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怎样观察生活,了解万物:观察
怎样观察生活,了解万物:观察同学们,什么叫“观察”呢?“观察”,除了有“看”的意思以外,还有“调查、考察、体验”的意思。打两个形象的比喻说吧,它就好像了解万物的“窗口”,又好比拍摄照片的“镜头”。要想获得充足的习作材料,写出充满生活气息,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品,光靠视觉——眼睛,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调动五官,也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一齐工作。认真地观察、了解,研究一切人物、事情和事物(动物、植物、静物),使头脑里同时得到多种获取材料的通道。做到不但观察形态,听音响,辨别味道,而且感觉事物的冷暖,将这些感觉,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画面。
那么,究意怎样观察生活,了解万物呢?
这里,向你们介绍几种观察方法。
1.定点法
“定点法”,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同学们知道,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了解到的情况也就不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了。正像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写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远高低各不同。”也就是说:横着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着看,它是峭拔挺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又各不相同。
又如唐朝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的那样:“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很显然,这是作者站在低处仰望时所见到的景象,所感受到的情形。如果站到山的顶峰俯视,那就不会见到这种“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和“银河落九天”的景象和气势了。
运用“定点法”观察,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选择最合适的观察点。选择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观察,不是随心所欲的,要根据观察的对象和周围的环境来决定。比如:观察建筑物的顶部,就要站在高处,观察底部,就要站在低处:观察四壁,就要站在中间……
(2)要注意观察的次序。任何景或物,都要占据一定的位置,不可能一下子把全部情况都看到。所以,观察时,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或者从远到近,或者从近到远……
(3)要注意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做到从整体着眼把握特征,从部分人手突出重点,有面有点,有总有分。这样,下笔时才能中心明确,集中联想,想象时才能不漫无边际,想入非非,离题万里。
2.定序法
“定序法”也叫“顺序法”。就是按照一定顺序逐一观察的意思。
这种方法,不但适用观察人物、事件、活动,而且也适用观察景物。但是,观察的对象不同。具体情况不同,顺序也不一样。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是按照暗堡封路、请求炸堡、冲到桥下、舍身炸堡、打开通道的事情发展顺序;《高大的皂荚树》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方位和地点顺序等等。
有时候,同一种事物,又可以把几种顺序结合在一起观察,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按照天没亮、中午、黄昏的时间顺序和决定攻下高地、隐蔽在山沟里、烈火中壮烈牺牲、部队夺取高地的事情发展顺序;《钻石》是按照地里、家里、县委大院的地点顺序和捡到钻石、打定主意、献给国家的事情发展顺序;《课间十分钟》是按照东墙边、球台左边、西墙边的方位顺序和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的分类顺序等等。
运用“定序法”观察,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握观察人、事、景物和其它物的观察规律。一般的说,观察人,多数按照从外表到内心;观察事,多数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再配合上时间,地点顺序;观察景物,多数按照方位顺序、地点顺序或分类顺序;观察其它物,多数按照方位顺序等。
(2)要注意适当选择。(教学论文 www.fwsir.com)运用什么顺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情况,如:同是观察人物,《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按照从外表到内心的顺序;《詹天佑》又是按照材料的分类顺序。
(3)几种顺序结合运用,要以一种顺序为主,其它顺序配合,千万不要一会儿以甲为主,一会儿又以乙为主,多条线索混用。
3.移步法
“移步法”也叫“移位法”。就是在观察的时候,不断移动脚步,改换观察的位置。通过或远或近,或上或下,或内或外的移动,尽量把握观察对象的全貌,以及远近、高低、内外的不同风姿。
如《参观人民大会堂》,就是运用这种方法获得材料的。作者通过脚步的移动,观察位置的变化,按照登上台阶、进了大门、穿过大厅、从大礼堂出来、又参观几个会议厅、走出大门的顺序,把整个大会堂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观察得全面、细致,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的风姿都一一展现在眼前。
