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论文: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论文: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李兵峰
安徽省五河县安子口初中(233322)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即让教师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要让学生找到“学习”的门径,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境界。要想达到目的,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多方考虑,慎重对待,科学地处理好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无外乎基础和阅读,而重点又是在阅读教学中。因此,搞好阅读教学,学生也就读懂了课文。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课文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材料,更是学习的对象,学生与课文之间应该是尽量对等的。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其语文经验不对等,导致形成了“落差”。学生的语文经验指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生活经验是指学生所掌握的与文本相关的百科知识。若想理解一篇文章,读出心中的感受,就需要两种经验的有机结合,但往往有些文章对学生而言,学情评价(生活经验、人生感悟)与终极学习目标(语文经验、语文素养)存在了阶梯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在“雪地捕鸟”情景的描写中,展现了那个时代孩子们自得其乐的情形,而现在的学生,就缺乏生活经验,有的对“筛子”一无所知,并且对很多消逝的过去那些最简单而又最纯真的游戏闻所未闻,又怎体会其快乐呢?
为消除“落差”,关键要建立学生与某一篇课文的链接。第一,找准基点,即确定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一定要兼顾学情);第二,设计好链接的通道,即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环节一定要合理有效)。总之,教师与课文与学生要形成学习链,三者要合拍。
笔者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摸索实践,一直在阅读教学中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从老师教什么为主转换为学生需要学什么为主,学生怎样才能学好为主,怎样指导学生学好为主。基于长期的课堂教学,我梳理了四条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1唤醒扩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可能较少,但不是没有,教师应该帮助其唤醒心中的经验,补充他们所缺乏的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面临两个相辅相伴的学习任务。首先,丰富拓展学生生活经验,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其次,丰富扩展语文经验,学习与语文理解和感受相呼应的阅读行为。教师相应要指导学生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及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以冰心《纸船》为例,学习这首诗之前,我预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每位同学写一段表达母爱的片段,在上课时深情地读出来,结果孩子们很羞涩或者较尴尬。退而求其次,我又让他们大声的喊出“妈妈,我爱你”时,每个人的声音细若蚊蚁。这时,我改变了方式,我先播放了预先准备好的歌曲《母亲》,之后选择两个性格较开朗的学生把自己与母亲之间发生的最感人的故事,说给大家听。这时,我顺势引出《纸船》这首诗的背景,并配乐朗诵了一遍,孩子们的情绪开始被唤醒了。(教学论文 www.fwsir.com)在本课时最后环节,学生们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真情,有的说、有的唱,甚至有的同学即兴仿写了《纸船》,纷纷以各种形式来抒发对母亲的热爱。通过教师的点拨、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形成有效地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的阅读教学就是明天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所以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非常重要,每个教师都应该深深思考。
2.1学生要掌握读懂一篇文章需要的常规步骤。
2.1.1初读。
通过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2.1.2精读。
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绕全文。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
2.1.3悟读。
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读。学生要理解体会出文章思想内容,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从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
2.1.4熟读。
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多读,达到熟能成诵,消化,使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以便在便在自己的写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写。
2.2教师创造机会,放手给学生,相信学生实践。
我校近二年来一直坚持“先学后教,训练展示,循环提高”的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1让学生在读中寻求问题,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既读课文,还要读“学习目标”,“课后练习”。读“学习目标”和“课后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重点、难点、特点,以学过的知识观照课文,理出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章法和语言特色。同时记下尚未理解的内容。
2.2.2同时在课中学会提问。广泛地让学生提问题。尽可能让学生都发言,质疑问难,问题摆出后,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让学生归纳大类再找出问题的主要方面,抓住有代表意义的问题各抒己见,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去深入思考,展开讨论,以便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2.2.3重视盘点收获。学生总结的过程,是不断求同弃异的过程。最后要使学生的认识达到统一或基本一致。在弃异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许多“异”,同时指出学生思维中的缺陷和不足。在“求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从偏狭的思维框架中走出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更高的层次上取得共识。
