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综合性学习,学生真正学习了吗?——以“走进大自然”综合性学习磨课为例
综合性学习,学生真正学习了吗?——以“走进大自然”综合性学习磨课为例福建邵武市大埠岗中心小学( 354000) 丁家清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第五册开始,每册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对这个教学内容,笔者甚感困惑——综合性学习能否与课文课后作业等同,学生已经形成了课后作业只要阅读课文就可独立完成的思维定式,因此,综合性学习这项内容能否像布置课后作业那样,让学生直接当成课外作业回家完成,第二天在班上交流一下而已。长期如此,学生肯定会对综合性学习失去兴趣,综合性学习的功能完全丧失。如何让全体学生能真正自觉地、不折不扣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每次布置综合性学习,笔者都思考着,但从来没有深入地探索。刚好,市里要笔者上一节综合性学习的汇报课。于是,笔者就选择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走进大自然”的综合性学习,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教学。在试教和磨课的过程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也在笔者的头脑中日益清晰起来。
一、以课文为依托,创设学习平台
“走进大自然”这个内容学生比较喜欢,他们听说可以离开课堂到野外去,心中无比高兴。我细想一下,学生很可能到了大自然中就会漫无边际地东看看、西瞧瞧。如果就这样让孩子们讲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有什么发现,这节课就有可能上成只讲自己在大自然中看到了什么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课。这样怎能体现综合性学习课的特点呢?将自己的困惑跟教研室黄老师一说,他觉得有道理,并认为要抓住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得先找到一个切入点,既能激发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认真观察的兴趣,又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相互合作的学习平台。我们想到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三至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只限观察研究一种动物或植物。比如,爬山虎、狗尾巴草、蜗牛、蝙蝠、蜻蜓等。就是要让孩子们找到自己所观察研究的对象有什么特点,并且说说它们的这些特点如何运用到人类的生活中来,为人类服务。于是,想到了三年级学过的课文《爬山虎的脚》,就有了这样的导人:
(一)引出观察探究学习的对象——爬山虎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观察爬山虎(板书:爬山虎),重点观察研究爬山虎的脚。在观察研究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看两幅图(多媒体出示爬山虎满墙爬的整幅图及爬山虎的脚特写镜头图)。下面请大家思考:
1.这是一种叫什么名字的植物?
2.这种植物为什么能往陡立的墙上爬呢?
师:爬山虎为什么能爬上墙呢?原来爬山虎长有脚。它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听了我的讲述,你不想说些什么吗?(小结出示学习要求: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动物或植物观察;2.抓住这种植物或动物的特点进行深入地研究。
(二)同桌交流,确定观察研究的对象
师:回想以下,平时你到山间地头是否发现很特别的动物或植物,你想不想对它观察研究一番呢?
1.出示:你想观察研究什么?(动物或植物)-
2.先和同桌说说:我想观察研究学习____(动物或植物),为什么。(随机点拨引导:这种动、植物有什么特点确实值得观察研究学习,并填在卡片上)
3.归类分组。根据学生填写的卡片,筛选出有价值的观察研究学习对象四种(动物或植物各两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种,分别组成四个合作学习小组。
二、以范例为载体,开拓学习舞台
第一试教还是挺成功的,因为笔者成功地借助了三年级的课文《爬山虎的脚》这个有效的切入点,打开了学生兴趣的大门。(语文教学论文 www.fwsir.com)兴趣之门一旦打开,自然界中美妙神奇的故事就一一浮现在眼前。有的学生想到了蜗牛也会向上爬,但没弄清楚它靠什么爬;有的学生想到了蝙蝠睡觉时是倒挂着的;有的学生想到了学校有的桂花树四月份开花而有的却在一月份开花,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讲了自然界中许多有趣的现象,但就是讲不出所以然来。接下来的环节,就是让每小组的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课外书本中去寻找答案。
【反思:如果就这样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探究学习,可能效果不理想,必须要有一个合作学习的范本,教会学生分工合作共同来完成任务。于是,便设计了一个环节:多媒体出示:“五夷山文化”综合性学习的范本。】
学生看范本,明确任务。
师:你们看了范本后,想说什么?
