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

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

时间:2023-02-27 03:16:19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

  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
  
  基金项目: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教改课题
  
  作者简介:邓勤(1976-),女,湖南浏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物流管理研究。
  
  ——以《现代物流管理》为例
  
  邓勤
  
  (湖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要:物流是涉及范围非常广泛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现有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需要创新,其创新的理论基础是经济管理的专业背景和课程特点。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需要从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营造学生创新的环境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4-0029-04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依赖一定的创新教育体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体系必须以课程为背景。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发展创新教育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要把课内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视为同等重要的地位,都作为实施创新教育发展的主要渠道,并在两个主渠道内不断探索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纳入教学计划,才能适应个性培养发展的多种需求[1]。从课程教学角度,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成为目前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国内外学者对此的关注还不够,尤以经济管理类为甚。本文拟以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为例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
  
  物流是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跨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与工程技术多个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它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挖掘物流潜力,成为代表社会总体效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我国,物流开始受到重视是在90年代初,其发展非常迅速。但物流人才的匮乏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物流管理课程是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必要手段,通过相关物流课程,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物流管理理论,掌握信息系统管理,物流规划、设计等手段与方法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2-3]。
  
  但是,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上,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综合分析、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策划组织能力、信息收集和加工能力更弱。学生仅仅局限于从有限的课本上获得物流方面的知识,对新观念、新方法了解太少,也很少与物流的同行进行交流。同时,对学习的物流知识怎么应用,也缺乏一定的认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受到了较大的局限。如何在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对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在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
  
  (一)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经济管理科学背景
  
  物流管理课程的开设是和经济管理专业紧密联系的。面对迅猛发展的全球一体化经济形势和高速增长的国内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经济管理专业更需要采用应用型教育思想,其教育目的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解决经济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以及企业一线经营管理问题,其培养目标以应用为导向,进行专业教育和训练,教授给学生经商的知识,这是由于经济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和社会功能以及市场对经济管理类人才需要所决定的[4]。
  
  经济管理的特点表明,管理尊重科学,讲究艺术,强调权变,注重体验。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以社会和市场需要的素质和能力为导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应围绕素质与能力培养目标。物流管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建立现代管理者应备的智能结构。这样,物流管理者实际能力的锻炼、综合素质的培养、亲身的体验与感受是物流管理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与方面[5]。因此,物流管理教学方法需要改革。改革需要创造性思维。而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与教学过程是分不开的。从当前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来看,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严谨的结论、科学的体系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物流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有些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 不同类型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因为经营者就可分为几种类型,如风险型、保守型等。不同类型的人解决问题的方式肯定是不同的, 所以, 对于有些问题, 可以使思维发散一些, 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也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前提和基础。
  
  许多学者和教师对经济管理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体现在二个层次上。首先是从课程与教学论层面的研究,如金玉梅,靳玉乐认为,主要知识观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学观念的变革。当代知识观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变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引发了人们对教学这一活动过程的重新思考。教学目的应由单纯的注重显性知识获得转向对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关注;教学过程由“生活的预备”的知识传递过程转向意义建构、生命体验的视界融合过程;教学内容由单一性、确定性转向多元性、非确定性;教学主体关系由教师绝对权威转向师生对话合作[6]。其次是对具体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如胥悦红认为,运用支架式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方法、随机进入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和协作式教学方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知识的建构[7]。郑梦山、王树认为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等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8]。这些研究对我们探讨物流管理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启示。
  
  (二)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课程特性
  
  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需要教师建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
  
  物流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目前的教育侧重于对学生包括自学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相应地物流管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需要围绕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做出调整。物流的挑战性在于其概念及管理内容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物流教学中信息量大、信息变化快,需要教师提供物流管理最新的概念与理论。
  
  物流管理教学内容综合化。因为物流是涉及范围非常广泛,跨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与工程技术多个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如物流业务流程、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供应链管理等,这些使物流教学越来越复杂,需要其它学科的支持,这要求教师具有更加全面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体系也将向综合化发展,课程内容将依据不同的培养要求而设置。
  
