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国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王宇翔
(1.重庆市小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400700)
摘要: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训练的内容不明确,训练目标缺乏科学标准;技能训练基本功水平滑坡,高层次的教师智力技能的训练被忽视;训练中条块分割,缺乏较规范的管理;训练方式陈旧单一,训练过程中缺少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督促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构建全方位的观念体系,为训练提供持续的动力;应构建统一与有序的管理体系,为训练提供制度保证;应构建系统完善的内容体系,为训练提供依据;应构建科学规范的目标体系和考核体系,为训练提供明确的导向;应构建一个多层次、多级别的课程体系,为训练提供更多的方法与途径;应构建开放多元的科学方法体系,为训练提供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C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103-03
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与经验以促进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育目标的能力或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它是人的一般技能在教育教学情景中的迁移或具体表现,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是衡量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显性体现,因此重视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一直是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和传统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目前在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的训练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要提高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质量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设法加以解决。一、我国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小学教师应.具备哪些技能在认识上不明确,训练目标缺乏科学标准
1992年,国家教委师范司颁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明确把“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三笔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四项技能作为小学教师必备的技能;随后于1994年又颁发了内容更加具体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这两个文件的制定和颁发,对高师院校指导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起到了较大的指导作用。但如今10多年过去了,社会对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两个文件所规定的教师的职业技能的内容和要求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小学教师的需要。于是,各高师院校便自行其是,对自己有优势的方面或自认为重要的方面就加强训练,对自己没有优势的方面或自认为不重要的方面就少要求甚至不要求。并且,由于没有科学和规范的训练标准,所以每项技能的训练往往也是视施训教师的理解而定,随意性很大。这就直接影响了高师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中的基本功训练水平滑坡,高层次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被忽视
从1999年3月起,根据教育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的要求,各地的重点中师大都被合并到了当地的高师院校而成为高师院校中的初等教育学院,但其仍然是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主力军。被合并到高师院校的这些重点中师大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从事小学教师教育的丰富经验,培养过无数技能较好的小学教师。但是,被合并到高师以后,它们在转型的过程中没有扎根于小学教师培养的沃土,丢失了自己的传统和优长,相反完全被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模式所同化,即在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完全用高师的标准和要求来规划和衡量自己,高师院校也没有尽到自己应有的利用合并之机以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结构化重组之责。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师原有的技能训练项目虽然部分被保留了下来,如以小学教师的基本功“三字一话一画”为主的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仍然很受重视,相应技能的传授也有师资和课时作保证,考核也有标准等。但是由于生源和培养模式等都与以前的中师有了很大不同,由于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没有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训练方式和训练策略,所以就导致学生的基本功水平大面积地滑坡,导致用人单位惊呼“现在的本科生不如以前的中师生”、“大学生站不稳小学讲台”等等。此外,能表现出高师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与中师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的主要区别的教师在智力技能上的差别的,如课程研发的技能、教学反思的技能、教育教学研究的技能等的训练,目前也少之又少。这也就是说,目前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的状况是缺乏明确的课程、师资、时间和内容等方面的要求的,这当然会严重地影响到师范生职后的从教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
3.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条块分割,同时也缺乏较规范的管理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是一项颇具规模的系统工程,高师院校的教务处、学生处、教育类学科课程教研室等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要齐抓共管,统筹协调,从训练内容、时间、方式到制度的建立都应该有合理的安排,以形成各训练技能之间密切联系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职前训练体系。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训练资源分散在各教研室,如普通话和口语训练多由中文教研室承担,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训练多由计算机教研室承担,教学工作技能则由各相关学科的教研室分别承担。如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就导致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多停留在单项训练的层面,很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与规范管理,有的技能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在训练,而有的技能则都不能或不愿涉及,这也不利于师范生对小学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技能的全面掌握。
4.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的方式陈旧单一,训练过程中缺少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督促