再如《草原》,作者按照看到草原、快到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内等地点、方位顺序,不但注意了脚步移动后的景物变化,而且注意了草原的人物。
运用移步法,要特别注意脚步移动、方位变化后的景物变化,使各个部份的特点和整体特点都历历在目,并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概貌法
“概貌法”也叫“总分法”。它是按照总体、局部、总体的顺序观察的,也就是先从事物的整体着眼,然后再从构成总体的各个局部细看,最后再把各个局部归结起来,重新回到总体,取得既全面又深刻的认识。
开始观察总体得到的认识是肤浅的、笼统的、粗糙的,然而它毕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局部观察的出发点。各个局部的细致观察,是对总体观察的印证和充实。既具有代表性,又具体、生动。在这个基础上的再总体观察,比第一次的总印象会更深刻,更本质,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写文章时,才会更鲜明,更具体,更真实。
这种方法应用得非常广泛,如《放风筝》、《富饶的西沙群岛》、《林海》、《詹天佑》、《花潮》等。下面仅以《花潮》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花潮》,作者在第一次观察时得到的大概面貌是:“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了一个花的海洋。”然后又从正面、侧面做了具体、局部的细微的观察。在正面观察中,作者发现了:“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茵,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后山一条大路,两旁都是海棠。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心情”,真是花多,花盛如潮;“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阳光下,花移影动,让你越发感到“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真是花态、花势如潮:而且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人语声、蜜蜂的嗡嗡声、黄莺的歌声、琴声、笑声……“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真是声如潮,情如潮。
正面观察之后,作者又做了侧面观察,也就是从人多:老爷爷、老奶奶、青年、少年。感情浓:有的留恋不舍,左右观察;有的驻足观赏,仔细端详;有的贪心,一嗅再嗅。老爷爷自语、低吟;老奶奶珍惜地摘下一朵,簪在发髻上;青年们如同来赴盛会:小学生们叫啊、跳啊,都“被这一望无际的花海惊果了”。真是人如潮,情如潮。
最后,又从正面、侧面的观察,回到总体,从花如潮,人如潮中发现了“春光似海,盛世如花”。这样,就由花观察到人,由人联想到盛世,揭示了伟大的时代。
这种有总有分,分后又合的观察方法,很有实用价值。运用“概貌法”,应注意以下四点:
(1)首先总的观察整体,捕捉事物的总体特征,体会初步的感受。
(2)再从几个方面,或几个类别去观察,对整体感受进行充实,使这种感受具体化,用几个代表性的实例加以证实。
(3)注意融进自己的感受、体会,把观察、体验结合起来,由物到情,物与情相结合。
(4)最后再回到整体,把上面的观察、感受深入一步,提高认识,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5.内外法
“内外法”的观察方法是:外表——内里——外表。就是从外表,从现象入手,透视、研究内里,然后再把对内里的分析、研究情况,用来指导观察外表,将内外的观察完美地结合起来。如观察人,看一个人的外表(外貌、语言、动作)容易,但是看一个人的内里(思想、品质、心现活动)却非常困难。而看不透一个人的内里,我们就永远也不会了解这个人。这么说,内’里是不是就深不可知了呢?不是的。它总是要外露的,不外露的内心是不存在的。外表是由心理支配的,不同的外表反映了不同的心理。所以要通过外表上的特征去探索心理的特征,做到以外表为突破口,为依据,见到外边思考里边,知道了里边再观察外边,将内在、外在尽量完美地结合起来。中医大夫的察颜观色诊脉,西医大夫搞血液化验等,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观察物,也同观察人一样,也是一看外表,二看内里,内外结合起来。二者缺一不可。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客观环境,战斗任务,不容他“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所以他“隐蔽得更好”,“棉衣烧着了”,“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住了”,身边就是水沟,只要“就地打几个滚”,或者“扯掉”棉衣,都可以死里逃生;同志们都心如刀绞,泪水迷住了眼睛,而他却“像千斤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直到最后一息,他都“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如果我们透过这些外表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他是怎样想的呢?这样,对他的内心也就清楚了:他下定决心,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暴露目标,不让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整个战斗计划受到丝毫的损失。
再如《金色的鱼钩》,老班长一系列外貌、语言、动作的变化,以及临终嘱咐……不正体现了他对党、对事业的赤胆忠心吗?他那种关心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金子般的心,不也就灿如日月,明光可见了吗?
