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我们该怎样尊重学生

我们该怎样尊重学生

时间:2023-02-26 06:27:36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们该怎样尊重学生

  我们该怎样尊重学生
  
  作者/ 齐 刚 刘发德
  
  新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已经逐渐被教师所接受并付诸实践,许多教师谈到新课程就把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相信学生和发展学生,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等挂在嘴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和活动中部分教师的做法却让人感到遗憾,下面就以我看到的三个情景为例谈一下我的看法。
  
  情景一:某校李老师老师执教“成功需要自信”一课,李老师的教学设计以及和学生的交流以及李老师的点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教学中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心目中的成功者。同学们有的说歌星,有的说影星,有的说体育明星,还有的说自己身边的亲人。其中一个同学说喜欢周杰伦,李老师马上说她也喜欢周杰伦的歌,特别是青花瓷让人陶醉;有的同学佩服羽毛球名将,李老师说她也喜欢羽毛球这项运动,改天要和同学切磋一下。听到这里,引起了我的思考,李老师和学生的问答在我们的公开课(优质课)上常常会出现。学生喜欢什么老师就能会什么,就好像老师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共同的爱好确实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特别是在陌生的地方讲公开课(优质课)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会使得讲课顺利进行,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毕竟,多才多艺的老师是少数,在公开课(优质课)上某些“无所不能”的老师让我想到了这样几点:第一老师是在迎合学生,实际上这种迎合是一种欺骗,是一种不尊重;第二,老师什么也会,无论学生会什么想到什么,都离不开能文能武的老师的掌控,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第三,如果学生提出来课下要和老师切磋一下共同的爱好,老师应该怎么办?我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要诚实,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
  
  情景二:初三试卷讲评课,小组合作,学生展示非常踊跃。其中一个学生进行展示时因为回答不到位,被老师几次粗暴打断,让听课的教师感到难受。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和点评,但是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教师要想能够有针对性的点评和点拨,必须要让学生把话说完。学生回答的好,说明他对这个题目有了更深地了解;学生回答得不好其实更有意义,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把遮蔽的问题暴露出来,从而使得教师在点拨时可以更有的放矢。
  
  情景三:科教频道( CCTV10)《读书》栏目推出了2012暑期特别节目“我的一本课外书”活动,寻找中国最会读书的孩子。临淄区海选的对象是9-14岁的小学生和初中生,选手要推荐一本自己读过的课外书并回答评委的问题,每位选手推荐书的时间是2分钟,加上回答评委的提问,每位选手耗时约3分钟。(教育论文 www.fwsir.com)上午进行的是小学组的比赛,一共是58个孩子进行推荐。各位小选手纷纷把自己读过的课外书选出一本推荐给大家,稚嫩的声音,诙谐的介绍,充满童真的动作让听众感到了欣喜。有一位评委所提的问题让人感到了其阅读量之大和理解的深刻。随着海选的进行,有的小选手推荐的书和前面选手推荐的重复,这位评委听了几句就开始说:“这本书前面说过,请说与前面选手不同的内容,请不要重复。”有的小选手听了这句话说不出话来,有的直接就在台上哭了,几天的准备却没有得到表达的机会,评委老师彬彬有礼的声音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冷漠。
  
  上面的三个情景促使我进一步的思考,在教学和活动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生。新课程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提出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是上面所涉及的三个情景却与新课程理念相悖。在我们的教学和活动中我们要把学生当主人。学生作为学习和活动的主人不是一句空洞的话,他必须首先要得到尊重。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尊重我们的学生呢?
  
  首先,尊重不是迎合。我们常说尊重学生要学会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只有蹲下来才能和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才能改变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但是尊重并不是一种迎合,并不是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喜欢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提供什么,教师要真正的尊重学生必须要学会引导。教师未必是全能的,但是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经验为学生提供帮助,教师需要根据课程计划要求给学生以指导。特别是在讲公开课或者优质课的时候,一味的强调和学生有着共同的爱好,以此拉近师生距离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如果老师不会的话实际上是在说谎,老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学生带入到课堂情境,让学生有所思、所悟、所得,那样才是真正的师生共鸣。如果能这样的话,课讲不好也难。
  
  其次,尊重不能打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可以不同意学生的观点,但是教师必须能够让学生把话说完,即使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如果注意倾听并巧妙引导,学生错误的回答往往会变成课堂中的资源,通过对这种资源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澄清许多错误的理解,这样耽误几分钟的课堂时间难道不值得吗?在课堂上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倡导: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要让你把话说完,把话说完后我们再从中去找到适合教学的资源。读书海选面对的是9-14岁的孩子,小孩子读书肯定很难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孩子准备了好长时间你必须让人家把话说完,能不能选上是评委的事情,没有让孩子讲完谁知道下一步孩子要讲什么呢?看到台上无助的孩子我感到了心里很难受。我们教育孩子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必须要让人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必须要体现表达权的公平,即使两个孩子讲的一样,前面的孩子讲了为什么不能让后面的孩子说说呢。
  
  我们说完了尊重不是什么,那尊重究竟是什么呢?
  
  尊重是一种平等。这种平等首先是地位的平等。我们常说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首席意味着你不能独裁,你也不能无所不能(也没有必要无所不能);你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学生提供帮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是他们,你需要关注他们引导他们,就像一个高明的足球裁判,你感觉不到他地存在但是他却无时不在,他要保证比赛的流畅,他要让不遵守规则的人受到制裁。平等还包括话语的平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表达意见找到其学习知识的缺陷或者理解的缺陷,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
  
  尊重是一种倾听。教师能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够听完学生的发言而不是打断,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我们整天讲“生本”,最起码要尊重学生说话的权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欲望,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都有把话说完的权利。如果老师把这个权利剥夺了的话实际上是一种“伪生本”,还是一种传统的课堂下教师高高在上的表现。倾听也是一种艺术,高明的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就是充分地建立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的。
  
  尊重是一种理解。这里讲的理解指的是理解学生的思想,体会到学生的思维习惯。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理解不同,因此他的表述也就不尽相同。作为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不能仅仅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去衡量学生。学生的回答可能没有缺陷,正是因为有缺陷才有进步的空间。教师只有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倾听他的讲话,而理解又建立在老师对学情的理解上。老师要把握学情,必须要真正的走进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我们的教育,就是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能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只有真正的蹲下来和学生进行沟通,才是真正的尊重学生,才能让受教育者的生命完整,灵魂高尚,那样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山、东 省淄博市教研室)

【我们该怎样尊重学生】相关文章:

我们该怎样修改《公司法》08-05

我们需要尊重08-17

长假该怎样过08-17

校长,你该怎样当?08-13

该怎样看待当前的股市08-18

大学生毕业生该怎样离校08-06

怎样教育孩子尊重老师08-23

我们该给“文言”什么待遇?08-17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