2.3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学习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呢?那就是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在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形成良好习惯。
当学生对文本感到兴致盎然时,就自然会激发孩子们继续求知的欲望。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变为自觉的行动,这种自觉的行动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
3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
交流展示自己的语文经验前提是,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定要较为接近,与学生已经形成的或者应该具有的阅读方法较为合拍。生活经验不足,可以由教师补充与之相关的材料,亦称之为“知识链接”。
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是新课标中明确要求的。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真挚的感受与人分享,把自己对文本独到的见解与人交流,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大家在和谐有序的氛围中,共同解读文章的内涵,一起提升阅读能力。这种方式的效果是很好的。
我在教授《纸船》时,认为最出彩的地方,是在大家总结延伸的时候。同学们不再拘泥于某种形式,都用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来演绎对母亲的爱。这需要充沛感情的铺垫,那么,课中同学们交流分享语文经验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处理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要“引爆”学生心底深处的情感,让所有人形成共鸣。我在示范读的时候,没有按死板的节奏朗诵,让同学们深深沉浸在对博大似海的母爱的歌颂中,切身的感受到对母亲的挚爱。紧接着,让同学们交流听读的感受。
之后,让他们对读几遍,教师进入学生中间点评,感觉时机成熟,我就问大家:从你们呱呱落地成长到现在的懵懂少年,母亲为你们都做了哪些让大家记忆最深刻的事情,看谁说的最能打动人……那么,大家有没有像冰心奶奶一样为母亲叠过纸船呢?你们都是怎么做的?经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洋溢着母爱的味道。这时,我让同学们个读、赛读、小组读,孩子们心中的真情在流淌。随着学习的进行,在拓展延伸时,同学们都即兴地抒发了对母亲的爱,甚至有的同学自写了诗,还模仿《纸船》,写了《纸船》外一首。教室中的所有人感动了。
4督促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要让学生“能一辈子独自看书作文”,教师必须建立大语文观,对中学语文教学课内课外相结合应以课内为课外打基础,课外为课内作补充,使语文教学课内课外互为促进,相得益彰。其意义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
4.1立足课内讲读内容,融进课外阅读材料,起到知识上的互补。
现在学生手里阅读资料非常多,包括各种版本的作文读物,学生不能合理利用,且很大一部分被闲置起来,如果与课内讲读内容结合起来使用,课外读物就能被充分利用了。
例如《济南的冬天》,我会课前设计:“课前我要求同学在课外阅读描写冬天里的雪的文章,记录下给自己印象最深、最喜欢的语句,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阅读情况”。同学们一下子就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回答。
甲同学:“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乙同学:“进入了严冬,晶莹如玉、玲珑剔透的小雪花,紧跟着北风姗姗而来了,在一场‘雪压冬云白絮飞’的大雪之后,我推开家门漫步于银装素裹的世界里……”
……
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节课,在教师因势利导的点拨下、在学生的热情参与下完成了学习任务。
如果学生各类书籍较少,我们可以每学期举办一次“换书”活动,使学生手中已有的好书有机会被更多人阅读,达到资源共享。学生每人捐献若干本书,建立班级图书角,加强同学间的知识交流,以便增强学生的生活经验。
4.2课内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趣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简明扼要地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分析型——结合课内老师教给的读书方法对重要字、词、句进行分析,如阅读时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让学生想想自己平时习作时是怎么布局谋篇的,有利于学生提升感受读物的结构美,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内要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具体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效率。
我深深认为,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阅读的实效,必须要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同语文经验形成平行线;教师与学生和文本必须在同一平面的坐标系中。
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坚持“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形成“生本”观念。同时转变学习方式,强化自主学习,倡导“先学后教”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在读中学”、“在乐中学”、“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对学生参与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倍加关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在发展中阅读,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论文: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08-25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8-2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08-05
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之我见08-17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08-16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8-24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微08-13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论文(精选9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