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学习者认知理论基础下的多媒体教学效果研究

学习者认知理论基础下的多媒体教学效果研究

时间:2023-02-27 07:26:10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习者认知理论基础下的多媒体教学效果研究

  学习者认知理论基础下的多媒体教学效果研究
  
  陈文婧(陕西师范大学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西安 720062)
  
  摘 要: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以文本、声频、视频、图像以及模拟等形式多样的手段呈现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学习者认知理论、认知结构、教学评价及教学结课维度出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恰当有效地引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培养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素养。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能力;学习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216-02
  
  多媒体是多种媒体形式的组合及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综合技术。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以文本、声频、视频、图像以及模拟等形式多样的手段呈现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育教学与传统的教育教学相比,具有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强、共享性好、有利于知识的同化等特点。教师们普遍认为,在教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丰富学生想象力。比如在学习语文课本《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利用传统的上课方式,学生对小说人物精彩及细腻的描写理解并不到位,如果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借助多媒体,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此相的关经典电视剧内容,让学生先感受电视剧中该段小说的场景,然后再结合课文内容,交相映衬,既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会引导学生对《红楼梦》的自主研读。这样讲课的内容不但新颖充实、生动逼真,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若是能够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工具和技术,会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生涩的内容形象化。下文将从学习者认知理论、认知结构、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结课维度出发,阐述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认知理论下的多媒体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单纯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旧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而是其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说明学习者已经具备的知识理论基础会影响到对新知识的学习,而学习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固有知识结构的差异,因此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就会不同。最重要的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可以借助各种学习工具和信息媒体资源达到学习目标,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若是能借助多媒体技术简单快速地介绍之前学过的与之相关的旧知识,或者直观形象地介绍新知识背景,以直观、归纳或设置悬念等方式切入新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学科背景、知识特点恰当地嵌入多媒体技术。比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在学习之前可以播放不同风格的唱法,让学生在欣赏中切身感受各种唱法的差异,进而真切地感受音乐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由于历史课的一度性、具体性等特点,学生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会理解不到位,可以结合课堂内容插播一段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或时间的具体介绍视频,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让学生在“观看”中加深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讲解初三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中,对于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为了能直观、形象的展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下载“海上日出”实景,在展示的同时插入相应的语音描述,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观察太阳和海平线的关系,然后鼓励学生通过简单的笔法画出它们的变化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直线和圆的三中位置关系。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顿时生动起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体会上数学美,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积极建构数学知识的热情。
  
  二、认知结构下的多媒体教学效果
  
  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可分辨性”说明知识点之间具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特点,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这些特点会增加学生对知识脉络及框架理解的难度,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如果只是通过文字的方式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就显得含糊不清,学生对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也不会有太深刻的印象,对此,我们若是借助多媒体展示其差异,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比如学生在学习美术课时,起初对水墨画、油画、素描等各种描绘手法上的差异分辨不清,而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授课教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现场把各种作画手法一一表现,如果仅靠语言描述它们的差异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且学生对各种手法的区别还是不会区别的太清楚,若是教师在语言讲解的同时插播一段授课者曾经针对各种手法作画的视频媒体,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及时释疑,通过课件内容回放对比帮助学生提炼各种表现手法的区别和联系,明显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而且也让学生感同身受,增加学习兴趣。
  
  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稳固性”,说明学生对课堂新学知识的巩固非常重要,在一节新的教学内容结束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最初的理解程度上,若是不及时加以练习巩固,学生对新学内容很快的遗忘会让学生吃不透概念、模糊的理解体系根深蒂固,即便后来教师多次帮助答疑,也难使其纠正过来。(教育论文 www.fwsir.com)比如在英语教学中,late和lately两个词很相近,而初学者却不容易分辨开,如果教师在讲解到这两个单词的时候能够插播视频,在视频中以情景对话的方式进行学习,再加上当场趁热打铁式的强化演练,就可以让学习者通过场景记住单词,而不是通过单词去回忆场景,使得原本有意义的语言教学变得索然无味。结合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稳固性”编排教学内容和形式,不仅仅是需要成热打铁式的强化巩固,而且学习者的课后巩固也是必不可少一部分,这一环节就涉及如何使课堂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可利用性”知识,进入良性循环。多媒体教学也不该局限于短暂的课堂内,而应该用多媒体方式向学生设置悬念、疑问、甚至引导学生透过多媒体去探索知识内在的魅力。学习者会自主在课外搜集新学知识相关的文本、视频、音频、图像、模拟等,培养学习者挖掘学习知识的自主动手能力。
  
  三、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评价时的教学效果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正常的人都拥有八种不同类型的智能,只不过是对这八种智能拥有的多少不同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领域,有的人语言能力较强,有的数学逻辑能力较强,而有的人视觉空间能力较强。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引导他们各种能力的综合发展,鼓励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以发展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关注学生特有的智能。为了多元评价方式方便有效的开展,我们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建立学生的“电子成长记录袋”,能有效的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与传统的“成长记录袋”相比,电子成长记录袋具有方便、清晰及便于统计及保管等特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电脑及时的记录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课堂表现,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关注学生的表现从而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在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和潜在智能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专业发展。在学校教学中,经常会开展说课、讲课等教学活动,这些活动都需要教学评价,使授课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对于课堂的教学效果的评价,评课教师需要做到客观、真实,这就要求参与评课的教师能清楚地再现出当时的课堂情景。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真实、全面地记录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评课时不只评课教师可以看到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授课教师也可以看到自己的表现,全体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反复回放观察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为教学评价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
  
  四、多媒体在结课时的教学效果
  
  高效的教学与成功的结课,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之前需要清楚预期的教学目标,深入吃透课程内容,精心制定课堂计划,细致策划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与反馈活动,巧妙地嵌入多媒体技术,以及最后引人入胜、意犹未决、回味无穷的结课方式,都是一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元素。在多媒体环境下,需要对课堂内容、课堂活动做到细致安排,对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火候恰到好处,而且在多媒体文本、音频、视频、图像和模拟等元素搭配上针对具体学科课程做到合理搭配,这样才能使得整个课堂富有表现力、交互性、共享性以及知识的同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之间都是互相联系和链接的,教师要注意总结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比如在学习“可能性”教学内容时,其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这样进行小结:首先,屏幕上出现一男孩说:“一年有十二个月。”学生齐答:“肯定,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这时,一女孩出现在屏幕上说:“太阳从西方升起,东方落下。”学生笑着回答:“这是不可能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是自然规律”;另一男孩提袋彩色的小皮球说:“我会摸到一个红色皮球。”男孩接着问:“大家猜猜我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有多大?”学生们开始纷纷议论起来,相互讨论。这时教师宣布:他摸到黄色球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大家课后好好思考,我们下节课接着讨论。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眼中充满了对下节课的无限期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下节课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深切地感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优势,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这种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加以利用,使它为我们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帮助,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栗洪武。学校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傅钢善。现代教育技术[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振宏,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都玉茹。拿什么送给你,我的学生——追寻有“灵魂”的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学习者认知理论基础下的多媒体教学效果研究】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研究08-07

探析多媒体对初中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08-04

教学设计与学习者的认知风格08-07

教学设计与学习者的认知风格08-17

IT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重新认定08-07

新形势下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几点尝试与研究08-03

家族企业存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状况08-07

运用多媒体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08-03

用多媒体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