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析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析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时间:2023-02-11 08:33:00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析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析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姜丰兰
  和谐的社会离不开和谐教育,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追求和谐的课堂无疑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和谐”,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创造美,美在和谐中。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熏陶,智力得到提升,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师生得到共同发展。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呢?笔者认为应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恰如其分的评价。
  一、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的统一
  “语文课堂”中“语文”的取义,按叶圣陶先生的权威解说,为口头语言和书面文章的统称。其本质属性决定了语文课堂的性质与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更是特别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过去,我们强调一元化,要么强调工具性,要么强调人文性(思想性),二者难以统一,当然也就无法使语文本质属性的认识更加清晰起来,正确指导教学实践,无法改变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地共存于语文这个统一体中,正如张志公先生就语文工具和思想的关系,作过形象而精辟的论述:“锄头是锄草的,而锄头和草是两码事,锄头和草并不长在一起。语文是交流思想的,语文和思想虽然也是两码事,可是由于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抽象的,它要领先语文这个物质外壳而存在,所以语文和思想老是长在一起,分不开。”可是语文的工具性与一般的劳动工具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和科学的思想规律与方法,并依此而存在。因此,语文的工具性是基于语文的物质外壳与内涵的思想内容相互依存、和谐融会构成的整体。谁能想象,语文学习缺少了思想文化内容的感知和积累,使学生表达时头脑缺乏先行的丰富完整、科学有序的思想内容,而让其仅靠掌握的一些辞藻、语句,堆砌成无生命活力的“无魂之尸”,就能正确完美地实现语文的交际功能与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如下认识:语文是以语音或文字构成的词句、语段、篇章为物质外壳,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容和思想规律与方法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语文内容与语言文字教学的一般原则与方式:从课文具体语句的阅读感知入手,让学生贴切具体地感受语言文字描述的人、事景物形象,从而把握课文整体内容和语言形式,在头脑里建立课文内容与语言外壳和谐统一的整体形象,初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立足整体同步和谐地感知、体味语文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从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受到人文教育、情感熏陶和语文能力训练,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发挥语文教育的整体功能,增强教学效果,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课程目标。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真正的对话关系是“我你”的关系,“主体主体”的关系,对话只在两个平等的主体之间展开,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对待是实现对话的前提。和谐的语文课堂上,师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平等与尊重,学生不再畏惧教师严肃、冷峻的目光,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是学习伙伴中的一员,教师不是高尚在上的传授者与控制者,把“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变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在课堂上,教师教得神采飞扬,学生学得兴致高涨,师生双方都全身心地融入其乐融融的氛围,共同品尝语言艺术的魅力,受到人文的熏陶。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氛围,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言语运用器官的相互联系,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意义的探求、情感的领悟,提倡“童言无忌”,让学生畅所欲言,对课堂上冒出的“奇谈怪论”,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去思考,从而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快快乐乐的收获。
  要在语文课堂上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在“放”上做文章,如: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等方面的开放,重视探究发现法,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美国芝加歌大学教授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学习”都值得我们重视,让每一位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重点句子或重点段落发问。如:《月光曲》中“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一句,学生质疑:盲姑娘说的话是随便说说吗?(不是)既然盲姑娘的话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发自内心的,为什么要那么说?听了盲姑娘的话,贝多芬怎么想呢?如此坚持下去,每位学生定会在探究中有所发现,长期坚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不断提高,从而克服“以知识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生”的传统学生观,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的新的教学观。
  三、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和谐的课堂中,教师应运用科学的评价,使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1.分层评价,强化参与意识
  学生有共性,也有个性,教师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打破传统教学评价中的统一标准,因为这种评价不能促进每位学生都获得发展。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因人而异,分层设计分层评价。对于优秀生,要用显微镜去观察,及时发现他身上的不足,精益求精,帮助他们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对学困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促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分层评价的方法,可以使每位学生时时带着一种对成功的向往,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鼓励,赞美,激发前进的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方式,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教师要用赏识的目光去审视每位学生,用深深的爱意去记录孩子真实的生活瞬间,用艺术性的语言进行有效的鼓励。美国心理学家廉姆·卡耐基曾说:“人性最深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丘吉尔也曾说:“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这样去赞美他。”“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相信这句话,遵循这句话。这样,在你的精心呵护下,在学生成功的喜悦和自我价值显示的同时,学困生的头会抬起来,目光就会变得明亮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慢慢好起来。经常赞赏表扬学生,肯定学生点滴的进步,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3.评价主体多元化,以评价促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完成,而教师常以外部观察与主观测定为依据,评价结果不可避免地受教师的经验、水平等的影响,尤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部因素的评价更显出局限性。因此,评价学生时,必须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增加评价的交互性,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如: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向往奥运》,读后学生自评,学生认识到自己没能充分地读出强烈的期盼奥运之情,继而再读,学生就读出期盼奥运之情来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除了希望得到教师认可和赞美外,更希望得到自身所在群体的认可,提高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样是读课文,学生读完后,请全体同学评价,有的说:“你的声音真响亮。”有的说:“你读得真有感情。”这样的评价能调动全班同学参与,被评价学生根据全班学生的评价,正确认识自我,产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的评价要适时,态度要诚恳,能激发学生改正缺点的愿望,不仅要横向比较,更要纵向比较,考虑学生的学习条件、学习能力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发展个性,有所提高。
  事实证明,和谐的语文课堂,给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和谐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和谐的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沃土,构建和谐的课堂,给学生开拓一片充满快乐的土地,让他们茁壮成长,享受新课改的阳光雨露。
  【组稿编辑:刘红霞】
  (作者单位:251500山东省临邑县邢侗街道办事处东街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析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相关文章:

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08-20

浅析如何创建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08-20

如何构建轻松高效的语文课堂08-18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论文08-15

浅谈如何构建具有“健·美文化”品位的语文课堂论文08-15

引导与构建小学数学和谐课堂论文08-16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论文08-15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08-1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