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初中政治教学论文:教材与现实冲撞的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教材与现实冲撞的思考

时间:2023-02-26 06:04:18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关于教材与现实冲撞的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关于教材与现实冲撞的思考
  
  作者/ 黄鉴古
  
  一、问题的提出
  
  先看教材
  
  教材一: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61页事例:八年级学生小淘辍学离校,违反了《义务教育法》。镇政府责令小淘立即返校,并对其家长罚款1000兀。
  
  教材的结论是: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由政府强制保证其推行和实施。
  
  教材二:九年级第六单元提示:学生小泽发现学校周围有几家非法经营的黑网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健康,于是给市长热线打电话。不久,这些黑网吧被取缔了。
  
  由此引出的主要内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教材三:九年级67页: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再看现实
  
  现实-:2011年11月8日,中央台12频道《社会与法》栏目播出的法制节目《一线》:一个叫魏日航的青年因纠集他人合伙抢劫出租车而被关押。记者随后调查得知:该青年初一辍学便开始混社会,因失去教育而走人歧途。
  
  现实二:中国新闻网2010年1 1月1日报道:10月30日晚,新郑市龙湖镇,5名少年走进了一间网吧。次日早上,11岁少年浩浩(化名)再也没能睁开眼睛。孩子家属质疑网吧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涉嫌违规经营。
  
  《人民在线》2009年5月30日报道:4月7日7点18分,深圳市某学校初二学生周荣猝死在甲子塘社区南子巷18号楼前。死因是此前清明节假期,15岁的周荣一直泡在网吧里,因身体透支而死亡。
  
  在百度输入“整治黑网吧”,有多达惊人的1280000个搜索结果。每年各省市都有相关的新闻信息。
  
  现实三:举世皆知的小悦悦事件。一个两岁女童遭车辆多次碾轧,而18名路人无一伸手相救!震惊全国!震惊世界!
  
  一方面,教材把社会描述得完美无缺;另一方面,社会又问题百出。(政治教学论文 www.fwsir.com)谁对了,谁错了呢?善思者一看便知:教材与现实发生了冲撞,而且是强烈的冲撞!
  
  二、思考与分析
  
  思考一:教材上说义务教育是强制教育,由政府强制保证推行并实施。可魏日航呢?一个正值接受义务教育的少年未能履行法定义务而辍学,政府怎么不强制执行?那时政府在哪里?魏日航走上犯罪道路是谁之责?就全国来讲,这难道是个别的现象吗?只要输入“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辍学情况”百度一下,就能搜索420000个结果——几乎每个省的省地县政府都有类似《关于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办法》的文件。如果真如课本上所说,那这420000个结果和文件又作何解释?据此,只能说明《义务教育法》基本上是一纸空文,没人推行实施,更不像课本上所说的强制推行实施,政府只是发文了事。
  
  思考二:如果一个中学生举报黑网吧,政府就依法取缔的话,那浩浩、周荣又怎么会命丧网吧?如果政府真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又怎么可能在网吧里发生一起起命案?怎么会年年发文整治黑网吧?怎么会有1280000个搜索结果?实际情况是,黑网吧与执法部门躲猫猫,而我们的执法部门也整治不力,以致禁而不绝,打而不死。
  
  思考三:小悦悦事件无疑拷问着中国人的道德良知,挑战着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刺痛了中国人的道德情感,践踏了中国人的道德期盼。用我的学生的话说,小悦悦之死,不仅是一个两岁女童之死,更是中国人的道德之死!哪是“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呢”?哪是“代代传承”呢?
  
  还有药家鑫杀人案、三鹿奶粉事件、双汇火腿肠事件、地沟油事件、毒胶囊等,哪一样能与“我们国家是一个具有几千年道德传统的文明古国”画等号?哪一样能让我们的学生相信我们的这一套在事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的说教呢?
  
  那么,这种教材与现实的强烈碰撞有什么危害呢?
  
  首先,社会上这一桩桩惊心动魄的事件会强烈地撞击着学生的心灵,他们会对课本上我们引为自豪的“我们国家是一个具有几千年道德传统的国度”这一“祖传”发生动摇,用文艳琳同学的话说,“值得怀疑”。代注伟同学说:“我们国家还是文明古国吗?”如果我们的后辈们对我们的几千年的道德文明史产生怀疑,那后果真是后怕呀!
  
  其次,长此以往,可能会把我们的后辈们培养成两面派、口是心非者。课标要求教师要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可当学生们看到课本上白纸黑字、老师们照本宣科,跟他们所了解到的、所耳闻目睹的大不一样,他们会有什么心理感受?时长日久,他们稚嫩而又缺乏分辨能力的心里会不会接受这样的心理暗示:课本上说谎,老师们说谎!于是他们就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在正在塑造性格的成长阶段里成长为两面派、口是心非者,而不是我们所苦心希望的可靠接班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碰撞会不会碰垮我们未来的希望呢?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做负责任的公民”呢?
  
