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

时间:2023-02-22 22:47:59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
  
  作者/邹成林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不重视研究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我认为,忽视对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整体把握和深度解读,难免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识庐山真面目”。虽然课堂教学必须从微观人手,认真研读课时教学内容,梳理知识、挖掘人文内涵,确立课堂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但是缺乏教学目标的宏观整体观照,难免将每课时的教学分割成细小单元。这种缺乏学科教学整体意识和自觉意识的课堂教学观,将课堂教学视野局限在狭小范围,忽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系统设计和整体构建,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本文就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进行分析。
  
  一、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根本行动纲领
  
  1.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体系。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作了多层次的规定和表述。课程标准第二部分从“总目标”和“分类目标”两个角度对课程整体目标作了规定。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从“模块总目标”和“内容目标”两个层级作了规定。从体系看,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纵向可分为课程整体目标(总目标与分类目标)、学科模块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单元、课)三级,横向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级,即“三维目标”。根据课程设计,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体系可用简图表示如下:
  
  2.整体目标规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内容和质量标准。 (范文网 www.fwsir.com) 课程整体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总目标高度概括地规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要求和应达到的目的,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纲,在本质上规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内容和质量标准。它统率、制约着其他层级目标并贯穿其中。分类目标在总目标指导下,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对总目标进行分解、细化、用条文形式精炼表述,对总目标进行具体、明确的深层诠释。二者都属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整体目标和最高层级目标,统领、支配着其他层级目标。总目标与分类目标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结合总目标,细致分析分类目标,加深理解,是准确把握思想政治课教学宏观向度的基本前提。
  
  3.模块目标规定了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求和质量标准。准确地说,模块目标包括学科模块总目标和内容目标(具体到单元、课),是课程总目标的组成部分,是在课程总目标指导下对课程总目标的学科具体化,是模块教学的总纲。它规定了模块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求和目的。模块学科总目标概括地规定了学科教学的内容主题和核心教育目标,规定了课堂教学的总体努力方向和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值得研究的是,课程标准未从三维目标角度对模块目标及其对应的内容目标逐级作具体表述和规定,而实际上分类目标也总领、贯穿于纵向各层级目标中,并在各模块特别是内容目标中具体展现,要通过具体内容目标的实施来达成。虽然学科模块目标是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体系整体的组成部分,但课程整体目标并非学科模块目标的简单拼盘,它更多地是抽象概括学科的共性,包含着学科间相互渗透与贯通。为强化模块教学的整体构建和目的性,增强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计划性,我们有必要从课程整体目标的“分类目标”中对应分离出学科模块三维目标。如《经济生活》模块,综合分析总目标、分类目标、经济生活模块总目标,其分类目标应该是:
  
  知识目标:①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常识,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能力目标:①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②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③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④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主动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树立科学发展观。②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培养公民意识。③培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④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⑤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⑥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这项工作必须明白,在“分类目标”中,除知识目标具有明确的学科模块特征外,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往往是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贯通,呈现出学科个性要求少于学科共性要求的特点。因此,梳理分离学科模块分类目标时,要综合分析课程总目标、分类目标和学科模块目标,既抓住学科的个性要求,也抓住各学科的共性要求。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模块总目标,吃透学科模块教学的总体要求。
  
  4.深度解读内容目标是合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内容目标是在模块总目标指导下,对学科模块目标的具体细化。它是教材编写基本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合理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对必修课程分单元设栏用条目展示,如“1.1”(前一个数字表示单元,后一个数字表示课)。分栏用“内容目标”和“提示与建议”,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课堂教学提出最基本的具体要求。对选修课程直接用条目如“1.1、1.2”标明专题及其所设框题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前一个数字表示专题,后一个数字表示框题。在内容上,对教学过程不再作“提示与建议”,仅用“对照……阐明、引述……说明、分析……理解、评述……确认”等具有指导意义的关联行为动词,规定学习内容,从方法和结果两方面提出教学要求及应达到的水平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目标存在重大缺陷,一是未分类列出三维目标,二是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表述相对空泛。仅用“知道、了解、具备、提高、培养、增强、发展、解析、理解、归纳、评述、描述、比较、辨析、说明、识别、阐述、评析、列举、树立、确立、阐释、评议、分析、阐明、描绘、感受、引述、表达、体会、明确、概述、确认、印证、展示、观察、体察、赏析、感悟、确信、汇集、展现、评估、运用、思考、援引、解释、分析实例说明、领会、学会、尝试、剖析、辩证地说明、体验、认同、探寻”等具有指示意义的行为动词,对学习状态、教学方式和知识掌握程度,作了动态描述,而未提出具体的教学水平量化指标,难以彰显对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引领作用。因此,要准确把握内容目标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就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
  
  首先,弄清这些行为动词的要求和意义,并透析它与老课程标准“识记、理解、运用”目标的本质联系,吃透其内涵,找到确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达成水平的尺度。我们可以对这些行为动词的要求和意义进行归类,理清它与老课程标准“识记、理解、运用三维目标”的对应关系,如表①表②所示:
  
  这样,将相对空泛的目标要求转化为具有量化操作水平区分度的指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水平“度”就清楚了。
  
