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摸一摸我口袋里有什么

摸一摸我口袋里有什么

时间:2023-02-25 16:09:54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摸一摸我口袋里有什么

  摸一摸我口袋里有什么
  
  江苏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曹勇军
  
  一不小心,教语文已经三十年了!常有人问我:有什么心得体会?我的回答很简单,都是实话。我能感觉到对方的失望,没有说出让人家期待的理论。我很抱歉,因为摸摸口袋,能奉献给大家的只有这些。
  
  有一种品质叫“读书”
  
  我生于大跃进,长于“文革”。“文革”时学校很乱,不重视文化课学习,但我很幸运,遇到了好老师。我的母校——安徽省当涂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当时有一批先生,风流文采,我课后跟着他们偷偷读书写作,有一段“地下阅读”和“青春写作”的难忘经历。其中,让我得益最多的是陶蔚南先生。印象最深的是先生冬天的样子:戴顶呢帽,围条深色围巾,两手总是抄拢,笑眯眯地在教室门口候课。他乡音重,常引得调皮的学生大笑,当面模仿。先生写一手漂亮的旧体诗词,我的写作才华很快被发现。他将《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借给我,还不时分析点拨,循循善诱。在他引导下,我读了不少古典作品,把《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差不多背了下来……应该说,高中时代这种“野路子”的读写方式对我影响不小,让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不相信靠一两节语文课把语文学好的“神话”,非常重视青春期课外阅读对人一生的锻造。独特的经历塑造了我的教学信念。
  
  当了语文教师,我痛感自己读书少、底子薄,所以拼命读书,不敢放松懈怠。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逛书店淘书。我推掉各种社会应酬,保持相对边缘的状态,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书。不敢自夸读了多少书,但在长期的阅读磨砺之下,有了一些定力、耐力和识力,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这几年参加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写,为我的读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平台,收获不小。我喜欢翻翻各种书,将经典与流行、正宗与旁流、研究与涵养、厚重与新锐融会贯通,追求一种杂学旁通的阅读效果和境界。
  
  我时常问自己:我凭什么教学生?凭我有教师专业资格证书?还是凭我是特级教师、有三十年的教龄?我凭的是我是读书人,带领学生一起读书,让他们有自己的读书生活,真正学会读书。去年我校被评为“江苏省语文实验课程基地”,我和我的教研团队投入艰苦的建设工作中。千头万绪,可学生读书最重要。我带领同事们,把图书馆搬进教室,开展“在大树下读书”的活动。我为学生开列阅读书目,推荐50种图书,分年级阅读。我带着年轻教师网上网下分批采购图书,其中琐碎辛苦,不足为外人道。还让学生设计了“读书季海报”,张贴在校园中;撰写了《书目简介》,给学生阅读指导;分年级分班级组织读书报告活动,让学校弥漫读书的气氛。在周一全校展会上,我告诉学生:这些书中有文学、有历史、有哲学、有美学、有科学、有创新,书的部头不大,但是含金量很高,有一种融汇中西、打通古今的眼光。读这样的书,可能不在于学到多少具体的知识,而是开阔视野、拓展心胸,养成一种由内到外的精神气质,获得一种人生的大的判断力和信念。我和学生有一个约定: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在学校大树下读几本自己喜欢、也对自己人生有价值的书!
  
  我的人生总是在大树之下。上中学时母校绿树婆娑,现在工作的学校也是大树环绕。在大树下读书是我的记忆、我的生活、我的信念,甚至我的本能,它长进了我的身体和血液之中。
  
  有一种生活叫“故事”
  
  吃过晚饭散步,我和爱人讲起班上学生发生的故事,讲到夏福宁让大家“眼睛受伤,耳朵无聊”(同学对他投影内容太多戏谑的评价语)的演讲,讲到袁泓想介绍、评价希特勒《我的奋斗》的冲动和纠结……我兴致勃勃,她兴味盎然。走到楼梯口,邻居老周笑着说:“怎么,散步还和太太讲语文课啊?”我说:“不,我在讲我和学生的语文故事。”
  
  去年秋天开学,我带领所教高三( 10)学生开展“时事演讲”活动。一年做下来,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同行佩服,我也觉得快乐。我把一年的学生演讲词和我的现场评点汇集成书,交给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书名就叫“高三( 10)班在六楼”。
  
  清楚地记得,王海宽同学评述万老爷子一家三代“百年义渡”的事迹,如雨后的太阳照亮心房,王子玥同学温言提醒“平淡慈善”、“人间慈善”,如冬日里的炉火温暖人心:还记得小马和小王同学为“方韩之争”扑朔迷离而不懈寻找事实真相,小张和小秦同学为“梁林故居”被拆而苦苦寻觅解决的良策;尤其难忘的是迟骋和袁泓同学对陆港矛盾的分析由唇枪舌剑到互相补充、由各不相让到相互欣赏的进步……我记住了每一个学生的故事,有的关于演讲,有的关于修改,有的关于精神成长。蔡睿恒谈“林疯狂”带给他的思考,我记住他写作的起伏、修改的艰辛:人称“花姐”的花艺琳大声质问“万人哄抢萝卜,谁之过”?我分析她演讲的成功与不足,与她交换意见:郑欣怡这丫头叛逆另类,她演讲《韩寒的转型与困局》,让人吓一跳,她争着吵着要我写下评语……
  