目前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仍然采用的是教师集中授课、学生课后自己练习的陈旧的训练方式。技能训练的关键是“练”,通过简单重复的“练”的积累可以达到质的飞跃。但是,目前对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怎样练、在什么地方练、遇到了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怎么突破等,却缺少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督促。时代在发展,要求在提高,训练的方式方法怎么能一成不变呢?目前许多高师院校均较少深入思考怎样提高技能训练的效率、怎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为技能训练服务、如何对传统的训练方法进行改革或改进等问题,所以就导致训练者对技能训练的方式方法和训练过程中的规律缺乏认识和研究。
此外,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中还存在着缺乏及时的反馈和较规范的考核等问题。对以上这些问题,作为高师院校,特别是高师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必须予以重视,必须设法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
二、全面构建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的综合体系,是提高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水平的有效途径
小学教师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人才,师范生必须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获得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同时,由于教师的职业技能具有综合性,也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极强等特点,所以其职业技能的训练就是一门融理论与训练为一体的实践性极强的教育专业的课程[4】,所以就必须设法全面地构建起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的综合体系,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水平。
1.构建全方位的观念体系,为训练提供持久的动力
所有参训人员的观念构成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的观念体系,是整个训练体系中的动力要素。教育管理工作者要认识到职业技能训练是增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师教育领域实现专业化的重要举措,认识到只有突出了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本专业才不会被高师的其他专业所同化,才算是承担起了重组教师教育结构的重要职责。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也要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地参与其中,以严谨的学术规范来要求学生,以耐心细致的敬业精神来指导学生和鼓励学生。同时,教师也应认识到,教师自己这样做,其本身也是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师范生在高师院校的文化氛围、学术氛围及教师的敬业精神的影响下所形成的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自己的职业技能的训练之中,将迈出自己成长为一个优秀小学教师的第一步。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在有力的观念体系的保障下,将促使所有参训人员积极构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泉,将为他们自主地训练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提供持久的动力,从而也为他们终身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构建统一与有序的管理体系,为训练提供制度保证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是一项较大的系统工程,为此,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必须组建起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小学教师培养的要求和规律,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以应对小学教师专业化提出的挑战。该领导班子必须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必须把高师院校相关学科的任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和学生实习学校的教师组织起来,使之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以改变目前训练过程中的条块分割和各自为政的局面。同时,协调教务处、团委、学生实习学校等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建立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相关制度,以便在有力的制度的保证下,各部门和各相关责任人既能明确自己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应承担的职责,又能通力合作,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
3.构建系统完善的训练内容体系,为训练提供依据
教师的职业技能包括教师的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人们习惯上认为,教师的操作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功,所以教师的操作技能也被称为是教师的基本功技能,主要指“三字一话一画”。教师的智力技能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课程研发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教育评价能力、初步的心理咨询能力与心理健康辅导能力等。目前,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要求早已远远超出了我们已往所说的“教师基本功”的范围。知识的传授虽是小学教育最基本的任务,但它却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以及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使命,所以现在的小学迫切需要的是教育家型和研究型的教师。因此,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及时补充、完善和深化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既继承“中师模式”中已被实践证明了的好的做法,又要突破“中师模式”的局限性,从而体现出高师应有的优势和水平,实现从“技能型”小学教师向“研究型”小学教师培养的转变。
4.构建科学规范的目标体系和考核体系,为训练提供明确的导向
在构建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的同时,还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科学而合理的训练目标体系,进而制定出一套较为规范的考核体系。由于小学教师职业技能中所包括的内容比较多,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掌握,所以就必须把训练总目标细化为若干个小目标,然后实行在总目标指引下的分级和分类训练,并加强训练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及时反馈训练的效果。同时,要注意各项训练内容之间及同一训练内容的各阶段目标之间的结合与整合,做到分散与综合并举,使之形成一个各训练项目紧密结合的科学与规范的目标体系和考核体系。
5.构建一个多层次、多级别的立体化的课程体系,为训练提供更多的方法与途径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高师院校必须改变自己多年不变的“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再加教育实习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状况,构建起一个立体化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应由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形态并存的教育理论课程、教师技能训练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教育活动课程和隐性教育课程五个层次构成”j。
