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时间:2023-02-27 02:36:54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马志娟
  
  甘肃平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744000)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练习的功能也应与之相匹配,在课堂中进行行之有效的练习,不但能使学生准确、熟练掌握新知识,增强数学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开发智力、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念、态度、价值观。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练习设计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它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练习的功能也应与之相匹配,把握练习设计的创新与实践原则,克服练习中存在的一些低效、无效的问题,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练习中不断得到发展,成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
  
  然而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们发现数学日常课堂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导入时的“情境引入”、新授中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实践操作”等理念和行为已深入人心,但也发现在练习活动的设计上,教师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的精力与智慧不足,新课程下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1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师对课堂练习的定位认识不够。
  
  教师往往把练习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技能技巧的强化”、“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上,导致练习陷入了题型呆板、形式机械单调、内容封闭的误区,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1.2练习时间不足。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注重了情境创设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新知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又因为“不放心”心理下的大量讲授,使得巩固练习的时间偏少,显得“头重脚轻”,常常让教者课后感到不踏实,担心学生巩固不够好,甚至要另找时间补课。达不到减负的效果。
  
  1.3练习形式单调。
  
  多数教师仅限于教材上的练习题型,而其他形式的练习,如:填空、选择、判断等就很少,更忽视实践练习。练习形式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实践性,不能在学生已产生思维疲劳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1.4练习层次单一。
  
  所练习的习题大多是条件明确、模仿例题、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缺少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发展性习题,不能有效地调动学有余力的优等生的积极性。
  
  1.5练习数量过度。
  
  有些教师片面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到处收集罗列练习题,布置大量的练习,大打题海战术,练习题的安排有常常是机械重复的偏多,致使学生的学习负担重而效果不理想。
  
  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练习,在新课程理念的召唤下该作出怎样的创新变革,才能在发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又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呢?
  
  2新课程下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2.1把握好新课程下的课堂练习设计的主要原则。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长期的试验发现,知识掌握的巩固程度与智能的发展关系密切,指出只有牢固掌握知识才能才能转化为学者的技能、技巧与智力、能力。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对教材里的习题作适当的调整、组合、补充,从质和量两方面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使之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生活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2.1.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练在点子上,是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基础知识,解决重点和纠正倾向性错误。
  
  2.1.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友善用脑的理论证明:后半堂课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面带倦容,兴趣开始转移,学困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老师把练习设计的新颖有趣,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开展游戏式、竞赛式等趣味练习。
  
  2.1.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是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1.4层次性原则。
  
  首先要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生,让学困生吃饱,让优秀生吃好,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逐步提高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愉快的体验,从而达到“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2.1.5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寻求解题策略,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2.2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大胆操作和实践,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探索学习掌握知识的快乐,较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的得到提高。
  
  2.3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要体现七个特点。
  
  2.3.1数学练习设计渗透人文性。
  
  钱学森认为: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人文精神需要的是渗透,如果在练习设计时把各种人文因素优化组合、滋润渗透,可以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洋溢着情趣,使学生徜徉在浓浓的人文氛围中,潜移默化,形成一定的人文修养。所以数学练习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
  
  首先要营造亲和的氛围:如题目表述改变常规题目要求的提法、创设激励机制, “数学乐园欢迎你!” “知识万花筒”“快乐ABC”“神机妙算”等,尤其在小学低年级中可采用第一人称:“我是小小裁判员”“我是小小神算手”“我会比” “看图列式我能行”“我帮算式画图画”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其次,要充分挖掘练习题的人文因素,使学生体验科学的数学知识所蕴藏着的巨大的人文力量。
  
  如在教学二册“十几减9”后的练习题中有一道情境题,在情景图中通过小白兔、小灰兔对话给出信息,小白兔说:“咱俩共收了16个萝卜。分给你9个。”小灰兔说:“你剩的太少了。”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选择信息计算。练习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用“十几减9”的计算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最后,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小灰兔,你会对小白兔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谢谢你!”“小白兔你真善良!”“小白兔你的心太好了,自己剩的少,给我的多!”“小白兔还给你一个吧,这样我们就一样多了。”……孩子们说得多好啊!本题中蕴含的一种人文哲理,给了学生一次无声的人格教育。
  
  2.3.2数学练习设计体现阶梯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要有不同的发展,练习设计的阶梯性其实也是照顾到了这一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每个孩子在数学上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所以,在练习课的教学中,应该补充一些教材没有或者教材虽然有,但数量不足的练习题,真正地使练习课发挥最大的作用,使后进生能够“吃得饱”,优秀生能够“吃得好”。
  
  例如:九义教材五年制第十册“圆柱体积计算的练习中”,教师可以补充以下一组题目。
  
  ⑴求圆柱体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⑵请分别编出已知底面半径、直径、周长及高求圆柱体积的应用题。
  
  ⑶请编一道圆柱底面直径与圆柱的高相等,求体积的应用题。
  
  ⑷把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其中对后进生只要求完成第1、2题就可以了,对中等学生则要求在完成前2题的基础上完成第3小题,而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就可以对第4题去进行思考。
  
