们参与了“卓越计划”制订的全过程,下面就我们的一些想法与做法,做以简要总结。
  一、“卓越计划”是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教改项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围绕工程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方位改革。我院将学生的大学学习阶段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实行“3+l”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内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时间累积不少于1年。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感受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开发。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同时,更加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我院的“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该项目目前主要在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推进计划的实施。
  1.创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邀请企业参与设计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使高校培养的学生更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2.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选择一批高新企业作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安排学生在这些企业学习一年,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的开发,掌握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开发流程、设备的运行维护等职业技能;以工程项目为背景,“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强化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改革和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和考核制度
  高校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项目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在教师晋升时要求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
  4.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
  配合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把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合作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工程师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积极利用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以及到海外企业实习,支持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在多种语言环境下培养熟悉当地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
  5.高校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教育部与我国工程院联合制定通用标准,与行业部门联合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各高校在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各校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优势,与企业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国家也应按照这些标准,评价“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改革举措
  湖南工程学院将参与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确定以学校传统优势、省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学校首批试点专业。为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了该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校企联合培养协作组,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的组织、指导与管理。我院采取的主要改革举措有:
  1.转变人才培养理念
  明确我校此次教学改革应以学校多年积淀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与优势及行业和社会的影响为基础,以学校传统、优势、特色的专业为依托,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教育和行业、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统筹规划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所应达到的培养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创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在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湖南工程学院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优势,制定了湖南工程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如工科学生的培养标准为:
  1)要有必要的基础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知识、物理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管理科学知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还要有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初步的相关工程技术能力。2)要有本专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包括现场工作能力、设计能力、工程项目实施能力和新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能力。3)要有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项目的参与能力。4)要有较强的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包括外语应用能力、工程文件编纂能力、熟练的电子及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力以及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5)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改革了以前的在校学习方式,实行了“3+1”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即前3年在校内学习,最后l学年在企业学习。在校内学习阶段改革传统的以知识系统化教育为目标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组优化了教学内容,建立了以能力系统为依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从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出发,统筹规划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培养体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各教学环节的始终。
  其次,强化“工程应用”,注重开设能培养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选修课程,构建以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的“三层次”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企业学习阶段主要采取“轮岗实习”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针对企业生产环节,对学生进行多岗轮训,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多方面知识能力的训练。同时,以项目贯穿于一年的学习中,在第七学期设置项目设计环节,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下,使学生接受项目设计初步能力的训练,获得初步的工程项目实践能力。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课题来自工程项目的实际,学生在校企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并由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评定成绩。
  4.优化教学内容
  在校内培养方案中,试点专业根据行业对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确定相关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将与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与企业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知识有关的相关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中,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增加与工程相关的课程。以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试点专业课程体系为例,其特点是:
  1)强化“工程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没置了电机、电器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电机方向课程模块,开设电机设计、电机控制、微特电机、电机制造工艺学;电器方向课程模块,开设了高压电器、低压电器、电器智能化原理与应用、电器制造工艺学。此种模式强化了电机、电器制造技术及其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了电机电器行业对人才的要求。2)注重开设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选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5个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它们分别为:管理知识模块、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模块、测控技术模块、工程设计软件模块和电机电器高级工程知识模块。通过这些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水平以及设计和创新能力。3)以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这“三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基本技能层,通过课程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课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基本的实践技能;在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通过课程设计、实习、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的培养;在创新能力层,通过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企业项目研发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创新实践综合能力。
  5.精心设置企业学习阶段的训练项目和训练内容
  企业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是决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明确企业学习阶段采用“轮岗实习”和“项目设计”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的基础上,精心设置企业学习阶段训练项目和训练内容,制定企业学习阶段各周的训练项目。每个训练项目都要有明确的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练要求和考核办法,使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各项学习任务安排落到实处,保证企业学习阶段的教学质量,例如,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试点专业,根据学生学习的专业方向及所在企业的不同,共设置了9个不同的训练项目和毕业设计。主要项目有:电机结构与制造工艺、变压器结构与制造工艺、高低压电器结构与制造工艺、成套电器结构与制造工艺、电力电子设备结构与工艺、电气产品技术服务、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具体安排见表1。
  以“电机结构与制造工艺”项目为例,训练项目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见表2。
  在企业学习阶段,以项目设计贯穿于一年的学习中。第七学期设置“电机电器设计与工艺训练”项目设计环节,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使学生接受电气产品、电气装置设计、电气系统设计及工艺编制等方面的项目设计初步能力训练,获得初步工程项目实践的能力。第八学期,毕业设计安排企业项目作为设计课题,使学生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6.师资队伍建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工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为此,我校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1)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专职教师是有工程背景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兼职教师实行聘任制,采取面向社会和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让他们在学校兼职授课。建立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工程实践,既有工程科学知识又懂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提升专职教师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一是着力从企业、科研院所引进有工程经历的教师;二是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三是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实施不少于一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计划。3)选择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对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4)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从企业中聘任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和受过大学教育的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与学校派出的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7.“卓越计划”的质量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委员会、校企联合培养协作组。各试点专业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小组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这些领导机构负责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组织、指导与管理。通过校、院二级教学督导组,校教学质量监控科和学生信息员,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2)制度保障
  学校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招生、选拔、学籍管理、实践实习和就业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为该计划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3)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校内质量监控体系、社会评价体系、联合培养单位质量反馈体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试点专业的专门学生考核与评价机制。以学生工程能力评价为主体,建立以课程、实践、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工程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评价,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
  三、“卓越计划”实施中应防范的不利因素
  1.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问题
  因企业没有法定的育人责任和义务,怎样调动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保证校企合作的稳定性以及企业学习阶段的效果,是国家和学校在政策与制度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2.企业学习阶段的安全问题
  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需要到生产现场接受有关项目的训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学生安全事故的防范以及风险承担,须制定有关规章制度。
  3.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
  部分企业可能将到企业学习的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不按所定协议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承受长期加班、在非无害工作环境里工作等,长期下来,影响学生在企业学习的积极性,其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四、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高等工程教育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强化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教改项目。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必将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我校作为“卓越计划”的首批试点院校,将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实现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初衷。
  

【校企教育论文: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相关文章:

校企合作论文08-25

校企合作 论文:躬身实践,校企共赢08-08

校企合作论文:基于校企合作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探析08-16

校企合作计划07-28

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论文08-15

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08-22

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08-13

校企合作公司领导讲话08-10

校企合作公司领导的讲话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