运用“内外法”,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外表只是个依据,而且有时还会有假相,所以不要以外表代替内心。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尽量做长期、多方面的观察,如外貌、语言、动作。区分明的、暗的、真的、假的,做到由此及彼,去伪存真。
(2)外表只是一种显露,内里才是根本,是外表的原因。所以要多分析,多研究,不要轻易下结论,切忌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3)要用分析到的内心,得到的结论,再去指导观察外表,把现在的外在表现与以前的放在一起研究,看看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求得验证。
(4)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多分析,努力把那些内外统一的,不统一的,存在差距的例子,加以对比,从中增长知识,以免走弯路,出差错。
6.分类法
事物是千姿百态,纷繁复杂的,如果在观察时能注意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地细心观察,将会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如《海底世界》,作者把海底世界的情况划分为动物的声音、活动的方式;植物的色彩、大小;矿藏的种类进行观察,给人以“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之感。
再如《火烧云》,在观察时按照火烧云的颜色、形态的变化;《鲸》按照齿鲸、须鲸;《趵突泉》按照大泉、小泉进行分类,都收到了很好的观察效果。
运用“分类法”观察,要注意三个步骤:
(1)先仔细观察全貌,做到全局在胸,然后再一类一类地观察。
(2)分类时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同一类事物之间要并着排列。千万不要大的类别中又包含小的类别。
(3)在观察时,要注意每一类事物的特征和整体特征的关系,尽力发现各类特征与整体特征相和谐、一致的地方。
7.差异法
“差异法”也叫比较、对比或对照法。它是把几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加以比较的观察方法。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总是千着万别的,完全一样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样,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差异,把各种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使每一种事物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比较可以分为“自比”(纵比)和“它比”(横比)两大类。“自比”就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比较,以便发现各个阶段的不同,做到同一事物中求差异:“它比”就是两个以上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以便在不同事物中发现相同,做到不同事物中求相同。
这样,不但了解了每一个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而且也了解了相异之处,观察就更具体,更深刻了。
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同是“穿着破烂”、步子“沉重”、“踏着黄沙”、生活困窘的十一名纤夫,他们的年龄、出身、外貌、动作和心理活动都各不相同。思想觉悟,对待现实的态度也太不一样,有的“漠然”,有的“没精打采”,有的“诅咒和抗议”,还有的要极力摆脱肩上的重荷……
再如《粜米》对灾年与丰年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先生的对比;《詹天佑》对国内振奋与国外轻蔑的对比;《激光》对太阳、电灯、手电筒、探照灯与激光的对比等等,都是用“差异法”观察的例子。
运用“差异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总观全局,对整体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要观察的事物划分为几个类别,或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以便统一标准,互相比较。
(2)比较时要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点,也就是相似、相同之处,否则就失去了可以比较的基础,如形态、色彩、声响、气味、作用、性质等等,然后再重点地相互比较,从中找出异同。万万不可以乱比,失掉了基础。
(3)比较时,同一个事物应着重比较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差异,也就是这个阶段与那个阶段的不同之处;不同类事物应着重比较相同之处,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以便更具体,更深刻地突出事物的本质。
