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基于教材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

基于教材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

时间:2022-08-17 20:03:13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于教材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

  基于教材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
  
  作者/冯朱敏
  
  近年来,“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普及,充分响应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精神,大力推动了“整本书”阅读进程。然而,目前大部分的“阅读推广”刮的都是“自由风”,图书大都只按学生的年龄分类推出,既没有规范的体系,又不把教材和考试放在眼里,所以它和日常教学无关,却还要和教材教学争时间。
  
  面对这种情形,大部分教师是不愿搁下原已紧张的教材教学,而另花心思做完全独立的课外阅读指导的。在目前的教学现状下,只有先解决教师的思维分化问题,才可能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质量;只有当“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形成一个整体时,教师方能一致用力。
  
  于是,笔者尝试让“课外”书和现行的教材牵起手来,组建成一个由教材单元教学衍生的阅读拓展体系,即实行基于教材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
  
  一、调整课时安排,保证阅读时间
  
  课时是有效实施“基于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的保证,也是解决教师思维分化的关键一步。结合本地区教学实际情况,笔者对当前人教版的阅读教学进行“低碳”优化处理一以单元主题为中心,将四篇课文、《语文园地》和一本与单元主题相符合的课外书进行整合,提取各文本间存在的异同点,结合园地练习,结合单元主题和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单元重组”式的阅读指导。其目的在于:
  
  1.以单元整体的目光有效选择教学内容,精简教学中重复叠加的部分,腾出课堂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扩充学生的阅读量。
  
  2.整合单元内各文本间的教学资源,用最低耗高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单元要点,巩固知识,理清思路。
  
  以人教版六上第四单元“珍爱我们的家园”课程安排(共计14课时)为例。第1课时:自主预习后,落实单元字词。第2课时:导读:(1)了解单元主题及学习要点;(2)梳理各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体裁;(3)听写,梳理易错字指导。第3课时:(1)《只有一个地球》精读(一);(2)易错字听写过关。第4课时:(1)《只有一个地球》精读(二);(2)课外阅读推荐。第5课时:(1)略读《鹿和狼的故事》;(2)结合回顾拓展四之“日积月累”。第6课时:《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7课时:结合《回顾拓展四》之“交流平台”,略读《青山不老》。第8、9课时:整本书阅读指导——《西雅图酋长的宣言》。第10~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指导、讲评。第13、14课时:练习巩固。
  
  各年级单元教学的课时确定,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情灵活调整。
  
  二、系统引领,读最有效的书
  
  所谓“基于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究竟读哪些书?什么时候读最有效?
  
  (一)读课文“原著”。
  
  笔者做过调查,当学生读过原著再回到课文学习时,他们的思维会趋向活跃,学生会自觉地进行着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或不同作者类似作品之间的比较。由此可见,阅读课文原著是对教材教学产生最直接影响的一种方式。
  
  在现行人教版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都在四篇左右,如果每一篇都找出原著来读的话,学期规划时间是不允许的。所以,选择原著要兼顾作品特点、儿童本位,以保障兴趣。
  
  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四篇课文都是名家作品。这个单元可从《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人手。这篇课文出自云南籍儿童文学作家吴然创作的《火把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作品原著的题材大多取材于云南,描述了美丽缥缈的自然风物和少数民族神秘的生活,符合学生兴趣,而且内容丰富,是很好的阅读补充。
  
  (二>渎与单元主题有关的书。
  
  以“单元主题”为原点进行“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巧用教材教学所营造的情境,还能反作用于教材学习,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资源中全方位地解读单元主题。
  
  如三、四、五年级都有一些单元主题与“爱”有关,有亲情的感悟,有友情的付出,也有对陌生人的关心,这些课文深深感动着学生,但这都只是“小涟漪”。要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悟,就需要有“整本书”的力量。为此,针对四年级,我选择了奇幻文学作品《女巫》。其中有一句关键的话——“只要有人爱你,即使变成了老鼠又有何妨呢?”还有什么比这样的亲情更有震撼力呢?这份爱深深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学生。
  
