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德育管理论文>德育教育论文:高职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及原则

德育教育论文:高职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及原则

时间:2023-02-23 20:41:02 德育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德育教育论文:高职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及原则

德育教育论文:高职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及原则
  
  徐辉元,冯毅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广州510800;中共建宁县委党校,福建三明354500)
  
  摘要:随着经济、科技、信息全球化深入发展,大学生德育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德育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高职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其渗透德育教育是富有成效的方式。由于德育教育的特殊性,探索高职院校在其他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充分挖掘高校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是新形势下取得良好德育效果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课程教学;德育;渗透;原则
  
  在高职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教育具有社会性的本质反映,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求高职学生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一、德育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教师是教学过程和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但担负着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受教育者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职责。教师兼有教学者和育人者的双重职能,两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该是统一的。但有不少人,甚至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德育与其他课程教育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他们认为,德育是德育教育工作者的事,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其实德育对学校其他课程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论文范文 www.fwsir.com)德育强调的是受教育者应具有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素质,促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其他学科的教育决定着受教育者具有什么样的知识水平和才能。可以想象,一个学术水平高而没有良好的道德、法纪观念的人,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品”。只有将德育和其他课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可以说德育对其他学科的教育起着方向盘和引擎的作用。
  
  高职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高校教师必须担负起教书育人职责,增强使命感、以身作则,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自身的良好品行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施于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思想道德教育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相关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去。在专业知识教学环节中挖掘德育教育资源,并适时地渗透到课堂中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能自觉地加强道德素养,提高思想境界,以达到育人之目的。“教师应该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高职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高职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是以德治教的要求
  
  以德治教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培育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化建设者具有深刻影响。德育是素质教育中心环节,要培养有道德的学生,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及模范表率作用。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具备教书的本领,而且要有育人的良好品德。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针对“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表明以德治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德治教需要高校教师共同协作、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全体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自的课程教学全过程当中。这样,以德治教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而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现实需要。
  
  (二)高职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高职学生是未来现代化建设事业主力军,是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确保他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抵御各种诱惑和经受得起风浪考验,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情操、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不断开拓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的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辽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学问”与“道德”是培养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高职教师要把德育教育、传授知识、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以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教师应尽量挖掘各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素材,结合任教学科的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运用变化、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事物现象,抓住本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这样,学生就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抓住矛盾的变化发展,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必然与偶然、现实与未来等对立统一关系。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扎实的思维基础。
  
  二、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
  
  德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受教育者接受外界信息,通过受教育者主体内部矛盾,将外界的教育影响转化为动机,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外在的言行过程。由于德育过程的复杂性,教师在渗透德育的活动中应该讲究方法,遵循一些行之有效的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一)贴近生活与把握时代脉搏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完整体系,要树立科学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德育观念,要敢于肯定学生的个人正当欲望。因此教师在其他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就必须贴近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提倡大学生自主择业,很多学生关心自己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和待遇。这种欲望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在传统的德育观念中,大都把个人欲望当做“恶”的消极的东西加以否定和限制。现在,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已充分表明,个人的正当欲望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时应该结合学生的正当需求。例如,教师在讲授市场营销学时,介绍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需要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我们不能以背信弃义、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等方式来实现所谓的“发财梦”。这时我们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法纪等方面的教育。让大学生明确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个人的正当欲望才能实现。教师结合学生的这种正当欲望进行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接受,这样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人文性与学科性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过程是师生之间和谐共处和交互影响的过程,是心灵的相遇和思想的沟通。如果教师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只表现出理性和冷漠,德育就会演变成机械的“说教”和缺乏人情味的“管教”。富有人文情怀的教师始终高度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始终体现仁慈、关怀、公平、正义,尊重学生的发展意愿。当然,这种人文性应该与学科性结合起来进行德育渗透。所谓学科性原则就是在其他各科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避免临时性的“穿鞋戴帽”式的“渗透”。比如,在数学、物理、化学的教学中,我们利用教学内容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勇气、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德育教育,也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道德、法纪等方面的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如果不和实践结合起来就会成为空洞的说教,甚至给有的学生造成逆反心理,很难取得实际的德育效果。德育的关键是实践,其教育的效果如何,最终是由学生在自己的行为卜反映出来。所以,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用马克恩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更要重视学生在实践中行为的养成,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来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做到寓教育于娱乐、寓教育于指导、寓教育于实践活动。
  
  (四)自然性、连续性与持久性相结合的原则
  
  渗透德育过程中的自然性原则,就是指学生在并不感觉到自己“被教育”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并能将课程教学与道德教育融为一体。学科教师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不要抛开教材这个载体,进行牵强附会式的政治说教,而应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它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去。这种渗透的方法强度最弱,但影响效果相当大,以隐蔽教育动机为表现形式。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竭力把学生的集体活动组织得使学生不把道德行为看作是教师为了实现他的想法而必须进行的一种练习,一种有意安排的行动”。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外,由于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德育的渗透必须坚持连续性和持久性的原则,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甚至有的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出现反复性等特点。鉴于此,例如部分大学生厌学、缺乏社会责任感、不讲诚信、考试舞弊及酗酒等思想行为方面的问题,要求教育者“诲人不倦”,只有经过长期熏陶、反复渗透,才能把德育理念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优的社会有用人才。道德教育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还应突破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狭隘视野,多方面拓宽道德教育渠道,构建多元化的德育网络,注重渗透德育的原则,使施加在大学生身上的德育影响减少冲突,形成最大合力,全方位塑造学生的道德人格。
  
  

【德育教育论文:高职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及原则】相关文章:

浅谈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08-07

浅议德育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08-02

谈在体育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08-04

在幼儿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08-15

小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08-03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08-07

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注意的问题08-02

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08-12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数学论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