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职课堂教学创新的路径
中职课堂教学创新的路径作者/李 真
摘 要: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的四方面要素:目标设计、内容设计、策略设计与检测评价设计,这也就是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路路径。课堂教学创新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能、优化教学过程作为其归宿。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 溯源 路径 归宿
一、课堂教学创新溯源
创新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唯有遵循原则按照规律去创新,才能把握创新的本质,实现创新的有效价值。
课堂教学创新之源是“课堂教学设计要素”,包含四个方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效果检测与评价设计。因此,课堂教学创新就是要基于教学设计要素中的一项、几项或综合各项进行改革创新,施教者要从教学执行者向教学研创者的角色转变。
二、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路与途径
1.教学目标设计创新
确定教学目标,宏观的依据是“培养模式”,如CBE、双元制、MES、宽基础活模块(KH)等。教学目标设计创新就要依据本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模式来开展。
确定教学目标的中观依据是“课程标准”。文化课的三维课程标准分为知能目标、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而专业课的标准则为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作为新型产物,“课程标准”的提法对课堂标准的全面确立与落实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确立教学目标的微观依据是班级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还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这是当前职教界正在大力探索的新课题。
2.教学内容处理创新
教学内容的处理,即指教材的处理。中职课堂教学中教材的处理与创新,有以下几个切入点可供尝试:
(1)深挖教材内涵,区分处理两类不同的教材。一类是较为浅显简单的教材,采取化“易”为“难”、化“简”为“繁”的策略,将表面浅显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处理,提高教学效益;也可联系后续内容开展教学,做好前期铺垫。
一类是较为深奥繁杂的教材,采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策略:
第一,运用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PPT展示)和实例手段(如案例分析、情景操练等);
第二,设计学案、任务书等,对教材内容加以梳理分解;
第三,简化教学过程,突出重点内容,以“点”的突破求得“面”的收获。
(2)课程整合。做中教、做中学,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和探索项目课程教学等。
(3)设计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培育他们的发散思维、延伸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3.教学策略创新
(1)教学方法创新。要深入学习和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任务导向、案例教学、分层教学、情景教学(仿真操作及训练)、项目教学、研究性学习。
(2)教学过程安排的创新。
一是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管理论文 www.fwsir.com)如实行环形坐班制、分小组坐班制;导师制、导生制;开设职业仿真课堂、在真实场所实行开放式教学等。
二是师生角色分配创新。教师要向教学促进者的角色转化,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是师生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整合,要把课堂中尽量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充分向学生提供体验教学活动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创新。
(3)学法指导创新。大胆应用任务导向、自学指导、学案引导等手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4)教学辅助手段(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创制的创新和灵活应用的创新。
4.教学检测与评价创新
(1)评价内容创新。依照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实施全面综合的评介或就某一项重点目标进行侧重评介等。
(2)评价范围创新。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或二者结合的评价,过程评价、终结评价或二者结合的评价等。
(3)评价标准创新。标准化评价、开放性评价或分层评价等。
(4)评价主体创新。可实施师对生、生对师、生对生、学生自我等评介方式或多种主体结合评介等。
(5)评价对象创新。全班评价、分组评价、个人评价或结合多种对象的评价等。
(6)评价形式创新。口头评价、书面练习评价、产品作品评价等。
三、课堂教学创新的归宿
课堂教学创新,要注意目标的适中性、内容的整体性、策略的针对性、评价的客观性。
课堂教学创新绝非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全面实现三大目标才是真正目标与有效归宿:一是要极大提高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效率;二是要极大地提升教学效能,即全面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三是要极大地优化教学进程,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课堂。
(作者单位:浙江信息工程学校)
【中职课堂教学创新的路径】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设计的创新方法与路径07-24
课堂教学的全面创新08-16
探索特色办学路径 创新实施素质教育04-27
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研究与思考08-14
刍议中职院校体育改革与创新08-13
创新性的数学课堂教学08-17
面对新课改,课堂教学如何创新?08-17
创新数学课堂教学论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