  物流管理教学内容应用化。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解决物流管理知识学习与专业知识脱钩的矛盾。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整个物流管理的知识体系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作业、物流管理和物流策略,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但要重视理论教学,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策划能力。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环节,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
  
  此外,物流教育还具有重视计量方法的趋势。在传统的物流知识的传授中,定性分析的内容占主导地位,而定量分析较少。而在现代物流管理实践中,特别是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使物流活动同数量化分析方法结合得十分密切,物流管理和综合评价都离不开计量方法。
  
  因此,物流管理教学可以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个要素。
  
  情境:学习环境中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要求教学不仅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设立问题,并把情境设立看作是教学最需要的内容之一。物流管理环境具有其特殊性,不在一定情境中学习,就会对物流知识产生陌生感、枯燥感,失去对物流管理学习的兴趣。如应用模拟实验室学习仓储管理等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中。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建构有重要作用。物流是一个系统,其管理强调系统性,在学习过程中的协作是必要的,如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会话:学习者通过学习团队通过会话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为团队所共享,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如学习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在探讨中获得的设计和开发思路、成果让全体参与者收获。
  
  意义建构: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形成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在意义建构基础上,还要考虑根据国内外物流业以及物流学科的发展特点来构建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般来说,创新能力是指提出新设想、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技法和创新品质。创新能力是每个正常人都具有的自然属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创新能力和其他技能一样,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而激发出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创新能力具有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静态结构的组成成分有:有关领域的技能、有关创造性的技能、动机等。创新能力的动态结构主要是指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必须具有如下条件: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新技法、具备从事创新的一定的人体生理机能和具有良好的创新环境[9]。因此,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该从创新能力的构成成分着手。其中,重点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供学生创新环境,同时,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式把学生获得的创新能力显示出来。
  
  (一)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就是创新个体产生创新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是不可能从事创新的,创新意识不强的人也很难进行重要的创新。创新意识与创新的关系就如人的理想与成才的关系。所以,重视创新意识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创新意识来自于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具有造福于人类的远大理想,大无畏的勇气,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意志等,不良的心理品质会使人丧失创新意识,阻碍人的创造,如畏惧感,缺乏自信心,懒惰等。同时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强烈的兴趣爱好,和来自于美感,以及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等。因此,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立问题、建立学习团队、介绍物流管理对今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鼓励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如笔者在每次讲授《现代物流管理》的第一次课时,一定要安排一个课时介绍学习物流管理的意义:分别从就业、继续深造和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物流知识的兴趣。而通过开放式问题的设立,可以培养和鼓励学生尤其是自信心不足的学生的学习物流的兴趣。如在讲授“物流系统”时,设立了“政府在物流发展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说任何人都可以说出几点,不但使学生了解了物流系统的知识,也能够使学生有成就感。这样,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
  
  (二)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创新品质就是一切从事创新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总和。心理学认为,智力因素主要指的是记忆力、思维能力、理解力、观察力等。非智力因素指的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态度、情绪、性格、毅力等。品质又可称为智能。智能即指人适应、改造环境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能力,其高级表现就是人类特有的创造力。
  
  物流管理知识学习中,许多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是需要理解并记忆的,如笔者在讲授完物流的概念后,要求学生对讲授的概念关系用一个图表示出来。然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该图实际上还可以回答物流为什么会产生的问题。课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均反映对物流的内涵有了具体的认识,也学会了对知识的归纳、理解以及知识的迁移。
  
  (三)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创新环境营造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创新环境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通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获得。应用前面提到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通过教学实践,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热点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小论文写作,情境模拟,社会实践等。在这些教学方法应用中,可以获得较好的创新环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品质的手段。
  
  (1) 热点问题讨论
  
  在物流管理的教学活动中,讨论的成功主要在于讨论题目的设计,问题不能简单化,可以是目前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们澄清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了解物流最新的动态,开拓思维。如笔者在讲授“供应链物流”时,教材只简单提到了“鞭子效应”,便补充了“牛鞭效应”这一热点问题,在介绍了“牛鞭效应”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后,设计了“如何消除牛鞭效应”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了学生对供应链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样前沿知识的学习,也为学生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机会。
  