8.鸟瞰法
“鸟瞰”,就是从高处往下看的意思。这是一种居高临下,总观全局的好方法。它最适合对较大场面,或格局富有特色的景物与建筑物的观察。
如《一个降落伞包》,就是运用“鸟瞰法”的典型。“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这种感觉正是飞机高飞,与山峰处于相对运动时,人鸟瞰所产生的。
再如《第一次跳伞》,“地面上一堆堆的小村庄,房屋像鸽子笼,绿树像小草,公路像一条带子,汽车像小甲虫,一切都变得那么小。”这里,村庄、房屋、绿树、公路、汽车等的特征,无一不是只有“鸟瞰”时才能见到的。给人的印象是形状新奇、体积渺小、景色特殊。
此外,如《趵突泉》,作者站在泉口的上面,对小泉水上升时各具姿态的观察,也是“鸟瞰”的一个实例。
运用“乌瞰法”,要注意以下观察要点:
(1)“乌瞰”的目的就是为了总观全局,或看从底部向上发展、变化的情况,所以要特别注意那些只有居高临下时才能见到的特殊布局与景象。
(2)由于居高临下,观察点较高,看到的范围较广,总的面貌容易把握,而具体、典型景物的细部却看不清楚,这样就要在重点处多下功夫,不要平均用力。
(3)观察时要选好中心点,从中心点出发,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或不同景色分类观察。千万不要笼统、大概地一扫而过,忽视了顺序、种类,造成“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无重点,不细致。
(4)注意“乌瞰”给人带来的新奇感,以及这种感觉在观察前、观察中、观察后的不同变化,把景色与心情做交替式的记录,以便习作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9.随意法
“随意法”,就是无准备、无目的。无计划,随时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它用在闲暇散步,或者办其它事情时,对感兴趣的风光景色、引入场面、民情风俗、举止言谈、衣着摆设等的即兴观察。这种观察,从兴趣开始,出自感受,自始至终都处在自然、新奇和兴趣之中。
如《书的故事》,就是根据青年卖票工人去书店买书,出乎意料地有幸受到鲁迅先生的热情接待,并折价卖书、无偿赠书等随意性观察,而整理的一篇回忆录。
运用“随意法”观察时,要格外注意:
(1)由于事前缺乏目的性、计划性,观察开始于新奇感、兴趣感,所以要加强有意性,变无意为有意,集中注意力,以便使观察收到较好的效果。
(2)要尽力捕捉那些最引人、最感新奇、最感兴趣的事物,如独特的风光、建筑、民情风俗、举止言谈、衣着摆设等等。
(3)如果时间允许,要尽量与询问、采访相结合,以便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避免想当然的主观臆断。并尽可能做些简要的记录。
(4)观察后,对许多重要的情节要尽量在头脑中过过电影,想一想当时究意是怎么样的,强化记忆,使观察的结果更具体化、形象化、条理化。对于那些饶有风趣,而又特别容易忽视的地方,尤其是重点细节,如果有机会,要尽量再去有意识地观察。
10、表达法
这是一种一边看,一边想,而且一边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观察方法。它多用在现场讲解、转播之类。也就是在观察的当时就把观察到的人物、事件、景物等情况有重点、有条理、贴切地用语言表达出来,现场就形成具体、形象、感人的画面。这种方法,不但要求叙述者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而且要求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往往一边叙述,一边评价,一边抒情,使一同看的人,或者是听的人,受到感染,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比如电视台文艺、体育、现场采集等的口头直播,以及参观、旅游、访问、课堂演示的解说等等,都属于这种观察方法。听者可以从中取长补短,得到启迪,更好地了解所观察的内容。
运用这种观察方法,要求做到以下四点:
(1)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练习口述,做到视觉、思维、表达的高度集中。一个好的讲解或直播,就是精细的观察,灵敏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以及语言表达的完美结合。观察、思考、口述都要紧紧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感人的场面与细节。
(2)观察前就要考虑好观察的位置,表达的方式、顺序,以便观察时总观全局,把握细节,及时、准确、顺利地表达。一般的说:观察事件多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观察人物多按从外表到内心,从事件到思想的顺序;观察景物多按方位和地点的顺序。
(3)在尽量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同时,不要放过随时涌现的现场内外的新迹象、新感受、新情绪,以便吸引听者,感染听者,收到更好的讲解、转播效果。
(4)讲解时,尽量把所观、所感,以及古今佳话、历史典故、中外奇闻、生活趣事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表达更多趣,更生动,更感人。
