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阅读教学整体性指导的思考与尝试

阅读教学整体性指导的思考与尝试

时间:2023-02-27 05:19:00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阅读教学整体性指导的思考与尝试

  阅读教学整体性指导的思考与尝试
  
  福建龙岩市松涛小学( 364000) 江立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整体把握”提升到语文教育的三大特点之一:“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是一种通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对读物整体内容的把握。而我们的教学往往把整体性阅读简单地理解为“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读了课文,有什么样的感受”等几个琐碎的问题,将一种教学理念与策略加以窄化、异化,一带而过,认为提出这几个问题了就意味着关注了整体性阅读教学了。由于整体性阅读教学在增长智力、提高能力、扩大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因而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以及教育专家的重视。本文就阅读教学整体性如何贯穿教学全过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人生发展中明确整体目标
  
  童年阅读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一本好的童话书,可以让孩子着迷,看上百遍,听上千遍,让他们爱上童话中的角色。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让孩子了解人性,更可让孩子获得情感的体验和艺术的熏陶。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每一个生命在动态生成的空间内得到成长,教师应该为学生量身订制整体性的教学目标。
  
  著名作家高尔基告诉人们:“目标愈远大,人的进步愈大。”当我们心中有了一幅大目标的教育宏图,我们就能从一个成就走向另一个成就,得到一个又一个快乐。小目标,小成功;大目标,大成功。这个成功规律永远不会改变。例如,窦桂梅老师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心中装有小目标、中目标、大目标。她心中的小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词句;中目标为通过朗读的方式,训练文本的语言特点的表达方式,同时通过朗读理解内容,通过朗读发现人性;大目标为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体会古代名著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但要知道文本中的小目标,也要明白文本外的中目标,还要明确学生未来的发展目标。像窦老师这样做到心中有数,逐一执行,课堂上自然会激发无限潜能,创造出超凡的成功。
  
  阅读教学的目标确定要注重从整体(从整篇课文、整个主题单元、整册书,甚至整个学段)人手,要教学生先看该课文属于哪个单元,在单元之中属第几篇课文,单元学习重点是什么;再看看本课的“预习”、“思考练习”,甚至看看本单元的“导读”,这样有利于开阔视野、提升高度,整体把握。
  
  二、从快速浏览中感知整体内容
  
  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阅读速度和理解力是分不开的,学生就要在保持阅读速度的前提下,提高理解效率。快速浏览的阅读方式,不但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能够很快抓住关键,把握文章要旨。每教一篇课文都不应急于进入分析阶段,而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主要是材料内容)和形式(文体和语言),要求学生确定对课文的整体观念,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过程,让课文中的“景物”有个整体轮廓。一般可以采取三个步骤:通读文章的起始段和结尾段;细读其他段落的主题句;浏览与主要内容相关的句子。王崧舟老师教学《望月》一课时是这样引领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望月》,请大家一起把题目读一遍。
  
  (学生齐读课题,然后王老师要求学生“轻轻地读”、“柔柔地读”。)
  
  师:有人说:《望月》所望的月亮,不是一个,而是三个。(课件呈现: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一个在江中,一个在诗中,一个在心中。打开书,静静地寻找,江中月在哪里,诗中月在哪里,心中月又在哪里。然后,试着做一做课堂作业第一大题的第一小题。
  
  (学生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师:好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第一小题的完成情况,谁来?
  
  生:(朗读答案)先写江中月,再写诗中月,后写心中月:
  
  师:(板书: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同意的请举手。
  
  师:好的!不简单!只读一遍,就看清了《望月》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
  
  师:读课文,先把思路理清楚,心中就有了方向和全貌,这叫提纲挈领地读。
  
  这样引导对课文中的“所望的月亮”有个整体思考。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品质的问题,每篇课文挖掘出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引导初读课文。
  
  三、从品词析句中感悟整体内涵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没有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惯于逐词、逐句理解,而不是整段、整篇地理解。阅读教学中的文学作品却是完美的整体。从“立言”角度而言,一篇课文从构思到成文,要有一个主旨,所拟用的任何材料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去组织、去表现;从“申义”的角度来说,“披文以人情”、“人情而得意”,读了一篇文章,得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一篇课文,教师要透过文本的字面去感悟那涵咏不尽的真义,要细致地体验文中蕴藏的情和味,让文本与学生、教师三方面有机组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真正高效。著名特级教师肖绍国老师上老舍《北京的春节》围绕是“京韵十足”来设计教学的:
  
  (一)起,于节点转换中点出“京韵十足”。
  
  1.初读课文后思考:老舍先生写北京的春节,是抓住哪几个时间点展开的?
  
  2.理清脉络后回味:在语言上、内容上最直觉的感受是什么?
  