A组代表:我看了范本后,觉得他们学习某方面的知识是很全面的,真正是综合性知识。多方面的知识靠一个人来探究很难形成综合,小组成员应分工合作,探究学习一个知识点。
师:你们小组怎样分工学习?(各小组成员明确任务)
B组代表:我们是这样分工的:一个收集蜗牛的属类及生活习性;一个研究蜗牛是靠什么、怎样往上爬的;一个画出蜗牛往上爬的距离时间图,计算出它的速度;最后一个探究我们应从蜗牛身上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发明创造的想法。
师:下面大家用这样分工合作的方法去学习某一对象的综合性知识。
三、以评价为机制,提高学习质量
因为有了学习的范例,学生学习中仿佛有了引航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活动,他们对自己的知识点了如指掌。可是,试教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课堂是很活跃,每位学生都有话说,但是他们只局限于说自己的知识点,完全走入了小组分工的圈套中,并没有做到小组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真正得到综合性知识。问题出在哪呢?原来我忽视了学习中的评价和引领。针对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确定了本次教学评价方向——学生是否对本次探究学习的对象做到全面的了解,是否发展创新,是否形成完整学习报告。
又在一节试教课上,笔者提示学生着重对以下几点进行评价。
1.说什么。看看小朋友所收集到的资料是否真实,探究学习的知识是否符合对象的实际,创造发明的想法是否可行,如何改进。学生有没有按照这个要求讲述,就是评价的尺度。
2.怎么说。听听小伙伴在表达上是否顺畅,是否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形成完整的学习报告。
3.激励机制。为了使课堂评价更具诱惑力,根据教学内容设立了“金话筒”和“小博士”奖,提高学习交流的质量和积极性。
【反思:教学时,在每个环节的交流互动后,教师都应该留出时间开展生生点评、师生点评。教师不仅要亲自点评,更应该在生生评价时该出手时就出手,正确地引导学生的评价,使各小组之间的学习内容得到共享,获得真正的综合性知识。】
四、以教学为契机,提升学习内涵
这节“走进大自然”的综合性学习课,从接到任务到正式展示后,前前后后试教了五次,反反复复地在磨课修改中,综合性学习学生该怎么样学在笔者的脑海中日益清晰起来。就在全市综合性学习汇报课时,我们闽北正遭受着一场巨大洪灾,损失惨重,震惊全国。大家都想到了灾害中的生命、财产、公共设施。这是一次难得的教学契机,抓住这个机会可以让学生综合性学习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大自然不但有它无私、美好的一面,也有残暴无情的一面。那么,人类应如何保护自然环境,这将是对本节综合性学习课内涵的又一次提升。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环节。
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家既学会了独立学习,又学会了合作探究,懂得大自然的奥秘,同时也感受到大自然是上天馈赠人类的礼物,它是人类的好朋友。但你们知道吗?这个朋友也有发怒的时候-6月18日,我们闽北那场特大洪灾。在这场惨烈的巨大灾难中,数以万计的房屋倒塌,道路被冲毁,许多人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在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许多子弟兵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与洪魔斗争的赞歌。你一定看到或听到这场洪灾给当地人民造成损失的事例,能和大家说说吗?(配乐讲述)
1.山体滑坡,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例。
2.房屋倒塌、道路被毁的事例。
3.解放军营救老百姓的事例。
师:是呀,地球是母亲,她是伟大的,她把无私的爱给予了我们,我们应懂得保护环境,给母亲一点回报,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子弟兵更是伟大的,在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的紧急时刻,不顾个人的安危,挺身而出,大家说该不该尊敬啊?我提议——全体起立,向那些在这场洪灾中为了抢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用不放弃的子弟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敬礼!
这堂课像十月怀胎一样,终于在悲壮的音乐声中比较完美地落地了。在得到同行肯定和批评的同时,笔者收获是最多的。特别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道路上,看到了曙光,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教学系统的四要素:教师、学生、探究学习的对象和多媒体不是简单地、孤立地凑合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整体。综合性学习是要建立一种更为开放、和谐的教学体系,它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一体系的核心在于教师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与同伴合作起来,获取某一方面的综合性知识。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放任自流,教师的组织引领是关键。具体步骤如下:一是教师应以课文为依托,提供学习平台;二是教师应以范例为载体,开拓学习舞台;三是教师应以评价为机制,提高学习质量;四是教师应以教学为契机,提升学习内涵。这个模式可能并不适合所有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但是对笔者来说,在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道路上开了一个好头,同时我也将不断地探索综合性学习的内在规律。
【综合性学习,学生真正学习了吗?——以“走进大自然”综合性学习磨课为例】相关文章:
(鄂教版)《综合性学习:走进奥运》案例08-16
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08-07
《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08-16
《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08-16
《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08-16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08-16
《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08-16
《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