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浅谈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

浅谈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

时间:2023-02-26 12:08:43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

  浅谈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
  
  作者/ 刘文婷
  
  经常有教师抱怨课堂上学生不灵活,反应不积极,气氛沉闷,犹如一潭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难道课堂气氛不尽如人意,仅仅是由于学生的不灵活,不配合吗?教师自身就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吗?笔者认为可以试着从课堂提问人手,通过设计有效问题,“问”出一潭活水来。
  
  一、设计问题时切口要小
  
  小的切入口可以切合学生的水平,让大部分学生能够把握,能够跳一跳够得到,从而调动学牛的积极性。相反,对于一些切人口很大的提问,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无从考虑,最终丧失兴趣,放弃思考,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最后教师或是粗暴打断学生的回答,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不尽如人意;或是彻底丧失对课堂的驾驭权,导致预设与生成完全背离,产生比课堂气氛沉闷更加严重的后果。小的切入口可以规范学生的思路,不会让学生的思维随便发散,以致大幅度偏离教师对课堂的预设。
  
  比如有老师在讲授《济南的冬天》一文时,为了达到鉴赏语言的目的,设计了下面两个问题。
  
  1.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请你说说美在哪里。
  
  2.请你从文章中找一些优美的句子,具体地谈一谈。
  
  首先谈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但大而空,而且本身就存在问题。什么是所谓的语言很美?它的评价标准是什么?美学家、文学评论家、批评家至今都为此争吵不休,没有定论,估计教师本人对此也是模模糊糊,那么又如何指望初一的学生去理解这样的问题?既然问题都无法理解,又怎么可能去回答呢?对于第二个问题,同样面临判断语言美标准的问题,但相对第一个问题而言稍微好一些,能够稍稍落到实处,学生知道去文中找句子,从具体的句子谈,但是依然显得大,显得空。第一,从整篇文章找,文本容量过大,很难预设和驾驭学生的回答,而且这样得到的信息往往缺乏内在的顺序和层次性,教师被学生牵制住的讲授也因此会显得杂乱无章。第二,语言鉴赏的角度很多,可以从修辞、炼字、写作手法等多方面谈,每个角度又包含很多小方面,小方面里还有很多点,大方面套小方面,小方面再套点,角度如此之多,学生回答必然毫无章法,混乱不堪。
  
  二、设计问题时切口要准
  
  条条大道通罗马,从一点到另一点有无数条路线可以选择。但是好的路线,既可以欣赏沿途的美丽风景,而且还一路轻松,激起旅游的乐趣以及再次旅行的愿望。糟糕的路线则恰恰相反,一路泥泞,伤痕累累,完全破坏了旅行者对于旅行的美好幻想,最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想出去游玩。对问题的思考也如一次旅行,教师的提问就是在给学生指出一条旅游的线路,精确的切人口将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获得答案,从而在课堂上给老师以积极的配合,同时学生也因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他们再次探索发现的兴趣。
  
  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中可讲的很多,(www.fwsir.com)场面描写、修辞运用、对话描写、思想内涵等等,而从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切入则可以很轻松地将这些方面串起,直指文章关键,激发学生兴趣。
  
  三、设计问题时层次性要强
  
  如果说前面两点是从单个问题来谈问题设置的有效性,那么层次性就是着眼于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来谈的。所谓层次性,首先表现在问题与问题之间的相关度上,好的课堂提问应该是基本围绕一个或两个切人文章内核的关键问题设计若干个小问题,小问题之间相互关联,环环相扣,随着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关键问题也水到渠成地得以解决。其次表现在问题深浅度的层次性上,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深浅变化,让教学做到一张一弛,张弛有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得到锻炼,得到展示的机会。最后,还表现在提问角度的层次性上,教师可以从内容、结构、思想内涵等多角度提问。
  
  还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例,本文的关键是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问题设计即可以围绕此展开: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点出济南冬天特点的?文章围绕这个特点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选取这些景物?以第三节为例,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这些景物的温晴?除了修辞手法,作者在炼字、句式、写作手法上还下了哪些工夫?如此提问,既重点明确、紧扣中心,又富有一定深浅度,且提问角度多变。
  
  四、设计问题时要眼中有学生
  
  不同年龄的学生认知水平不同,不同的班级又各具特色,具体到某一个人,更是千差万别。学生的多样性,给教师预设问题增加了难度。经验丰富、善于教学的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会像高明的作家创作时设置“隐含读者”一样,眼前浮现“隐含学生”,时时和他们对话交流,自觉进行角色转化,主动站到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其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从而把握好问题难度,选好切入口。
  
  眼中有学生,可以更加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设计中来,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吴立岗教授在谈好课标准时指出:“教学过程要重视质疑,重视学生的特殊感受,以学定教,要抓住重点,简化环节。”温总理会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时也说:“要实行启发式教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索。”至于让学生的问题在方圆之内,不至于信马由缰离题千里,教师可以通过两个环节进行把控:一是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前,根据教学的重难点适当规定问题的涉及范围、类型,提问的角度等等;二是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后,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纳、提炼、整理,让学生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笔者执教《鼎湖山听泉》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联系文章内容,围绕课题“鼎湖山听泉”设计问题,课上对八个小组组内筛选后展示的16个问题按照文章内容、修辞手法、作者感情三类进行归纳,最后提炼整理,确定本课主要解决作者如何写泉、作者从泉声中获得了哪些感悟、写庆云寺是否偏题这3个问题。由于问题来自于学生,所以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都非常高;由于学生的问题经过筛选整理,所以本课教学重难点突出,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提问的零散;由于参与了对问题的筛选整理,所以学生的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有了明显提高。
  
  总之,设计问题时选好选准切人口,注意问题间的层次性,时刻把学生放在眼中,尊重学生,发动学生,就能“问”出一潭活水来。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浅谈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相关文章:

浅谈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08-17

浅谈课堂问题的有效设计08-17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08-05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技能08-24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问题设计之我见08-17

高效语文课堂中问题设计的探究08-20

浅谈“问题导学”在语文课堂如何发挥有效性08-05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20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