  (二)承,于词段对应中摩挲“京韵十足”。
  
  1.浏览课文,思考:哪些词语带给你京韵十足的感觉?
  
  2.摩挲词语,感受京韵。
  
  (三)转,于花灯花海中品味“京韵十足”。
  
  1.由曹禺的话语直指老舍京韵语言的核心。
  
  2.锁定“美不胜收”,在“花灯花海”这一特写镜头中细细地体味语言。
  
  (四)合,于铃儿叮叮中续写“京韵十足”。
  
  1.民乐声声,练笔融融。
  
  2.结课延伸,感叹:原来京韵语言“你本来就很芙”。
  
  这节课的教学流程突出了情感与语言教学的因素:一是正确读写并理解课文中“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零七八碎儿”“逛逛庙会”等词语所体现出来的北京韵味,体会老舍语言京韵十足的特点;二是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老舍笔下好一幅北京《春节序曲》图景;三是感受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的风俗美,体味老舍语言俗白美妙的独特味道。这样,由浅人深地研读探究,富有逻辑性的设计显得很精致。好的阅读教学课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思路清楚、条理清晰,总能找到一条教学主线。
  
  四、从读写实践中培养整体能力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而学习语言,更是离不开言语的实践,因为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理解”了多少语言知识和规则,也不能仅仅看“积累”了多少语文,而是会“运用”了多少语言。为此,读写训练要注意培养整体能力。
  
  1.关注编排体系,选择以读促写的范文
  
  教师要有效落实以读促写,就要重视把握课文层次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写作特点,对课文进行合理的筛选,选择那些在篇章结构上有明显特点的课文让让学生模仿。以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教材为例:整册教材28篇课文8个单元,每个单元主题明确。依据文体,可以把课文细分为写入、记事、游记、写景、状物等。我们可以在每种文体的课文中选择有明显结构特点的课文,以此作为范文来落实谋篇布局训练
  
  2.关注交流平台,掌握以读促写的知识
  
  每册教材有八个“交流平台”,其中安排有以语文基本能力为主的大训练点,也有以语文知识为主的小训练点。大的训练点是要求年段必须形成的能力;小的训练点则是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例如,四年级下册的”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五年级下册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可以说是基本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其中也包含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信息。
  
  3.关注语言形式,营造以读促写的氛围
  
  关注语言形式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的能力。如《鸟的天堂》的第二部分是动态描写,作者运用了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先淡淡描写一句:“起初周围是静寂的”,为群鸟活动的“热闹”场面铺设了背景;接着,作者按照点——面——点的思路,从鸟形、鸟声、鸟色、鸟类和鸟的动作等方面,运用多组排比短句尽情描绘,十分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一种千鸟荟萃、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让人想象到群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怎样的快乐和幸福。教学这一段时,有位教师把注意力放在学习表达方法上,而不是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并转化为写作技巧,指导学生仿写一只动物或一群动物。
  
  此外,强化以课文为材料进行写作训练。续写、缩写、扩写、改写、读后感、评论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些练习不仅使学生练了笔,还可以促进他们研读课文,提高概括、分析能力,发展思维。
  
  五、从总结提炼中回归整体
  
  季羡林先生说,读汉文的方法必须是“左顾右盼,看上下文,看内在和外在的联系,然后才能真正了解句子的内容”。总之,对课堂结尾的提炼升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要让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知识的系统回顾;二是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是如何学习新知识的,是用哪些方法进行学习的,总结学习的方法;三是让学生交流本节课学习的收获、有什么感受,强化情感体验。板书是最好的总结提炼。有位语文专家对板书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要把最重要的东西留在黑板上,或者是揭示作者的行文思路的,或者是我们需要重点品读的一些语句,但是我们不必要把对这个文本最后得出来的几个空洞的概念写出来。如果说我们的黑板上最后只留下这么几个概念,我觉得宁愿是把哪些地方体现这些文章当中的词语写在黑板上,总比你最后得出来的这几个东西要好。对此,我也有同感。如《桥《一课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但是想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沉浸在文章情景当中可不太容易。一位教师设计的板书整体性很强,体现了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突破了这一难点:
  
  洪水:大大大
  
  人们:乱乱乱
  
  老汉:稳稳稳
  
  总之,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全面、整体的把握能力,引领学生从高角度、大视野去进行综合探究。

【阅读教学整体性指导的思考与尝试】相关文章:

“直奔中心”阅读教学的尝试08-07

高中阅读教学的思考及策略08-25

关于初中阅读教学的思考08-17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08-05

指导阅读教学中的读书方法08-07

谈阅读教学中段的学法指导08-17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08-17

爱已教育的思考和尝试08-17

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的尝试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