  (三)读自行重组的书。
  
  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可以大胆地到课外去挖掘、重组教学资源。因为,每一本书都不是最完整的知识载体,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多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都是可由教师自主来把握和处理的。
  
  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心中的秋天”。学生读完后,为秋天着迷,为诗歌着迷。可当时我们手头只有金子美铃的《向着明亮那方》,体裁不够丰富。于是我提供一些寻找的线索,并负责把学生收集到的作品整理好打印出来,将其合订成一本名为《秋天的诗》的书,大家共享。其中有:唐诗《菊花》《赠刘景文》《饮酒》,宋词《燕歌行》《虞美人》《水调歌头》,《诗经,小雅·四月》等,还有顾城、方素珍、沙白、金波、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儿童诗。学生用朗读和卡片制作的形式,把自己最喜欢的诗送给友人,感受其中的诗意和浪漫。
  
  (四)读与习作题材一致的书。
  
  我们尝试找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将同题材的“整本书”阅读巧妙地植入习作教学中。
  
  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能力培养点在于“采用对话、动作、心理等描写方式表现儿童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表达真情实感”。我引进了同一题材的儿童小说《一百条裙子》。作者的心理描写极其细腻,我们追随着玛蒂埃“关切”的目光和她的思想、她的微妙的心路历程,见到了一个真实的旺达。对学生来说,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对该题材作品的写作方法的综合体验,为单元习作做好了“热身运动”。
  
  三、整合教学,做最有效的指导
  
  当“整本书”阅读巧妙地穿插在单元课程中时,教材教学便会有利于生成一系列低耗高效的阅读指导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整本书”阅读质量。具体分为以下5种:
  
  (一)“侦探”搜索法。
  
  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应始终秉承“兴趣守恒”的原则,不断激发学生进行阅读探索,层层深入。人教版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因篇幅有限,本就有大量存疑处,留下了可深入阅读的空间。 (范文网 www.fwsir.com) 教学时可根据这些内容设计“疑点”,让学生尝试当“阅读侦探”去搜寻答案,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阅读,以此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如《山海经》这样经典的书,如果随便推荐给学生,没有多少人能坚持读完。于是,我就从课文疑点人手,向学生提了个问题:“你知道女娲补天之前,这场灾难是怎么来的?”学生在争议中猜了半天也没个答案,他们就更好奇了。于是我顺势推出了《山海经》,告诉他们答案就在某个故事中。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争着抢着向我借书。
  
  再如,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中“枝上又生根”的榕树,《蟋蟀的住宅》中蟋蟀的“柔弱又有力”的腿,都是引导学生进行科普阅读的桥梁。
  
  在实施这个方法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对课文和书籍有全面的认识,知道哪些情节可以和课文进行链接。其次,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经典或科普类读物,而且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训练学生“略读”和“跳磁”的能力。
  
  (二)“团体互动”法。
  
  许多学生在阅读文选型的“整本书”时,往往读到一半就半途而废,尤其是语言优美的短篇小散文。想让阅读进行下去,有时需要借助一种团体互动的力量。
  
  所谓“团体互动”,源于美国语言教育学家肯尼斯,古德曼的“全语教学思想”。他提出,阅读是一个“心理语言猜谜游戏”。它不是一个字接一个字的文学编码过程,而是一种文字互动,是将此体验与先前所学到的经验相联结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如何让学生进入主动建构的阅读中来?首先要为他们建立一个协同探究和阅读的团体。每个人选择读物之后,先独立阅读,再分享个人对文本的回应,然后共同解决探究的建议,进行深入探讨。
  