教育理论课程由心理学类课程和教育学类课程构成。心理学类课程,一是以对师范生个体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职业意识等为训练目的;二是培养师范生使之学会对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即使他们学会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和对儿童言语的倾听等方式以了解儿童,进而与儿童建立起恰当的交往关系,甚至能掌握初步的对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本领。
教育学类课程应通过对相关教育案例的搜集、教育故事的撰写、教育教学反思笔记的撰写等方式的训练,来培养学生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及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等方面的技能。
教师技能训练课程是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体。该课程涉及多个学科,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各门课程的整合。在传统的“三字一话一画“的基础上,要加强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材及教法分析、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班主任工作方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教学与训练。
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教学研究等。该课程既是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结果的检验,也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由于教学知识具有在“实践中认知”和必须在“行动中反思”的特点,所以它的获得必须与教学情境的脉络性与即时性紧密结合。因此,要加强对实践课程的研究和指导,要改变目前只是简单的教学见习和技能模仿的现状,构建起反思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的教育实践课程体系[6]。
教育活动课程又称第二课堂活动。该课程是由团委、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的各种社团活动、竞赛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对该课程,学校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以使其能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个性特长的重要作用,有效地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隐性教育课程主要是指学校的校园环境、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制度、校风学风、学校的管理方式以及学校内部人际关系的状况等动态的影响因素。学校在构建隐性教育课程时要注意营造一种小学教师的文化氛围,要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来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韭、热爱小学教师职业的情怀,引导他们逐渐具有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勇气和能力。这是他们的专业自主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贯穿于他们整个职业生涯的必须具备的思想和品质。
6.构建开放多元的方法体系,为训练提供有效的方法
根据当前师范生的特点及当前小学教育的实际,必须加强对技能训练的方式方法和训练过程中的规律性问题的研究,以构建一个开放多元的科学的训练方法体系。
一是实现传统训练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结合。除了用传统方式训练之外,高师院校还应尽量给学生提供更方便、更先进的现代教学设施,并开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技能水平提高的研究。可建小学职业技能自主学习中心,引导学生运用数字化的微格教学系统、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自主地开展训练。
二是实现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结合。在训练学生学习和掌握一种技能时,应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已储存在自己大脑中的“先决知识”,而对相关有效知识的学习则必须通过“能胜任的活动方式”进行。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但知识不可能直接地转化为能力,它需要“一定的活动方式”的参与,这就使技能或许会成为联结知识和能力的桥梁。因此,财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坚持将其教育专业知识、教师必备职业技能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结合起来和整体提高的做法‘引。如果没有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作基础,没有教育教学能力的相应提高,学生对教师职业技能的掌握就只能是低水平的简单模仿或“照葫芦画瓢”,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三是实现学生个体与教师群体的结合。现在很多高师院校都在实行“导师制”,学生一进学校就有争qk教师{也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等。因此,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捩僻小仪得益于相关的任课教师的课堂传授和对训练nq指导,辽公受到自己的导师的督促和指导。导师不仪会指导’’≯卜委阵处理其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还会成为他们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如进入自己的研究课题做一些具体I:作,从而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此外,学校还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和小学骨干教师结成对子,以使他们能在小学骨干教师工作的场景中去学习、去感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就会形成大学任课教师、大学学生导师和小学骨干教师等组成的教师群体对学生个体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指导。
四是实现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结合。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乐群性”是人的根本特性之一,人们都希望被自己所在的群体所接纳.都希望在这个群体中能得到帮助,所以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氛围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人手:首先是组建学生技能训练小组,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利于学生互帮互助;其次是利用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所组织的观摩、社会实践和竞赛等活动来促进学生个体的训练;再次是利用已毕业的校友资源,请他们回学校介绍自己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对职业技能的应用等方面的心得体会。
【我国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相关文章: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08-06
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8-05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08-06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8-21
我国目前减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08-05
我国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08-07
我国小氮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08-08
我国信贷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对策08-05
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