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素质教育论文>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探讨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探讨

时间:2023-02-23 21:20:15 素质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探讨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探讨
  
  宋培培
  
  (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要:科学发展观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经验和各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的提出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阈下,阐述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并以理论为基础深度挖掘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之间的相关性,实施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统筹兼顾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认清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素质教育与内涵
  
  素质教育理论虽然形成于20世纪,但其思想和理论精髓却是源远流长的,它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现象而提出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推动个体全面发展,充分挖掘个体潜力,力争使个体在教育活动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模式,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素质极其重视。
  
  在高校教育改革中,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下应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素质教育必须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人才成长的性质和方向。首先,了解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重要内容,要求人们在观察问题时,建立适度、联系、发展的观点。其次,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体系。(教学论文 www.fwsir.com)变幻莫测的社会现象要求当代学生掌握唯物史观,能把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观察。最后,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思想道德教育既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并提供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科学无国界,文化必交流,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就是要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同时也需要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具备善于学习和吸收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具备学习和借鉴世界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是当代人才应具有的素质。我们既要提升高校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基础上,加强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第三,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是身心健康。健康即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在心理健康领域,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渠道,使大学生在正确认知社会和生活现象上得到教育,同时开展适当的抗压力和挫折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抗压、抗挫折能力和生活环境转变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教育机构开设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心理疏导与沟通促使学生形成较为良好的身心成长。
  
  第四,具备良好的竞争能力与合作素质。经济全球化促使竞争无处不在。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竞争与合作并存,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同时,合作的机会也日趋增多。大学生在应对竞争与合作问题的认识上尤为重要。因此戒们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来加强对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与合作精神的教育。
  
  二、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相关性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校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促进学院素质教育教学与管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在充分把握高校素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和分析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素质教育,我们可以得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首先,科学发展观和素质教育都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人、肯定人,突出人的发展,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和个性,使人的发展尽可能达到至善程度。用“以人为本”的观念来指导教育工作,我们可以理解为教育要以“人”为本,而不能以“物”为本。人是发展的第一主体,也是终极目标,而非手段和工具。教育应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素质教育本身要求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全民族素质。二者强调的都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体的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表现。因此,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都要始终围绕这个中心,要把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放在育人工作首位,大力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推行体制改革,调整知识能力结构,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
  
  其次,素质教育和科学发展观也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应只是数理化语数外等各门功课都得高分,而是要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包括品格、智格、心格、体格等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和教育机构紧随时代步伐,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再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施素质教育也应该统筹兼顾。“执其两端而取其中”。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与学科教学要统筹兼顾;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要统筹兼顾等,如果不能做到统筹兼顾,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一句空话。在素质教育中,教育内容上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和竞争—与合作素质要统筹兼顾;教育形式上要统筹兼顾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教育模式。
  
  最后,町持续发展战略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的发展观。它影响着包括教育系统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正在推行实施的素质教育也就必然地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培养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进而促进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探讨
  
  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要实现高校素质教育需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第一,重视以人为本,知行合一。高校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育主体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和学生都是素质教育的践行者,教师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引导者和推动者,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通过素质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充实自己内心的意识,追求梦想,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充分领悟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在学生素质教育管理活动中,辅导员老师可适当放权,担当起学生工作中真正的引导者与推动者,组织学生建立自己的学生管理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如素质拓展训练,学生集训等形式使学生全方面的提高素质。学校可开展开放式课堂,通过社会现实教育,组织学生自行选择研究课题,参加社会实践和劳动实践,促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学生自主、快速成才。
  
  第二,坚持全面发展,提高各方面能力。掌握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兼顾大学生的两方面素质即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人文素质在学习各种文史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一种历史感和使命感。它不仅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内更有创造力,还使得大学生更善于思考,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文学素质培养同然重要,但是,我们还应该加强自然科学的学习,做到文理平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
  
  第三,重视道德教育。高校学生的素质提高的根本是道德素养的提升。道德教育是人性的教育,必须抓住人性最核心的内容。针对目前的道德现状,大学生道德教育尤其要注重底线伦理的要求。学生诚信教育应被视为“立人之本”、“育人之本”。在同情心和爱心教育上遵循孔子的“仁者爱人”哲理。为此既要引导学生善于发掘我们几千年文化传统中孕育的优良美德,从数千年文明的历史经验与智慧中吸取营养和动力,又要赋予这些传统美德以新的时代内容,体现时代的要求。
  
  第四,理论结合社会实际促进素质教育发展。高校学生管理者应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社区、福利院,帮助弱势群体,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班会等形式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同时可通过多种渠道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获取金钱艰辛和父母的艰辛,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通过大学生讲坛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宣讲而增强学生法治意识,使学生对法律知识和法律理念充分了解,组织学生旁听庭审,树立法制观念,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五,制定完善的职业道德。学院各个实践场所的职业道德规范,将职业道德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考评内容之一;精心设计和组织职业道德教育专题活动,让学生增强实践体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企业聘请能丁巧匠、劳动模范担任职业道德教育兼职辅导员,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和生产劳动中自觉培育职业道德素质。
  
  第六,积极营造健康的大学生活方式。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远离网游困扰和昼夜不分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学校可通过多渠道、宽方式,适当开设多样化的体育和素质拓展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参与集体体育活动和素质拓展训练,增强学生体质;定期举办相关体育运动会或者小范围的体育比赛活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结合社会生活现实,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大力宣传不健康方式引发的悲剧,促使学生自身追求健康的生活态度。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众多心理问题的现象,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设置学生之间以及学生、教师以及学校间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重视教育与践行科学发展观相统一。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探讨】相关文章:

角色视域下社会科学评价动机的探讨08-16

素质教育下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探讨07-26

浅议科学发展观下的纳税服务08-18

初中化学素质教育探讨08-07

中学化学素质教育探讨08-07

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08-14

新课改视域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08-01

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08-05

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