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与文本对话:文本解读的不二法门

与文本对话:文本解读的不二法门

时间:2023-02-26 11:54:52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与文本对话:文本解读的不二法门

  与文本对话:文本解读的不二法门
  
  作者/胥 静
  
  文本阅渎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江苏高考自2008年新课改以来,文本阅读板块赋分增加到67分之多,占比41.87%,几乎占到了整个语文试题的一半份量,所以,如何正确解读文本便成为全体老师和学生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
  
  语文学科内容包罗万象,内容涉猎广泛,它是重阅读、重实践、重积累、重生成、重素养的学科,是开放、充满活力、需要“对话”交流的学科。作为语文考试的大板块的文本阅读更具有这样的特征,其对考生的要求就是强调整体感悟、情感体验,所以文本阅读题要求考生与文本应建立起有效的对话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文本的正确解读。
  
  然而,从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文本阅读板块的教学现状不太乐观,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千奇百怪。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本实现个性化解读,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解读方式和独立精神固然可贵,但是,这一切解读结论的生成必须立足文本、源于文本。否则,再有个性、再有新意,都是无意义、无价值的、无效的。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从文本阅读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正确解读文本的方法两个方面着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文本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社会阅读氛围差
  
  社会生活节奏快,就业压力大,浮躁的心态不允许人们沉静下来,也就没有了读书的兴致,很多时候,人们只是阅读那些可供消遣娱乐的读物,而经典作品的阅读则少之又少。 (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 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量最多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而中国人,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可见。我们的社会阅读氛围有多糟糕。阅读量超低仅是其一,国人读书的功利性过强,常常为升职、为工作而读书,所以才有外语类和专业考试类书籍成为大众的宠儿的现象。同时没有意义、没有价值、没有思想的仅供消遣的快餐类读物占据了人们本已狭窄的阅读空间。这样的阅读氛围对于中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只能起到负面作用。
  
  2.教学中轻视语文
  
  一线的教师对于轻语文的倾向感受应该颇为深刻,很多其他学科老师甚至学校的领导都认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读不读文学作品没有差别,少上与多上一节语文课没影响。有人戏言:“语文学科不是‘小三’就是‘小五’。”凡考必考外语,让许多国人都重外语轻国语,母语有逐渐边缘化的趋势,国人运用母语的能力在下降,不少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词语使用不当,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连篇。轻视语文学科的意识不改变,这种现状就不可能好转。
  
  3.轻视整体阅读
  
  文本是一个整体,它包括标题、作者、正文、注释、时间和出处等。对其中任何一个元素的过度重视或忽视都会影响到整个文本的解读。然而现实的考试就是那么无情,它用分数指挥着教学。很多教师在文本阅读教学时,往往重视解题能力的培养,教学生审题,帮学生总结答题模式,每一教案都有解题方法指导和规律总结,却忽视了解读文本才是根本的实质。在2012年南通暑期高三骨干教师培训会议上,与会的专家都大声疾呼:“语文教育必须去模式化,实现立足文本的自主创新阅读”。近年来的考试也反馈给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一个严峻的问题,学生的答案符合答题模式却与文本风马牛不相及。轻文本重解题的教学模式只会将文本阅读板块的考试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二、与文本对话的方法
  
  在读者与文本、作者及创作背景等要素之间做好对话,才能有深刻的体悟,有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才能正确解读文本。
  
  1.正确解读,源于对文体的正确认知
  
  高考涉及到的文体大体上有诗歌、散文、小说、议论文、杂文、时评、人物传记、新闻通讯、调查报告等,而每种文体中它的材料的真实性不同,它的功用性也不同。例如散文、诗歌强调真实的情感体验和经历,而小说则可以虚构,小说中的材料的选择可能服务于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而论述类文本中材料则为突出作者的观点。例如2012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梦江南》(温庭筠)的解读令人啼笑皆非,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它是一首羁旅行役词,这种错误的解读源于学生不熟悉词的发展历程。中晚唐词的题材范围是相当狭窄的,抒情主人公大部分是闺阁中的怨妇。正因为对“词”的不了解,才为错误解读埋下祸根。因而,笔者认为对文体特征有正确的认知以及对相关知识的储备是相当必要的。
  
  2.精确解读,立于时代背景的了解
  
  特定的年代有特定的理想愿景和情感诉求,任何人的思维都摆脱不了时代的印迹。将文本置于时代背景或者说是创作背景中才会有较为精确的解读。例如2011年江苏高考的《这是你的战争》,很多学生忽视了抗日战争的大背景,忽视了此背景下的人物形象的区分,忽略了自然环境是与社会环境呼应的,甚至带有特定的社会内涵。因而,解读时不可忽视时代背景或者说创作背景。
  
  3.深入解读,与作者对话
  
  有老师跟学生开玩笑说,只要是辛弃疾、岳飞、陆游的诗词,不用读文本就可以解题,当然这只是笑谈,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却是对的,那就是某一位诗人的诗作主题或者风格是比较固定的。例如2012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梦江南》(温庭筠),很多同学忽视了与作者对话,因而失去了一个正确解读该词的途径。温庭筠是花间派的鼻祖,花间派的代表作品《花间集》是以描写男女之间的恋情为主的,作者多以女性的口吻来写作,风格特征呈现为婉约绵缠、妩丽香艳。既然是写爱情的,那么可以想见该词中的主人公应是一位思念心上人的女子,那么文本的正确解读、问题的正确解答就可以水到渠成了。因此,我们必须对作者有足够的认识,做到知人论世,从而有根有据地来解读文本。
  
  4.快速解读,强调阅读技巧的传授
  
  与文本对话不仅仅是为了文学阅读和语文修养,而且是为了文本阅读考试。所以语文教师也要重视文本阅读技巧的总结与传授。考场如战场,作为高三一线教师,语文教师有义务传授给学生快速获取文本信息的方法,例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议论句、抒情句、标题等暗示的情感走向和主题的传达等等。
  
  5.全面解读,要求教师有充分的阅读体验
  
  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充分阅读文本,才能收获与作者感同身受的体验,才能对课堂驾驭充满自信,对危机有充足的应对准备。认真深入解读文本是每个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前必须做的。语文教师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拥有较高的文学阅读量,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批评的理论储备,以确保能准确而合理地解读文本。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微不足道的看法。但是笔者仍然坚信不割裂、不脱离文本,与文本的各个要素对话,是实现文本解读的不二法门。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江海中学(226251)

【与文本对话:文本解读的不二法门】相关文章:

解读文本之象08-17

关于文本解读的几点思考08-16

《夜晚的实验》文本解读与教学08-16

文本解读,更要有“儿童视角”08-20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中教师文本解读的策略研究08-20

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策略08-23

解读文本:高效阅读教学的起点08-16

文本解读的“三多三少”08-16

从文本解读到真情写作的有效拓展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