  第三,这种强烈的碰撞极易导致学生信仰缺失,影响其精神成长。他们首先会失去对课本、老师、社会的基本信任,进而影响其基本信仰。课本和老师讲的是一回事,社会现实又是另一回事,叫学生们相信谁呢?信课本,如何看待社会现实?信社会现实,又如何看待课本?当他们觉得课本和老师都不可信的时候,他们还有谁可相信呢?当他们长大后,我们的社会又哪来诚信可言?实际上,当我讲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有学生直言不讳:“野白。”
  
  第四,可能会滋生恐惧或仇恨心理。一名两岁女童,遭到无情的车辆反复碾轧,18名路人视若无睹,冷酷无情;接受教育多年的大学生先撞人后杀人;三鹿等名牌产品、地沟油张开美丽的大口吞噬着国人的肌体;用来装药治病救人的胶囊如同变身人形而魅力四射的妖魔诱使人们在心甘情愿中饮鸩止渴——我们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怎么课本上描绘的那么可爱,而实际上又那么可怕?我们是不是应该担心:孩子们不是腹诽课本名不副实,就是恐惧或仇恨我们这个似乎不太正常的社会,他们的善恶、是非观念又从何谈起?拜占庭曾警告我们:“心眼所见,永难磨灭。”这些矛盾的记忆会不会是孩子们一辈子的事?
  
  三、对策和办法
  
  首先,呼吁国家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切切实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做起,如严厉整治黑网吧,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教材和现实的统一,课堂和社会的统一,力避教材与现实、课堂与社会的二元对立。如果把国家比作家长、师长,这就是所谓的身教重于言教吧。
  
  其次,走出去,请进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社会这所大学校里,诸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厂、农村,去接受真真切切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自己去耳闻目睹,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思考,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去真正内化,这比课堂上枯燥的无力的灌输式教育有效得多。同时请退休老干部、老教师、法制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者、感动中国人物、工人、农民等进课堂用鲜活的事例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前途理想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人格。
  
  第三,改写教材。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编写应以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实践水平为基础,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实际事例作为主要素材进行提炼,使教材成为联系现实生活与实践的桥梁,为思想品德教学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供良好的平台。据此要求,教材编写应实事求是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让学生理解,我国人多地广,资源有限,发展不平衡,且正在发展中,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落实难、执行难、道德滑坡等问题,在当前中国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将这些最真实的国情呈现给学生,不包装、不粉饰。我们搭好了这座“桥梁”,课本内容和社会现实一致了,学生感受不到矛盾冲突了,才会相信而不是怀疑我们的指导与帮助,这对于他们健康成长,形成健全人格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第四,拓展教材。课标建议,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不受教材的限制,要勇于跳出教材外,要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补充教材,完善教学。时事每天都在变化,社会每天都在进步,学生每天都在接触新事物,而教材总是滞后(现行初中《思想品德》几年间没有任何变化),用滞后的教材去塑造学生的思想与品德,总是难以如愿的。这时候,教师就要灵活处理教材,把它作为教学的T具,而不是唯一的工具,更有用的工具可能在教材外——在社会上,在时事中。雷锋、郭明义、袁隆平、洪战辉、社会保障、居民收入、中国的国际地位等,学生辍学无人管、非法使用童工、见危不救(如小悦悦事件)、甚至救人反遭讹诈等都应被我们拿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唯有把教材与现实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学生也才能心悦诚服的接受我们的指导与帮助,而不是口里接受,心里怀疑。
  
  四、启示及要求
  
  车尔尼雪夫斯基有言:“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
  
  课标要求我们:“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
  
  作为塑造灵魂的教师要与时俱进,要立足课本,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关注新闻,不教死书,不死教书,不把思想品德课当成纯理论课,不当两耳不闻窗外事只顾埋头教书的教书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元、利益多样的新时期,人们的道德观念、伦理价值取向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都同教材发生激烈的碰撞,身处这个时代的教师要洞悉社会的新变化,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既要知晓这是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速转型的必然产物,又要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要用雷锋、郭明义、孙东林兄弟等的先进事迹熏陶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内化品德,生成品德,特别注意不能把社会说得一团漆黑,以致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致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我们既要做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变化规律的明白人,又要做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教活书的教育能人。
  
  (作者单位:湖北省监利县福田中学)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教材与现实冲撞的思考】相关文章:

对政治课教学的现实性思考08-17

[政治论文]思想政治课教材过频变动的分析及对策思考08-17

对教材与教学思路的思考08-05

政治教学论文:对“用教材教”的再审思08-08

[初中政治论文]对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点滴思考08-17

[政治论文]“三四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08-17

政治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学08-12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08-09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课堂讨论论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