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五方面入手发掘学生创造力

五方面入手发掘学生创造力

时间:2022-08-15 10:46:00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方面入手发掘学生创造力

  五方面入手发掘学生创造力
  
  作者/焦丽涛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类潜能的发挥。潜能最重要的因素首推创造力。如何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与研究,作如下思考。
  
  一、动机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动机是为了实现一个特定目标而行动的原因。”心理学家解释动机是个体内部需要时产生的一种驱动力。可见,需要是动机的基础。无需要就无所谓动机。教师结合教学,就要刺激学生产生这种驱动力。一堂课知识的需要性要让学生首先知道,然后针对教案,用实际例题讲解它的需要性,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知道这节课的知识是必需的,如果不学它,这一类型题就难以解决,它也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好奇心、实际操作、提问、奖赏、鼓励、开展比赛、创造悬念、设置障碍、创造氛围、调动积极性都是产生动机的可能,也是创造力产生的可能。因此教师结合教学,因材施教,投资经营,尽量发掘学生产生动机、产生创造力的一切可能。
  
  二、兴趣
  
  心理学讲“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对创造力意识的产生起促进作用。兴趣是个广阔的范畴。人与人之间在兴趣上差异性很大,这是兴趣的最大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发展、保持这一特点,努力地培养个性兴趣差异,针对具体的每个学生的兴趣,从宏观上把握。其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兴趣的稳定、长期、可持续发展性。投资心血与心计培养学生产生兴趣,然后根据其三性的协调发展,会给创造力的产生带来较大的可能。
  
  三、冒险
  
  “它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怕失败,善于从失败中学习并走向提高。”提倡学生用不同方法、方式分散冒险。把知识结构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地教给学生,必然会导致学生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胆小怕事,达不到知识的创造与升华,不会使学生产生怀疑,更不会产生创造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态度,启发学生对新知识有自己的认识,鼓励学生表现自己,敢于与众不同。在自己想法与他人不同时,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主动地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敢于面对困难,对不同的问题要努力探索,善于发现新事物。鼓励学生经得住别人的嘲笑与讽刺,即使回答错误,也要大胆地面对并积极思考。人们经常问这样一个问题:“树上有6只鸟,被猎人打死了1只,还有几只?”有一儿童回答:“还有4。”他解释:“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爸爸,鸟妈妈,还有4只小鸟。”像这种回答,不但合情合理,而且敢于创新,对创造力的培养甚是重要。
  
  四、竞争
  
  竞争是对外界活动作出的一种积极、兴奋、不甘落后的心理反应,这里所要强调的是竞争是一种心理反应,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活动。它对创造力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创造力主要表现在新颖性与创造性。它的内在要求旧的教学模式、旧的教学方法、方式必须改革。而竞争这种心理反应正能产生这种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向学生宣传各行各业的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典型事例,激发竞争意识,针对学生心理,组织班级竞争活动。如英语、数学竞赛,班级同学竞争辩论、体育竞争等等,赛后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让学生在竞争活动中自觉地养成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日益成长起来,创造力随之也能产生。
  
  五、自信
  
  心理学上认为“自信是坚信某种理论、观点的正确性,并力求能实现的个性倾向。”自信心的培养对创造力的产生比动机来得更具体、实在。只有相信自己,坚持到底,才有可能产生创造力。自信心它有一种坚信感与稳定性,能产生一种力求实现的愿望,能产生活动的动力。在无形中能产生一种主动、积极性。可以说坚定的自信心是创造力产生的巨大能量,是个人行为巨大的调节器。因此,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个性特征,深入地分析研究,确定具体实际的可行方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创造力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高创造力者具有以下特征: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敢于冒险,喜欢抽象问题,自信心强,好独立行事,竞争意识强、坦白、直率,具有幽默感……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增应加上述培养意识。针对创造力的特征,深入开展创造力的投资活动,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