11.进程法
“进程法”也叫“过程法”。它的观察方法是:过去——现在——未来,或起始——发展——结果。就是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观察事物。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变化又总是与时间的变化同步进行的,所以又都有它过去、现在、未来的自然延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事物的现在推测它的过去,由结果寻求它的起因,由发展预见它的未来。“跟踪法”就是“进程法”的一个特殊例子。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就是按照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过程观察的;《黄河象》是从事物的结果,追溯它的过去;《避雨》则又是从现在的阴云推测未来的雨。
凡是记事和以事写人的文章,也都是用“进程法”观察事物,选取材料的。
运用“进程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进程往往是长时间的,因此观察时要有耐性,一时心血来潮是观察不好的。
(2)不管是观察全过程,还是追溯以前,推测未来,都要看二想三判断。只看不想不判断是提高不了观察能力的。了解过程容易,而了解其中的原因、发展规律,预测它的未来却不那么容易,应把视觉和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
(3)观察时要重点突出,要特别注意那些重点场面和典型细节,不要平均用力,跑过场,失去关键性的东西。
12.短期法
从观察所用的时间来看,有“长期法”、“短期法”和“瞬息法”。“长期法”用来观察发展缓慢、过程较长的事物;“短期法”用来观察发展较快、过程较短的事物;“瞬息法”用来观察稍纵即逝、一闪而过的事物。
如《海上日出》,就是用“短期法”观察事物的例子。“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就是老作家巴金同志用“短期法”在大洋中早晨观日出见到的情景。在这段短短的时间里,景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三次较大的变化:那就是:“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海面,颜色红得可爱”——“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再如《鸬鹚》,观察的时间仅仅是从“夕阳照在小湖上”到“天色渐渐暗下去”这段时间,景色也只是由平静到捕鱼打破平静,再到恢复平静这三个阶段湖面的变化。用的也是“短期法”。
运用“短期法”,要注意三点:(1)由于观察的时间短,事物又不断的变化,所以要特别注意选择最合适的观察点,以便看清变化的全过程,以及每一个阶段的细致变化。
(2)要注意事物变化的阶段性j也就是开始怎样,中间怎样,最后怎样。同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重点上。
(3)观察中,要注意变化前后的差异,也就是这一阶段与另一阶段的不同之处。按照时间的推移,把不同阶段的独特之处记录下来,以便习作时有较明晰的顺序。
13.瞬息法
事物虽然处于长期的发展、变化之中,但是许多明显的丰富多彩的景象都往往在一瞬间急剧地发生,因此,掌握“瞬息法”观察的要领十分重要。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
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这里的脸色、身姿、目光、头式、声响,都是发生在火花闪动到炸药巨响这一瞬间的景象。展示出一幅壮烈、多彩、惊人的画面,体现了英雄的赤胆忠心和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又如一篇题为《夏天的雨》的文章这样写道:“忽然,一道紫色的强光就像长蛇似的划破长空,从这边亮到那边,只见树木、庄稼在暴风雨中挣扎、摇曳;豆大的雨珠霹雳叭啦地从半空中砸下来,落在灰色的水流中,溅起朵朵水花。然后就是一串由远而近的闷雷。”这里“挣扎、摇曳”的树木、庄稼,“豆大的雨珠”,“灰色的水流”,“朵朵水花”,也都是在紫色的闪电强光一划而过中观察到的。
用“瞬息法”观察事物,对于培养一个人的观察力、敏感力尤其重要。
“瞬息法”观察的基本要领是:
(1)由于事物的变化非常急剧,是一瞬间发生的,也就是一闪即逝,所以要特别注意发现良机,否则,以后不一定有机会看到。
(2)许多变化虽然具有突变的特点,但都是从一点一点的量变开始的,没有数量的变化就没有质的变化,所以要注意观察事物变化前的先兆,以免一旦发生变化,措手不及。
(3)注意感官配合,把眼、耳、鼻、舌、身一齐调动,相互协调,一齐动作,确保收到较好的观察效果。
(4)着力把握瞬息变化的总特征,总的发展趋势,以及一反常态之处,使观察既全面又有差异。
(5)千万不要忽视急剧变化那一瞬间周围事物的景象和反应。如形状、姿态、色彩、声响和气味等。
14.跟踪法
“跟踪”,就是追随着事物变化的踪迹。“跟踪法”是“过程法”的一种特殊例子。相同之处是: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观察事物,由始至终把握变化的来龙去脉。不同之处是:许多长过程,如历史性的长期的发展变化是不易或没法跟踪的,只能靠查阅资料、做考证研究等。