  如三上第一单元推出的散文集《火把花》,许多学生第一辑还没读完就坚持不下去了。于是,我参照对应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学习方法,找出一个话题——最有趣的事是什么?然后进行团体互动阅读。每12个学生为一组,再从书中挑选14篇小散文,让学生每人挑一篇阅读。读完后,每位学生必须在小贴纸上写上文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贴在文章后面。然后,同组的学生要对这些文章进行整合,根据有趣程度进行排名,并说明理由。最后将四个组的排名进行了公布,对出现歧义的文章进行再次阅读和讨论。也可能读到最后都难以确定排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已经从理解的层面进入了思考内化的层面,这便是成果。
  
  (三)“同类”并举法。
  
  若是“故事集”,而且是通俗至极的小故事集,是不是只要读完就可以了?笔者认为,这样的文本也可采取重读、比较、联结、统整等策略进行深一层次的探讨。
  
  当三年级的课文《女娲补天》遇上《山海经》时,我们就用一种“找共陛”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白什么是“神话”,它有什么特点。如:从隋节的角度来看,其共陛显示为,故事伊始,往往会先出现一场大灾难,会出现—个英雄,解决困难,化身为物。这些基本套路都懂了,不是说再没兴趣读了,他们会去找更多的神话故事阅读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从表达领悟的角度,高段的学生就会发现,这种体裁的文本,其语言和情节设置都是充满了夸张和想象;正面人物的外貌描写都是美好的,反面人物的描写都是极其丑恶的,等等。
  
  神话如此,童话、民间故事也一样。
  
  (四)“教练”引领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们的“整本书”阅读该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呢?
  
  英国的艾登,钱伯斯曾经提出“说来听听”(tell me)这一探寻式的句式,将其作为阅读讨论的教学方向十分有效。聊天般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能帮助阅读者在多样的背景中建构文本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扮演着“阅读教练”的角色,不把意见强加给学生,但是要用点儿“煽风点火”的“伎俩”,让学生畅所欲言。
  
  如三上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献出我们的爱”。我组织《夏洛的网》“整本书阅读”讨论会时,学生纠结于“威尔伯是不是一只真正的王牌猪”,大家各抒己见,有认可,有反对。
  
  我就组织双方开始有证据辩论,最后,大部分学生达成共识:威尔伯虽然曾经很怕死,很贪吃……但是到最后,他为了朋友可以放弃自己的食物,可以尽心尽力地帮助夏洛照顾她的孩子们——威尔伯已经长大了,是一只名副其实的王牌猪了。要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五)“写作跟进”法。
  
  “阅读”,是语言“吸收”的过程,而“写作”则是运用和“输出”的过程。如果只一味“吸收”而不“输出”,学生的思维便得不到训练,阅读能力也就无法上升。当“整本书”阅读安排在单元课程中时,课后的“小练笔”作业完全可以被利用于进行阅读的思维训练,可谓一举两得。
  
  如三下第五单元,读《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时,我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每一次“报复行动”进行评论,两三句话就可以,写到小卡片上。等到全部阅读完毕,再回顾卡片上的读书心得时,学生便会发现,自己已在阅读的历程中收获了思想和感悟。
  
  在两年实践的过程中,笔者惊喜地看到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变化——无论是阅读习惯的养成,还是知识储量或表达能力提升都获得了明显的验证。这些整本的书经过灵活搭配,也优化了教学的深度和宽度,在提高写作质量、促进深入解读、打开阅读视野等方面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
  
  附:基于单元主题的整本书阅读书目推荐(人教版1-6年级)基于教材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基于教材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基于教材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基于教材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基于教材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基于教材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基于教材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基于教材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基于教材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袍江小学)

【基于教材单元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相关文章:

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作用与指导方法08-20

把握教材特点搞好单元教学08-17

整本书阅读的培训心得11-21

单元教材分析08-16

用新大纲指导试用版教材的教学08-17

整本书阅读心得体会05-11

整本书阅读的心得体会02-13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08-17

谈阅读教学中段的学法指导08-17

高一新教材第二单元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