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问题学生应怎样面对
问题学生应怎样面对四川省会东县江西街乡中心小学 刘世武
镜头一: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他坐在教室里,一手支着头,另一手拿着一支笔,不停地转动。一会儿拉拉前面的同学,一会儿动动屁股下的凳子……
镜头二:老师:你的作业怎么又没交?
学生:忘带了。
老师:你的作业为什么不交?
学生:忘了。
老师:你的作业为什么没交?
学生:不会。
镜头三:老师:你怎么又迟到了?
学生:没吃早餐。
老师:你又迟到?
学生:睡过头了。
老师:……
学生:我迟到了,你罚我扫地呗。
镜头四: 老师:你已经两天没来上学了。
学生:生病了,爸爸妈妈让休息。
老师:什么原因,能说说吗?
学生:不想来就不来呗!
这是令每一位老师都非常尴尬的场面。一方面是老师在尽职尽责地履行着教书育人的天职,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学生桀骜不驯,让老师感到头疼和棘手,甚至无所适从。这就是我们所指的问题学生。
这些问题学生如不能很好引导,小则害了这些学生,影响他们自身的学习;大则影响到一个集体,影响一个班级的发展。作为老师,如何看待他们、引导他们就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问题学生的特点
所谓的问题学生,就是那种在我们心中成绩差,纪律又坏的学生。他们往往自由散漫、贪玩、不诚实、懒惰、无拘无束;上课不听讲,对学习没兴趣,受了批评还当堂顶撞老师;说话不拘小节,没礼貌;对老师、家长抱一种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学习都没有明确的目标,整天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更麻烦的是,这些坏毛病如没有及时得到纠正,天长日久所有这些毛病都成了顽疾,调教他们就更难了。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我们很容易被他们磨得没有耐心,失掉信心,这就导致学生反过来放弃自己。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思索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感情真挚,为人直率。他们对老师,对同学抱有最真挚最纯朴最简单的爱:不计较得失,敢做敢当,敢爱敢恨,乐于助人,讲义气,同学有为难事,生活中遇到不平事,最先伸出援助之手的是他们。
二、问题学生的诱因
站在讲台上,我们面前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这批问题学生也一样,他们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们生活单调,只是家庭—学校、学习—休息—学习,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回家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这部分学生四个共同点:
1.他们家庭相对富裕,家长则异常繁忙,几乎没有时间和他们交流,或者干脆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孩子一个月与父母说不上几句话,父母对其习惯、品性的培养与关注就更谈不上了。由于愧疚,这些家庭的父母往往以物质作为没有时间陪伴小孩的补偿。物质助长其虚荣心,而爱与关注的缺乏导致其自卑与不自信,以及对他人的不信任。从这个角度而言,他们是最需要关爱的一群人。
2.他们自制力不强,抗挫折能力差。他们在物质环境优越的状态下生活,从未感受过压力,也无人对他们施加过压力。对学习缺少勇争一流的意识,成绩大多较差。但随着考试的临近,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这批任性的孩子便有些手足无措。于是他们选择了逃避,并用一种满不在乎、狂放不羁来伪装自己。
3.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差。老师眼中的“后进生”,同学眼中的“不如我”,父母眼中的“笨孩子”,邻居嘴中的“不要像XX那样”等。这些世人的眼光,压制了孩子上进心。因此,他们心中有了“我什么都不如人,还学什么!”
4.留守儿童或农村孩子。家长长期在外,根本无法顾及孩子的表现。孩子要么被爷爷奶奶惯坏,要么自己早早就承担起繁琐的家务事。玩累了或做累了,怎么有心思学习呢?一是家中的“王”,学不学也没人管得住我;二是怎么学也学不下。
三、正面对待问题学生
1.保持平和的工作心态。我们所有的教师工作压力都大,被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教学成绩等压的团团转。如果我们过于在乎身边的名利,计较得失,我们就会迷失自己,失去一个做教师的良知,甚至不再对后进生有耐心和爱心。保持一颗平常心,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点,更多可爱的地方。老师的心态变了,问题学生不再在有色眼镜下生活,他们也会自信优秀起来。
2.培养自信心,唤醒他们的的竞争意识。苏格拉底说:“最优秀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脚踏实地,把握身边的机会,就是人生收获的关键,让他们坦然平静的面对人生,这些尤为重要。
3.公正、公平的对待他们。问题学生长期受到歧视,他们对一切都表示怀疑。记得我刚接这班时,原班老师说谁谁是一个问题学生,非常不好管。我主动接近他,耐心去关心他,但收效甚微,我非常沮丧。没想到找他谈心时他给我说了一句令我非常意外的话:老师,你对我太好了,是真心吗?这不正表明了他们对你的不信任吗?老师们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他们,比什么都重要。不求他们成为优秀学生,但求他们是学好的学生。多多看到他的长处,该表扬的时候也不要吝啬,好象你以前从来没有惩罚过他,让他感觉到你对他其实还是蛮好的。
4.与家长沟通,与他们建立平等对话,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家长的配合,五天的教育抵不上一时的放纵。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家长配合,走进他们的心灵,进行平等对话,有问题进行沟通,没问题进行交往,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问题学生应怎样面对】相关文章:
“踏歌声”应怎样理解08-08
应关注学生“怎样学”08-17
新课程:我们应如何面对08-17
考生应怎样报考清华大学08-17
化学教学应怎样渗透环境保护知识08-07
教师应怎样适应新课程08-17
“问题学生”根源在父母08-17
要善待“问题学生”08-17
问题学生谈话记录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