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一个微生物,一成不变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是变得快慢而已。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位置的转换所发生的变化,善始善终地捕捉到每一个细微的差异,有时就采取“跟踪法”观察。如:一件事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重点场面;一个人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表现;同一处景物,四季各异的色彩;不同条件下动物的不同生活习性等。
如《喇叭花》,作者用的就是用“跟踪法”,从种下花籽儿、出土的小苗、攀登的花蔓、茂盛如墙的叶子,一直观察到美如锦缎的鲜花。
再如《海龟下蛋》,从海龟向海边划来、爬上沙滩、留下痕迹、选定地点、挖坑、埋蛋,在坑周围爬来爬去,一直到如何向海边爬去,用的也是“跟踪法”。这种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观察,便成了一步步、一层层、详尽而又系列介绍的基础。
运用“跟踪法”观察,要注意四点:
(1)注意全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把原貌和各个阶段的变化互相对比,寻找差异,做好跟踪记录。
(2)重点看好变化的细节,以便描述时绘形、绘色、具体、感人。
(3)不要顾此失彼,只注目有趣之处,而忽视了全过程。
(4)观察时要克服急躁情绪。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个过程,结果总是在后面,不要半途而废。
15.推断法
“推断法”,就是一边观察,一边分析、判断的方法。观察中,不但要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一齐调动,而且还要积极运转大脑主动思考,把各种感官所获得的感性材料认真地加以整理、加工,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分析、推测、判断,在分析、推测、判断中继续观察。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深入,使观察更具有规律性、预见性、科学性。
如《田忌赛马》,在田忌与齐威王第一场比赛失败以后,孙膑之所以说:“我有办法让你取胜”,就是边观察边分析边推断,又用推断指导观察的结果。还是用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将原来的“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变成了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出乎意料地以2比l的比分赢了齐威王。田忌由“扫兴”、“垂头丧气”变为喜出望外;齐威王由“得意洋洋地夸耀”变为“目瞪口呆”,蒙头转向,不知所以。这种用冷静的分析、判断指导观察的方法,在生活中是经常遇到的。
再如《给颜黎民的信》,也用了这种观察方法。鲁迅先生从颜黎民“把自己的名字涂改了”的观察,推断出“这是告诉了我所署的是假名”。原因是“会写错自己名字的人,是很少的”。
又如《再寄小读者》,冰心奶奶对第二个孩子成绩好原因的推断;《琥珀》、《黄河象》对化石形成原因的推断,也都是这种方法的运用。
运用这种观察方法,主要的步骤是:
(1)首先对外界事物或现象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尤其是重点细节的观察。这是推断的基础。
(2)对观察得到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整理、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将来会怎样”,做出初步的推断。
(3)把初步的推断带到观察中去验证,看看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多追根问底,总结经验、教训,再进行观察。
(4)在观察中,要精心注意教训的部分,使它成为“成功之母”。
16.想象法
这是一种带着丰富、贴切的想象去观察事物的方法。就是在观察人、景、物的同时,把见到的形状、姿态、颜色,听到的声音,嗅到的气味等,借助贴切、逼真、新奇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在实物与想象之间架起一座彩桥,使已有的印象更具体,更形象,更新颖。
如小学语文课本:“桂林,以甲天下的山水,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象山,那奇特的神态,更有诱人的魅力。
早晨有雾的时候,整座象山笼罩在白茫茫中。不一会儿,乳白色的浓雾在流动,在减退,透过云流的缝隙,藏青色的石崖和小树隐约可见。这时,远处的天边,微呈灰蓝,烟雾在继续减退,变薄,薄得像一层轻纱。从这轻纱垂幕中看去,巨象的轮廓立即呈现在眼前,它正伸长了鼻子在江水中饮水呢。不知道是云雾在飘移,还是象山在蠕动,叫人觉得屹立在眼前的是头活象。再过一些时候,天空一片蔚蓝,薄雾又束成一条乳白的缎带,将象山围了一圈,好像这只大象站在这条光带之上飘动似的,神奇异常。”
