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也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也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3-02-24 14:10:50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也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论文:也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覃福旺
  
  【摘要】教师在课堂的导入、提问及课堂课后练习等教学环节都要做到有效,使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环节个性培养全面发展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令许多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那么何为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进步,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即为无效教学。
  
  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导入的有效性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开端
  
  课堂导入是指在讲解新知或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有效的导入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化解学习内容的难度,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自然过渡,从而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
  
  例如“巧设悬念法”就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法。巧设问题留下悬念,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上课伊始,可根据所教内容的性质及教学目标,把所要讲授的问题设为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例如在教学初一数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我先组织猜年龄的游戏:“同学们,老师能猜中你们中每一个人的年龄。”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不信!”“那就试试看,只要你们把自己的年龄除以2再减去4,把计算后的结果告诉我,老师就能猜出你们的年龄是多少。”一位同学很快说出一个数字3,(教学论文 www.fwsir.com)我马上猜出这位同学的年龄是14岁,这位同学马上说:“老师猜得对!”另一位学生报上一个数字2.5,我脱而出:“是13岁!”这时同学们议论开了,“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呢?”接着让同学们相互试着猜,很快他们找到了“诀窍”。
  
  二、提问的有效性是撘建交流平台的有效手段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的教学,而思维由问题开始。因此,提问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有效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可是,现在有的课堂提问存在重形式轻思维本质、重结论轻思维过程、以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等现象,使课堂提问的效果大打折扣。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与学的关系等因素,有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地提出问题。
  
  1.针对性原则
  
  提问的针对性要求教师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点来设计。一问重点,对重点要反复设计问题,要抓住重点内容、词语来设问,使学生明确重点、理解重点、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学生进一步解答相关问题奠定基础。二问盲点,盲点即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在解决问题中又往往会影响人们正确思维的地方,教师应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盲点。三问模糊点,在数学教学中,常有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对学生的模糊认识必须予以澄清。如可设计对比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比较中分清是非,也可以设计归谬性问题,让学生在不自觉地一步步陷入明显的谬误之后再帮助他们分析失误之处。对模糊点进行恰当的设问,往往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分析辨别的能力,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和精确性。四问发散点,发散性设问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数学知识的联系。
  
  2.层次性原则
  
  提问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目的,对某个问题的解决设计一些“子问题”作铺垫来降低思维难度,这就是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问题设计有层次性,其基本要点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成一系列子问题,通过解决子问题逐步消除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最终取得原问题的解决。例如,对“怎样分一条已知线段成2:3:4”这个问题可设计下列子问题:
  
  ⑴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哪个知识点?
  
  ⑵对题目给出的比例,你能联想到什么?
  
  ⑶怎样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作图?
  
  ⑷若把问题改成把线段分成3:5:7,又该如何作图?
  
  ⑸反思这个问题的作图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3.趣味性原则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兴趣,因此如果教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为此,教师要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因素。例如,在讲“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时,将定理的引人作如下改编:“小明绕一个三角形花坛的外围走一圈,到每一个拐弯的地方行走方向都转了一个角度(∠1、∠2、∠3),那么回到原来位置时,一共转了几度呢?你想知道三角形的外角和吗?”这个问题来自生活,问题情境学生熟悉,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三、练习的“有效性”是巩固知识的保证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式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特别要注意:
  
  1.关注课堂练习的基础性,适量性,层次性
  
  在设计课堂练习中教师必须考虑到练习的难度和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由易到难进行安排,达到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的目的。课堂练习要力求做到练习量少,重复性少,层次性强。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设计如下问题:先叫学生用自备的火柴搭建正方形:
  
  ⑴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搭2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
  
  ⑵搭三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
  
  ⑶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呢?你是怎样想到的?
  
  ⑷如果用N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N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
  
  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经历了一个有价值的探索过程,如何由若干个特例归纳出其中所蕴含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容易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一定的成功感,还通过经历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2.关注课堂练习的多样性、挑战性、趣味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如果不具有多样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很难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设计课堂练习不仅在题型上力求多样性,填空、选择、解答、证明分别运用,而且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同时要将平淡乏味的数学问题置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愉快而富有挑战的情况下完成知识的构建。
  
  例如:在学习到概率的时候,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⑴试着计算我们国家发行的体育彩票中奖的概率;
  
  ⑵七位数的彩票中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让学生计算发行彩票的赢利率,使他们对彩票,抽奖一类的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原本枯燥的数学问题,当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时,激起学生学习和探讨这个问题的欲望。在考虑问题的挑战性时,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要让学生尽可能“跳一跳”就可以摸得着,不能一味增大问题的难度,致使学生望而生畏。
  
  3.关注课堂练习的差异性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同一水平的练习很难达到同一效果,同一问题对于数学困难生较难,而对于优秀学生则可能索然无味,因此,优质课堂练习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具有差异性。
  
  例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设计的课堂练习;
  
  ⑴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
  
  ⑵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
  
  ⑶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⑷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4、则斜边上的高为多少?
  
  要求:A层次同学要完成全部题;B层次同学要完成①②③题;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①②题。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课堂练习时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基础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4.关注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
  
  ⑴集体反馈订正,即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作业后,师生对答案,教师当堂点评,缩短了错误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的停留时间,有效的把错误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⑵针对性面批辅导,教师在巡视中,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面批辅导,并在教师帮助下及时纠正过来。
  
  总之,教师要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和内涵,把握好各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方面得到发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545800广西象州县象州镇初级中学)
  
  

【也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关文章:

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08-18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05-31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8-19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8-16

浅谈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08-02

也谈责任08-17

也谈参与08-17

也谈读经08-16

谈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