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巧抓”文眼”三策略

巧抓”文眼”三策略

时间:2022-08-16 14:24:31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巧抓”文眼”三策略

  巧抓”文眼”三策略
  
  作者/郑亚君
  
  刘大櫆说:“不得其神而徒得其法,则死法而已。要在自家于读时微会之。”(《论文偶记》)即读书时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不能只关注形式和方法。凡文必有一段或数段为全篇精神所凝聚处,有一词或一句为全篇精神的发源处,故,我们可引导学生从“课题”“关键词…重点句”等“文眼”入手,统领文本、研读文本、回扣文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提高概括能力。
  
  一、解剖课题,提领而顿
  
  课题是一篇课文的文眼,即题目之眼。一般的课题都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提示了主要人物,如《詹天佑》《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有的提示了主要事件,如《晏子使楚》《草船借箭》《山中访友》等;有的直接揭示全文的主题,如《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香港,璀璨的明珠》《再见了,亲人》等。不管哪种课题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课文内容提示。引导学生解析课题,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学习《草船借箭》,就可以采用题目扩充法。
  
  学生质疑后板书“____向____草船借箭”。问题:(1)谁向谁借箭7(2)为什么借箭7(3)结果怎样?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不难把课题扩充成: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十万支箭。然后通过对第二、第三个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将事情起因和结果补充完整,整理概括出主要内容为: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要求他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像这样学会了分析课题,也就理解了课题所概括的内容。
  
  再如《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题中,一个“毁”,一个“灭”,淋漓尽致地把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揭露了出来。当学生从文中找到与“毁灭”相关联的“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等短语时,也就提领了全文的中心。当学生就题目提问,明白了“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等问题的答案后,也就感悟了课文的主旨。
  
  二、精炼一词,提要钩玄
  
  课文中常有精炼的词语,抓住这样一个词,它能贯穿全篇,浓缩课文主旨,一词破的。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可让学生在这精炼的一“词”之上,突破难点,概括出全文的精华。
  
  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可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爱戴”一词来指导学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教师板书:爱戴。问:为什么伯父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引导学生读全文并用小标题概括四件事,分别为:①趣谈《水浒》;②笑谈碰壁:③救助车夫;④关心女佣。之后,通过篇末的总结句回扣事件,理解“为别人想得多”的“别人”即四件事中提到的作者及下一代少年儿童、车夫、女佣及劳苦大众:“为自己想得少”,即为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反动派的罪恶、同情救助劳动人民、不怕“碰壁”、“一点也不在乎”自己的病。也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这就概括出全文的主旨,化繁为简,驾驭全篇,学生易于接受,便于记忆。
  
  教学<将相和>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
  
  此文中,文章以“和”为文眼,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为铺垫,第三个故事是高潮,以“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为结局,表现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精神,蔺相如心地无私和宽广的胸襟。明白了从“和”到“不和”再到“和”的前因后果,不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然于胸,而且对主人公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思想也体悟于心。
  
  三、抓重点句,经纬全篇
  
  (1)抓总起句,提纲挈领。有的文章常按“总分总”或“先总后分”的叙述顺序来结构。这样的文章,在开头一般有表示主要内容或揭示文章写作目的的句子。
  
  如《观潮》一课,篇首呈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仅一句话,就突出了钱江大潮的“吉”和“奇”。然后,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由远到近进行叙述。先闻其声,再观其形,将学生置身于声色交错中,充分感受所谓的“奇观”。
  
  又如老舍在《猫》一文中用开门见山的手法,让读者利用“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一文眼,领教了猫的性格古怪之处。
  
  教学这种结构的文章,只要找到总起句,也就能快而准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2)抓过渡句,层次分明。过渡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抓住过渡句,挖掘其“桥”的功用,上下辐射,实则就能理清文章的条理,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如《秦兵马俑》一文中有个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句将秦兵马俑的特点高度概括出来了。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不少学生知道,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就是说第二节是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后面几节是写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就是这样一句话,使我们对课文条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生也能够很自然地概括出第二节和第四到第十节的意思,同时,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一目了然。
  
  再如《赵州桥》一文有个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在教学时,笔者先引导学生根据过渡句提示给课文分层,然后抓住赵州桥两个特点“坚固”“美观”深入理解课文的每个部分。
  
  (3)抓总结句,纲举目张。许多文章都有总结句,这些句子是文章内容的概括和中心的体现。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点,是引发学生思考的触发点。从总结句人手,再由此回扣全篇,这也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一夜的工作>,教师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后,找出反映周总理高贵品质的总结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再以总结句作为“突破点”,让学生围绕总结句回顾全文,逐段阅读归纳出哪些词句体现了周总理“工作劳苦”,又有哪些地方能体现其“生活简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读自议。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全文内容。
  
  再如在《难忘的一课》中,文眼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紧扣文眼,设疑:“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除了在篇末出现,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让学生在读书中释疑,在讨论中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情感。
  
  其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抓“文眼”来导读,以会神,对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价值,它的意义远在“学习概括表达”之上。首先,它简化了教学头绪,减少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无效提问,让学生真正占有时间解决问题。其次,它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品读,彻底改变以往那种肢解课文、一讲到底、“碎问碎答”的弊端,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324000)

【巧抓”文眼”三策略】相关文章:

抓“眼”、扣“心”、寻“线”08-17

巧抓“教学主线”,提高阅读教学效率08-15

妙用古诗,巧铸佳文作文06-19

浅谈《金岳霖先生》的文眼08-25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谈08-19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应对策略08-17

抓学习抓整改抓落实08-15

《十里长街送总理》 :因文而异巧施教法08-16

初三英语复习策略08-25

中考作文三大风险巧规避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