  清楚地记得,我与孩子们的“美丽的约定”:高考结束后重回教室,完成“最后一次演讲”。6月21日下午,孩子们来了,家长来了,同行来了,媒体朋友来了。5位同学依次登台演讲,同学现场自由点评,旁听的家长要求发言,我也作了总结发言……望着讲台上年轻的面孔,听着精彩的演讲和一次次响起的掌声,在场的人都流下激动的眼泪。孩子们用特殊的“成人礼”告诉大家:高考固然重要,但一生中有比高考更重要的事等着他们去做。
  
  清楚地记得,8月19日上午,我们在南京“凤凰书城”举行《高三(10)班在六楼》首发仪式,“失散”了多年的“老”学生重回身边,有的还带来孩子,见面我总能说出他(她)的名字和故事,让人沉浸在昔日重来的幸福之中。学生对我说,虽然这本书不是记录他们的故事,但觉得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有自己昨天的影子,老师没变,还是从前的样子,教我们演讲、思考和做人。
  
  有人说,好教师应该像一首诗,永远让人觉得有些神秘;也有人说,好教师应该像一棵树,长在大地上,风吹树就摇,鸟来树就吟。其实,好教师是有故事的,总是迷恋于课堂内外生命不可预期的美丽绽放,读着这些故事,你仿佛就触摸到我们职业生命的本质、体温和灵魂。
  
  有一种财富叫“要好”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何谓“放心”?就是把丢失的善心找回来。“善”不能仅仅理解为“善良”。“善”是什么都要好,书要教好,专业要发展好,人要做得好。教了三十年书,明白了一个道理:语文这个职业,你对它好,它才会对你好!
  
  三十年的语文教育生涯塑造了我。当初许多想法和做法挺得意的,也蛮自信的,现在回过头看,很不满意,有了新的认识;也有许多失败,可这些失败对我的成长一点不比成功的影响小,因为有追求的失败并不是放弃,而是能量的积累,这样才会有后来的爆发。年轻时有些弯路其实非走不可,我感念这些失败。
  
  年轻时常听名师们介绍他们教学改革经验,说他们用一年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把课本上完,余下大把的时间带学生读课外书,开展课外读写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时真是钦佩不已,觉得那才是语文教学的高境界。现在想想,觉得令人怀疑。为什么要匆匆忙忙上完?显然是认为课文不教不放心、教了意义又不大,这种把课内课外完全割裂开来的做法真能取得好的效果?我想,正常的做法应是课内课外随时随地渗透和融合,课内总能被课外照亮,课外又总被课内聚焦。这不是什么高深理论,只是常识常规,可去伪存真辨识它,需要磨砺和摔打。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用手、用眼、用汗、用血来换得真知。
  
  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多少认清了语文学科的长相、个性和脾气,也多少认清了它的矛盾、对立和悖论,而这些几乎天然地决定了语文教师的思维方式、职业个性乃至职业宿命。第一,语文学习的对象是生活中“活”的文本,无论一篇课文还是课外材料,或者讨论话题,都来自生活,包含丰富的社会的、文化的、审美的信息,给人包罗万象的生命感,所以“教什么”让人煞费苦心。第二,语文学习过程不是从“无知”到“有知”,而是从“少知”到“多知”、从“浅知”到“深知”,从“假知”到“真知”,因此“怎么教”富有挑战。第三,语文学习内容是由“文本”、“知识”、“方法”抵达“情感”、“人格”、“思维”,具有“凭借性”和“超越性”,常常是为了抛弃而占有,为了拆除而搭建,因此它往往起于课文而又超越课文,起于知识而又超越知识,需要一种把握对立双方联系的融通思维和力量。第四,比较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是体悟和揣摩,要“例中学”、“做中学”、“体验中学”、“探究中学”。不要迷信这个“法”那个“法”,最独特有效的方法常常是一种生命特质。第五,语文没有多少正经八百的知识,更多的是读写的策略和智慧:“写”高于“读”,“以写促读”更有效。第六,打了上课铃是语文学习的开始,打了下课铃更是语文学习的开始。要拆除课堂四堵墙,让学生像在生活中一样学习“读”与“写”。
  
  心到了,语文教学就有了。必须投入你的热情、你的体验、你的智慧、你的岁月……说到底,语文教师是“天生的”,是一天一天成长出来的。

【摸一摸我口袋里有什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摸一摸,画一画08-16

口袋里的秘密08-24

口袋里的天空08-17

一摸千古恨_650字07-28

口袋里的爸爸作文03-10

藏在口袋里的爱作文02-22

装在口袋里的幸福作文01-22

装在口袋里的幸福作文【精选】03-15

口袋里的小人儿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