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

时间:2023-02-24 22:26:02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
  
  四川省理塘县城关小学 邹阳金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语文课堂上被广泛采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所见,总结出了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些误区及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 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 误区 对策
  
  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创设了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形式逐渐走进了语文课堂,并被广泛接受和采用。然而,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片面认识,教育倾向的习惯性,又往往使合作学习“误入歧途”,甚至背道而弛。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综合自己的所见及教学实践,我认为现阶段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还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重形式轻内容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合作交流逐渐走进了语文课堂。于是,课桌合并起来,排放成了马蹄形、圆形;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语文课上,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们时不时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倒也情绪高涨,却往往出现老师盯着手表喊停或者本组代表发言的同时有其他组员在下面喊着不同的结论,试问这样合作的意义何在?
  
  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这种合作学习,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流于形式,成了点缀语文课堂的“花瓶”,体现课改精神的“道具”。合作交流仅仅意味着换个排位方式或者安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吗?难道语文知识都必须通过小组合作获得吗?现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教者头脑中形式主义在作怪。新课程、新理念、新标准,教学中怎能没有新的东西?要不然评课如何评?一些老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于是无论是日常的教学还是公开课、研究课,无论什么教学内容,一概少不了这种模式,至于学生讨论的内容如何,讨论的结果如何则另当别论。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弱,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合作的方法及途径知之甚少。教师又不能及时地提醒和指导各组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以至在学生眼中,合作讨论也不过是个形式,又何必当真呢?
  
  误区二:重讨论轻思考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充分说明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思考与自主探索为基础,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
  
  回眸今天的语文课,往往存在着一些雷同的现象:教师一出示问题或者学生提出问题,就直接要求学生讨论,学生也就按照“师命”叽里呱啦地讨论开来。 (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 试想,学生根本就来不及独立思考,怎能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怎能进行一定深度的讨论?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发言就只限于少数人,自然形成了“学优生滔滔不绝,学困生一言不发”的怪现象。其实,有效的合作学习应以个体的独立思考为前提。首先,沸沸扬扬的讨论不利于学生静心读书,潜心思考,“潜心”才能“会文”(叶圣陶语)。“感受、体验、品味”就是强调阅读是学生主体的心智活动过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智力活动。其次,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独特体验和独特理解,不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能代替的,同样也不是任何形式的小组合作所能替代的。因此,小组合作交流前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为后面讨论交流提供“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有助于学生把问题讨论得广阔和深刻。
  
  误区三:重学生轻老师
  
  在新一轮课改中,不少人扛着《语文课程标准》这柄尚方宝剑,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则退避三舍(尤其在合作学习中)。教学中,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后,自己要么走到讲台前浏览教案,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要么在学生中间漫无目的地来回走两趟,最多弯下身子做做样子(给听课者看的);要么时而看看学生,时而看看手表,不知所措,无所事事。乍一看,尊重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重视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实质上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将自身当作合作交流过程的局外人。这样的课改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更应是学生交流的合作者,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一个榜样效应。同时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该讲则讲,该点则点,该评则评,让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合作学习中得以迸发,在思维碰撞、方法共创的氛围里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真正含义,使每个学生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
  
  误区四:重个体轻整体
  
  传统的教学观是学生随教师转,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而今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中,一不留神,合作学习就会成了“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就“千姿百态”,合作学习并不见得怎样合作。有你说你的,他说他的,互相“交集”;有窃窃私语,自得其乐的;更多的是几个学生侃侃而谈,表现得异常活跃,一些学生一言不发,静当“忠实”听众。当教师确定的时间一到,便请小组代表(均为优生)汇报。这种只注重学生个体而忽视整体提高的合作学习,“含金量”到底有几分什么原因?一是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的。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疲;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就成了“录音机”;有的学生不会倾听别人意见,只顾表达自己的看法;更有部分学生不愿意独立思考,只从好学生那里获取信息。这样的讨论无法深入,合作学习成了个别学生的“独角戏”,难以达到生生互动,互帮互学,共同成长的目的。二是教师传统学生观已经根深蒂固。教学中,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面向学生整体,更不敢让学困生发言;教师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个体成员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小组,更有甚者认为合作学习只要讨论出教者所要的答案即可。如此组织,又能有多少合作学习的成效呢?
  
  总之,倡导合作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人际关系,防止学生个体的自我封闭和膨胀,使学生懂得关注他人的情感与态度,学会考虑他人和自我关系,合理选择自己的行为,使其行为符合他人和社会的要求和规范,这是使主体内在要求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当然在“课改”之初,出现“误区”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只要能正确地对待它、面对它,就一定能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课堂教学误区及对策08-16

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分析08-08

合作学习中的几个误区08-17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误区及对策08-03

语文教学中“言”“意”关系的误区及对策08-16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困惑与对策08-08

初中思品课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应对策略08-03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08-11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