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借助背景音乐,优化政治课堂
借助背景音乐,优化政治课堂何芬
背景音乐以其美妙的旋律、优美的意境,相比其他音乐更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巧用背景音乐,一方面可以改变单调、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从而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背景音乐,营造氛围,进入状态
学生课间经过十分钟的休整,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时,有一个注意转移的过程。课前利用背景音乐来吸引或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音乐中自我调整学习状态,可消除课前的疲劳,静心投入学习之中。科学家研究表明:小提琴、钢琴演奏曲对人有镇静安抚的作用,民族音乐里的古筝、琵琶演奏曲的镇静效果特别明显。古筝曲灵动悠远,扣人心弦,用这些古朴的华夏音乐陶冶情操,感染学生,既能让学生及时调整状态,又使学生更加热爱炎黄文化。政治课经常被安排在下午第一节课,这是一天当中学生精神最差的一节课,若教师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在课前播放一些曲调优美,节奏欢快的背景音乐,更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以便投入新知识的学习。在这一环节,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渔舟唱晚》、《平湖秋月》,钢琴曲《仲夏夜之梦》、《天空之城》以及班德瑞的《春野》、《沿着晚上》、《幻想》、《雨后》等优美的曲目,我在多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活用背景音乐,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就要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够引“生”入胜。利用适合课本内容的背景音乐导入新课,能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尽快地融入特定的氛围中。例如在《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导入时,我首先创设这么一个情景:一个偏远山区的孩子靠在窗边,遥望着远处的山,在静静地思索着“山那边是什么呢?”。教师随后播放一张张幻灯片:“繁华的都市”、“美丽的校园”、“明亮的课堂”、“丰富的校园生活”……接着教师话锋一转:“可是,在山的这一边呢?”。此时,教师一边播放背景音乐《殇》,一边展示一张张幻灯片:“新建教学楼无力添桌椅,学生跪地上课”、“一学生在砖块上写作业”、“破烂的茅屋”、“褴褛的衣裳”、“吃着只放了一点盐的白饭”、“走艰险的山路”……听着大提琴那舒缓、低沉、哀怨的旋律,看着这些幻灯片,学生不禁感同身受,深深感受到山这边和那边的差异。此时,教师顺势抛出本课的主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引入了课本内容,(教学论文 www.fwsir.com)避免了强硬的理论灌输,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妙用背景音乐,突破重点,加深理解
高中政治课的理论一般比较抽象、枯燥,运用音乐进行渲染,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在振奋愉悦的情境中接受知识,思考问题,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比如,在《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中要解决的重点知识是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为了突破这一重点知识,我作了如下设计:
首先我让学生欣赏一首古筝曲的背景音乐《高山流水》,然后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我顺势展示出幻灯片:材料一:古筝是一件伴随我国悠久文化、在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今的陕西)一带广泛流传,所以又叫秦筝。材料二:中国民族器乐是世界音乐的一枝奇葩,无论是清脆的唢呐、悠扬的笛子,还是如泣如诉的古筝、琵琶和扬琴,均独具东方神韵,令人荡气回肠、如醉如痴。最后我提出了两个问题:(1)材料一中古筝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从过去一直延续至今,说明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征?(2)通过材料二中古筝内容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一边听着《高山流水》典雅柔美、悠扬动听的古筝曲,再回过来思考这两个问题,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很巧妙地突破了重点。
四、巧用背景音乐,制造高潮,促进领悟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也如是。课堂也需要高潮波澜,忌讳沉闷平淡。“课堂高潮”作为诸多教学环节中最精彩诱人、最动人心魄的教学环节,其思维能力的要求更为苛刻、直接,它既生动活泼,又神思飞越,是情的激荡,是智的开掘,更是能的升腾。因此,教师应该像一个高明的剧作家,让自己的课堂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引导学生在课堂高潮中,领悟无涯学海的壮美。而将政治课堂推向高潮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巧用背景音乐,通过音乐的渲染,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形成课堂高潮。比如,在2007年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中获文化组第一名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中,来自衢州二中的胡震芳老师就是巧用了背景音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制造了政治课堂的高潮。她在探究“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时,接连设置了三个情境。第一个是问题情境,第二个是视频情境,第三个是语言描述情境,而将整堂课推向最高潮的正是第三个情境。具体内容是:一段《神秘园之歌》的忧伤的音乐响起,随着一张张幻灯片的播放,胡老师动情讲解:圆明园在哭泣,中华文化在哭泣,我们祖先的努力付之东流;我们的2万多件青铜器、瓷器、书画等躺在大英博物馆里;斯坦因(敦煌国宝的最大盗墓者)等回到国内,受到了热烈欢迎。他们不断暗示,正是由于他们的长途跋涉,才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这段描述在舒缓、柔美、忧伤、缠绵、如泣如诉的《神秘园之歌》的渲染下,令人不得不沉醉于其中,忍不住落泪。因此,当音乐结束时,全场震撼,学生们默默无语,油然而开。重振中华文化的强烈使命感,无形当中升华了他们的情感。
五、善用背景音乐,精心结尾,深化主题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描龙画凤,贵在点睛。”这说明结尾对上好一堂课具有重要作用。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结尾。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因此,高中政治课善于运用背景音乐来帮助结尾,能增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也能进一步深化主题。在2011年11月宁波二中举行的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中,来自台州一中的徐菊红老师在讲授“价值与价值观”这一内容时,设计了这么一个结尾:“思考在继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其长度和广度,而在于厚度和深度;人生的幸福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付出了什么。每日在岁月里穿行,不正是为了用爱去沉淀人世间更多的美好吗?面对纷纭复杂的滚滚红尘,我们的灵魂经常流浪于欲海之中,那么,请放下浮躁与虚华,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的可贵在于追求!”徐老师一边饱含深情地朗诵着这段文字,一边播放班得瑞的《初雪》作为背景音乐。在《初雪》这一柔美、清新、纯净、舒缓动人、空灵飘逸的音乐旋律的烘托下,立刻使静态的文字具有立体感,让听者心中涌起美妙的感受,融人一个纯美洁净的飘渺世界之中,也进一步理解了教师所表达的深邃的思想内涵,从而深化了主题。
由此可见,背景音乐在政治课中恰当好处地运用,是寓教于乐的好形式,不仅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调节学生的情绪,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政治课堂的品质。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一中)
【借助背景音乐,优化政治课堂】相关文章:
借助有效提问优化初中物理教学07-20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翅膀,优化中学地理课堂08-18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翅膀,优化中学地理课堂08-18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优化策略研究08-05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优化政治课堂教学08-17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优化政治课堂教学08-07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优化政治课堂教学08-07
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课堂教学08-17
利用课堂反馈 优化化学课堂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