  2.3.3数学练习设计融入趣味性。
  
  以往的习题是以单一的文字形式呈现,学生一看就觉得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使学生一看就产生沉重感。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在“寓练于乐”上下功夫,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童话、谜语、游戏等形式,以图像、表格、情境、资料等丰富的形式加以新颖呈现,使孩子们感到题目既轻松又有趣,开发其情感资源,从而使学生更迫切地去探索、去研究。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教师设计如下练习:根据露出的一个角,猜测被纸覆盖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学生们都被这个游戏深深地吸引,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急切想知道“躲”在纸背后的图形,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当学生猜错之后,教师立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三角形至少具有两个锐角,露出的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露出的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露出的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这样通过趣味化的设计,同样的计算习题,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趣味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也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2.3.4数学练习设计融入现实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 “生活味浓”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应把生活实践当做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实际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快乐的。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如: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假如我们班36人去天鹅湖游览,门票每人15元,40人开始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全班36人不够40人,不能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36张共花15×36=540元。第二种方案:因为40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所以就40张,需要花15×40×80%=480元,比第一种少花60元。第三种方案是买40张花去480元,然后把剩下的4张卖给其他游客,可以得到60元,相当于买36张只花了420元。这一练习综合了“打折”等知识,切具有实际意义。通过这一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全面性,而且激励了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让学生活用数学,培养了应用的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
  
  2.3.5数学练习设计增强应用性。
  
  决定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能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一个人对数学有一种需要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很有价值,他就会喜欢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一种享受。数学有用,不是靠教师说教,而是需要教师创设生活的情景,有意识地捕捉数学信息,采撷生活实例,让学生把课堂上掌握的“真空的”数学知识融入到鲜活的生活世界中加以应用,从而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工具、一种本领。
  
  例如在教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点后,我针对教室内有些课桌椅会摇晃的现状向各数学小组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维修班级中破损的课桌椅!”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与物,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会“数学地思考”。
  
  再如在师生共同揭示规律(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与宽相差越小,面积越大;当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之后,我们课件出示:“养鸭专业户李大伯,家里养了几百只鸭子,想用24米长的纤维网围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鸭圈,要想围成的面积最大,不知怎么围才好?”请你们帮忙出出主意。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1:我们组设计的方案,是在院墙的中间围一个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鸭圈,面积是36平方米。
  
  生2:我们组借用一面院墙,围成一个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鸭圈,面积是64平方米。
  
  生3:我们组也是借用一面院墙,纤维网靠院墙的两边各长7米,与院墙平行的边长10米,所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是70平方米,比64 平方米大。
  
  生4:70平方米还不是最大的。如果靠院墙的两边各长6米,与院墙平行的边长12米,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就是72平方米。
  
  生5:我们组根据李大伯家的实际,借用两面院墙的一角,设计了一个边长是12米的正方形鸭圈,面积是144平方米。
  
  ……
  
  当数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能联系实际,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有创新地解决了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亲近数学之情油然而生。
  
  2.3.6练习设计注重开放性。
  
  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文字题》时,请学生任意报出四个数字,如32.8、4.2、0.5、18.7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编文字题,看哪组编得最多(不考虑除尽除不尽)。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互相出题、解题。可谓条件、问题、方式全部开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再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给学生创设了一道开放题:“计算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钱?看谁家的装修既漂亮又省钱?”学生要测量长度、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2.3.7数学练习设计增强综合性。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指的是让学生对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还包括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综合性是指练习的内容能涉及多门学科,包含多种知识,以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
  
  如:学校举行50米短跑比赛,小红用了12秒,小风用了15秒,小强用了9秒,小立用了11秒,谁跑得快?谁跑得慢?最快的比最慢的快多少秒?学生解答这道题必须知道跑步时用的时间少,说明他跑得快,只有知道了这一点,才能正确地解答这道题。再如: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布置“用数字介绍我们的学校(或者我们的班级)” 学习了比例尺后,可以布置 “给自己的房间设计平面图”等综合性作业。
  
  2.4要处理好题量多与少而精的关系。
  
  有效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到位。要想精练,就要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较多的知识,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如果练习的份量多,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身心健康,学生为完成作业量而草率从事,降低练习效率。如练习份量少而精,完些成作业的时间就充裕,学生作业才能认真仔细,才能保证练习的质量。
  
  总之,将课改精神更多地溶入练习之中,使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更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才能使数学变得有情有趣、可亲可爱,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我们的课堂练习一定会象缤纷的奇花异果一样,在新课程理念的春风的吹拂下,进入学生心扉,使数学百花园的空气带着丝丝清香滋润学生的心肺,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车晓梅
  
  [2]《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再思考》 王美琴 朱爱明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相关文章:

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的练习设计08-17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案例研究07-30

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08-13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08-18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08-24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探讨08-12

新课程下如何教数学08-17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落实“有效课堂”教学08-17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好的数学课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