这两段文情并茂的文字,将作者所观察到的云、雾、石崖、山树、象山,通过比喻,在实物与想象之间架起了一座彩桥,巧妙地把雾的颜色比喻成“乳白色”把雾比喻成“烟”,薄得像“轻纱”,似“垂幕”;把象山比喻成象,而且“正伸长鼻子在江中饮水”,“蠕动”;把薄雾比喻成“缎带”、“光带”。如果只有细致的观察,而没有合理、贴切、奇特的想象,能使眼前的景物这样具体、形象,有的简直活了一样吗?同时,在想象中又融进了多少强烈、感人的思想情感啊。
再如《草原》,把羊群比喻成绿毡上白色的“大花”,把静立不动的骏马和大牛拟成人,说它们:“好像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把河比喻成“明如玻璃的带子”;把襟飘带舞比喻成“彩虹”等,都起到了使观察对象活灵活现,使想象神奇、新颖、真实的作用。
运用“想象法”的基本要领是:
(1)首先要仔细观察眼前的人、景、物,把握外形、姿态、颜色、声音等特征,尤其是动态的变化情况。
(2)再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展开充分的想象和联想,把观察到的事物活化起来。
(3)在想象、联想时,注意融进饱满、浓厚的思想感情,以便习作时情景交融,物具感情,真切感人。
17.重点法
这种观察方法,是在复杂的观察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既能体现共同特点,又具有鲜明个体特征的部分,如典型人物、景物、场面和细节,不惜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作为重点观察对象,以点带面、解剖麻雀,其余部分只做一般的观察。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所以叫“重点法”。
如《再见了,亲人》,作者就是在无数的亲人中挑选了三个重点人物进行观察的。一个是老年代表——大娘;一个是中年代表——大嫂;一个是少年代表——小金花。并且在观察每个人物时,只重点选取了几个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如大娘的冒着炮火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小孙孙;大嫂的为挖野菜倒在血泊中;小金花的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
再如《桂林山水》,对这个“甲天下”的胜地,作者只重点观察了水和山。水,只重点观察了“清、静、绿”三个方面;山,只重点观察了“奇、秀、险”三个方面。对于其它部分,则敢于大胆地会弃,或只做概括性的观察。
典型豹威力是无穷的,它以一当十,好比“一斑窥豹”,所以在观察时,要根据目的、对象大胆地选取,大胆地舍弃,千万不要平均花费力气。
运用“重点法”的具体方法是:
(1)首先总观全貌,把握事物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2)再精心选取一个或几个最能体现总体特征的部分,精心、深入地观察,认真、细致地分析。
(3)观察重点部分,也要大胆地取舍,重点观察最能说明总体和个体特征的部分。
(4)还要善于发现那很少被人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新奇部分。
18.侧面法
“侧面法”是通过对侧面,也就是周围人或物的观察,来反映、表现中心人物或事物的一种观察方法。再说得明白些,就是要观察甲,却观察乙,通过乙来衬托甲b做到以乙说甲,以次要说明主要的。目的很清楚,是为了突出甲,突出主要的。如常见的以鸟儿衬托树木,以密蜂衬托花朵,以鱼儿衬托水,以周围人物衬托中心人物等。部属于这种观察方法的运用。
如《小球门手》,就是通过对小球门手、“腆着肚子的”小男孩、“戴红帽子的”小女孩、红领巾、“扎蝴蝶结的”女孩、“带着小弟弟”的红领巾、小弟弟、“抱着洋娃娃的女孩”、“戴风帽的”小孩,以及大个子叔叔的观察,来衬托整个球赛的激烈,如果场上的角逐、竞争不激烈,能这样像磁石一样的引人吗?
再如《荷花》,说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衣飘人舞;说蜻蜒、讲鱼游,也是如此。这里的以察已、观物衬托主体——荷花的方法,不也是在用“侧面法”吗?
运用“侧面法”,要注意以下四点:
(1)首先观察主体——中心火物的言符举动、音容笑貌:中心物的形状、姿态。色彩,气味、声响等等,然后再重点观察其他(它)。做到心中有全局,眼中有主体。
(2)在观察周围的人或物时,要对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做重点观察,并注意对比、分析,以便获得全面、正反对比的材料;对物的形态、色彩、气味、声响等做入微的观察,要突出特点。
(3)在观察周围人或物时,可以采取集中的方法,如把中心人物和周围人物一同观察,也可以采用交叉的方法,一会儿观察中心人物,一会儿观察周围人物,了解人或物之间的关系。
(4)在观察人或物时,要尽量多看、详看、突出重点,以便从中做出最佳选择,更有效地衬托中心人或物。
【怎样观察生活,了解万物:观察】相关文章:
观察生活日记03-16
观察生活作文04-11
怎样写好观察实验记录08-14
走进生活,学会观察08-15
优秀观察生活作文12-26
生活观察日记01-13
小学生观察生活作文08-12
观察日记:观察日记三则08-12
会观察才会写观察日记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