  其次,认真分析内容目标蕴含的三维目标,为确定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提供依据。首先要抓住内容目标与模块学科总目标的关系。模块学科总目标统领并贯穿于其内容目标之中,以各条内容目标为载体具体展现,但它并非均衡地渗透在各条内容目标之中。它对内容目标的统领是主题性、纲要性的。其次要抓住内容目标与教材的关系。教材是课程标准全面具体的体现。总体上看,教材基本教学内容与内容目标基本上是对应关系。因此,在内容目标引领下,深入研读教材是正确定位课堂教学基本目标的前提。教材是教与学的蓝本,是具体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它在体现内容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活动需要,会衍生一些目标。综合分析上述因素,在模块学科j维目标指引下,从内容目标中分离出三维目标,由其引领分析教材,就可确定各单元乃至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三维目标旨在引领思想政治课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三维目标并非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专利,老课程也有“知识、能力、觉悟”和“识记、理解、运用”三维目标,而且新老课程的三维目标中都有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与老课程相比,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在两方面:一是对能力目标的要求内容更广泛,既包括对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能力,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还包括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等;二是确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重视学习主体的心理发展和健全人格构建。因此,准确把握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教育价值,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沿着素质教育轨道发展的先决条件。
  
  1.落实三维目标有利于课堂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指明知识学习的范围和应达到的水平,能力目标指明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应形成的各种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指明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涵养的积极情感、形成待人做事的正确态度和掌握评判事物的正确价值标准。三者在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知识目标是基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能力目标是主导,目的是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灵魂,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内动力,目的是让学生乐学、笃信、导行,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三者又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达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依赖知识目标基础,知识要在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生活的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方面发挥作用,必须重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能在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相关能力培养、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确立和巩固;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其学习效率,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对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显然,教学中重视某一目标,忽略某一目标,都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功利驱使,重视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与能力,很大程度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和考试工具,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漠视思想政治课的丰富人文内涵和德育功能,就是因为曲解了老课程规定的“三维目标”,割舍了“觉悟目标”。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全面落实三维目标,高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促进学生心理、智力、体能等全面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2.准确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是开发思想政治课教学人文价值的前提。思想政治课是人文课、德育课。它要求教学引导学生实现知、情、意、信、行的辩证统一。确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思想政治课的本质要求。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情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是主体对客体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主观体验,它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态度是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所持有的评价总和与内在反映倾向,由认知、情感、行为三要素组成,它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责任、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是指人们基于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总观点和总看法,是人们信念、信仰、理想标准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好奇心、兴趣、审美情趣、关心、热爱、尊重、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行为养成等。落实这一目标,不仅对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先导性作用,对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具有独特作用,而且对改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生态、构建民主和谐课堂也具有关键意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不喜欢政治课,感到枯燥乏味,就是因为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的简单灌输和观念说教,未曾挖掘思想政治课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理智思辩蕴味,忽视作学习内容与学生个体的内心需要和情感体验之间的情境沟通。因此,深度解读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找到恰当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标准和途径,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预设并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于彰显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和人文关怀,意义重大。
  
  3.合理确定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增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标准、努力方向和目的,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微观载体。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并非如一些教师写教案照抄教师用书上的教育教学目标那样简单。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写在备课本上供领导查看的。它是对课堂教育教学功能的宏观定位和预先设计,是设计教学活动程序和实施教学过程的指南。换句话说,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必须体现课堂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一般来说,确定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要坚持整体性、规定性、灵活性和适用性相统一原则。整体性指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达成课程总目标和模块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它对实现课程整体目标的贡献,以便在教学没计和教学过程中恰当处理与前后教学活动的衔接关系。规定性指依据内容目标,课堂学习应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和信念。 (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 灵活性指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具体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宽度和深度。适用性指课堂教学目标可操控、能有效地指导教学和便于落实。概括地说,就是要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具体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知识基础、对相关问题认识的思想状况、学习兴趣和态度、思维特征)、学校条件及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并参考考试大纲,结合国际国内重大热点,具体分析,灵活确定。具体说来,确定知识目标,要对照教材与课程标准内容目标,在理清教材涉及知识点的基础上,以内容标准为标志分清基础知识、一般知识和拓展性知识(一般来说,内容目标规定的知识都是基础知识),按照突出基础知识的原则,以落实基础知识为中心,确定知识目标层级;确定能力目标,也要依据内容目标的要求,针对学习内容,围绕落实知识目标,确定应教给(掌握)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的能力目标,根据学习活动情境预设,依据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需要,确定合作交流、操作等方面的能力目标;确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参照课程标准的分类目标,依据内容目标的要求,确定核心目标,以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为基础,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选择典型事例或生活热点,创设学习情境,确定培养学生什么情感、端正什么态度,认同和确信什么正确价值标准。总体上说,课堂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构成的内在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力求完整。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并非在每一课时教学内容中均衡显现,会有所侧重,且有显有隐,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落实目标更要选好切入点,围绕重点,系统推进,一一落实。
  
  总之,思想政治课程目标规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奋斗方向和根本目的,深度解读其目标体系对教学的向导作用,能帮助我们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的自觉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芦溪中学)
  
  

【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相关文章:

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导向困扰”08-07

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导向困扰”08-17

发挥网络的正导向作用,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08-17

发挥课堂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08-17

[中学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导向困扰”08-17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08-26

谈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08-07

谈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08-17

课堂教学论文:以行动导向为理念推进职教课堂教学模式发展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