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学课堂在“有效”中绽放
数学课堂在“有效”中绽放董春妮
海南保亭思源实验学校(小学部)(572300)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教育教学开辟了崭新的天地,“有效课堂”, 成为我们每位教师,每位学生都追求的一种课堂。作为一线的小学教师,我“跳出数学”看数学,以“求实创新”为主旋律,踏着“和谐有效”的四部曲,让学生主动参与趣味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互动交流, 激励评价、实践应用……, 使“有效”在数学课堂中绽放。
【关键词】有效;绽放;导入;探究;评价;实践应用
新课程改革给教育教学开辟了崭新的天地,“有效课堂”成为我们每位教师,每位学生都追求的一种课堂。可见,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更是教学的生命,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是我们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线的小学教师,我“跳出数学”看数学,以“求实创新”为主旋律,踏着“和谐有效”的四部曲,让“有效”在数学课堂中绽放。
1有效的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可见,一堂课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新课的导入,因为善于巧妙、新颖而有趣的的导入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激起其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而且还能起到联结新旧知识,沟通师生情感的作用,进而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导入时,我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董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看了就能判断哪些数能被3整除(是3的倍数),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不是3的倍数)。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考倒老师,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老师对学生的考题都能正确的判断是否是被3整除,学生感到十分惊讶。这时,学生学习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老师再进一步置疑:你们能向老师那样一眼就准确地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是否是3的倍数)?学生个个都被难住了。
此时,掌握新知变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真正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导入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愤”“悱”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2有效深层探究,引领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倡导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同时探究性学习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途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于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猜想、探索、验证和动手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质疑、释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2.1有效立足基础,培养意识。
《标准》指出:“应用以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先创设情境,为学生带来一个和尚分饼的故事,引发猜想(你知道哪个和尚吃得多吗?),指导学生亲自‘分饼’,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再用以有的知识“商不变的性质”来解释,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然后在应用。
2.2有效激发探究,自主发展。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之者。”要让学生乐学,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促使学生活跃思维,大胆猜测,勇于探素,深入渴望获得新知,使学生爱学习,向学习的欲望。正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我创设知识障碍(师:求长方体豆腐的体积,只要用刀把豆腐切开,看它包含着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如果老师很想知道我手中的这本数学课本的体积,用刀切这种办法,可行吗?我们能不能探究出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长方体的体积)。然后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用12块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全体学生就主动进行分工,动手操作、计算、观察、填表、思考、讨论,验证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
因此,创设氛围,探究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的学习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行,主动参与到教学探究活动中,思维和智力处于积极的状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喜悦中探索,教学活动效果最好。
2.3有效质疑,实现创新。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问题是创新的种子。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头脑中产生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造力。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在探究之前,学生脑中就会产生问题:
(1)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2)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呢?
这样,学生就很好地带着有效的问题边他动手实验边思考,积极探究长方体的体积,有效地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造力。
3有效全面评价,协调发展
《标准》提出“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课堂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的数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即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变化。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要将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中,我知道学生喜欢激励的语言,课堂上我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性评价,如学生回答不了时(师:老师相信你会说,),还多用“你真爱思考”,“你想的棒极了!”,“你的想法很独特,继续发扬!”“能用联系的方法看待问题,真了不起呀!”“你的发言真精彩!”“你的发言我还想听。”“如果你大声让全班同学都听见就太好了!”“你的想象力太丰富!”……等语言,我这样评价对学生既是一种信任,又是一种鼓励,学生也倍感亲切,师生的沟通更自然,才会积极思考,畅所欲言。
除此外,我鼓励学生正确自评、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有了更多发言的机会,长久以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与交往互动中得到和谐的发展,教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才会产生共鸣,才能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4有效拓展实践,整合能力
《标准》明确提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旨在说明要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他概括了“学以致用,然后知不足”的思想。可见,实践应用是就指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设法让学生的所学能够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例如《2、5的倍数的特征》的实践应用的练习设计:
4.1套圈游戏: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入圈内。
283536405510849572 10083
师:中间的圈填什么?
生: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4.2生活中的数学
⑴体育课上五年一班48位同学在操场上做游戏,如果每2位同学一个组,能正好分完吗?如果每5位同学一个组,能正好分完吗?为什么?
⑵看商品猜价格
①童车:(价钱130—135元之间,是2的倍数)
②脚踏自行车:(价钱350—360元之间,是5的倍数)
③电动自行车:(价钱1950—2000元之间,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4.3数学游戏
口袋里有0—9十张数字卡片,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2的倍数?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5的倍数?
教师设计这样的实践应用,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应用的数学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开放性练习的设计,让学生能多角度地进行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数学,本身是美丽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应是幸福的 。我们教师只有积极学习,精心预设,大胆创新,提高教学艺术,以人为本,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很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有效课堂才能绽放出诱人的光彩。
【数学课堂在“有效”中绽放】相关文章:
有效课堂中的德育功能初探08-20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之我见08-0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于有效提问的实践方法08-16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有效性的思考08-17
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之我见08-03
浅谈小语教学中的课堂有效提问08-20
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化”08-05
有效提问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