  (2)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和讨论问题的设计。物流管理课程进行案例分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物流行业概况,了解主要的物流企业的基本情况。案例内容要求包括企业发展沿革过程、营业项目、服务特色、设备设施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作业流程和企业的战略优势等。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让学生们开阔眼界,了解目前物流行业的大概情况,使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学会如何学习。案例分析的难点在于案例分析问题的设计。笔者认为,选择和设计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问题是有意义的。学生们习惯了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允许学生对案例问题的不同理解,这样学生就不会被条条框框束缚住, 通过畅谈, 探索更好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使他们觉得不仅仅是在学习, 而且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参与实际的管理工作。而且学生逐步能认识到无论是学习或是工作, “错误”决不是可怕的事, 相反, 只有不断地探索, 不怕犯错误, 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而创新的成果, 没有多少次的失败是不可能取得的。
  
  (3) 小论文写作
  
  写论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能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的分析中去,同时培养学生们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布置小论文的写作,可以有2个层次的要求:一是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并通过相关资料获得知识;二是要求写有自己观点的小论文,要做到对一到两个小问题做阐述。对的确是有创新的论文,教师可以帮助修改、推荐发表。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有了信心,对物流管理课程学习的兴趣逐渐增长。笔者在教学中一般会安排2次论文的写作,分别贯彻上面的2个层次要求,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每年都有学生发表论文。
  
  (4) 情境模拟
  
  情境模拟就是在教学中创设有关情境,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情境模拟有2种形式:建立实验室和设立课堂情境。现在,许多学校都购买了物流实验室软件,为情境模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对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可以设计课堂情境模拟。笔者在讲授“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时,就设计了一个情境模拟进行教学:教师是某物流企业的老总,学生是该企业的员工,老总征求员工对如何开发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意见。结果,学生踊跃回答,最后得到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具体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5)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包括2个方面:企业考察和参与解决实际问题。
  
  有条件的学校,带学生到企业中实地考察成了物流管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地考察的时间一般比较短,对考察的设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制定详细的考察表,在表中列出在考察中需要了解的问题,如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了解企业的基本流程以及一些调研的问题等等,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实际观察中发现问题,回来后完成考察报告。
  
  参与解决实际问题又包括2个方面:深入企业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等。深入企业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帮助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笔者一个在真维斯公司兼职的学生,就利用所学的物流知识,帮该公司设计了一套逆向物流管理模式,获得了该公司负责人的首肯;也可以是帮助有横向项目的教师进行科研攻关。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笔者组织学生成立了多个团队,以物流业为背景撰写了创业计划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创业计划大赛”,不但获得了学校和国家的奖励,也使学生掌握了成功创业的方法。
  
  (6) 多媒体教学
  
  图像教学比单纯的语言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物流管理的教学中,要求教师精心设计PPT,并走出学校到企业中实地拍摄录像,例如拍摄某物流企业的整个拣选过程,放映给学生们观看,然后要求学生指出这家企业在拣选方面存在的问题,上网查资料、分小组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最后完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彭云飞,徐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认识的几个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
  
  [2] 袁群.浅析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J].现代企业教育,2006(8下).
  
  [3] 陈舜,赵刚.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8).
  
  [4] 李宇红,温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教育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6(9).
  
  [5] 张光明,田剑,贾夕,等.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6] 金玉梅,靳玉乐.论教学观的后现代转换[J].课程?教材?教法,2006(3).
  
  [7] 胥悦红.几种教学方法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民族教育研究,2006(3).
  
  [8] 郑梦山,王树.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12).
  
  [9] 彭云飞.数学化与研究生创造力开发[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0] 刘革,吴庆麟.情境认知理论的三大流派及争论[J].心理探索 2012(1) .

【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相关文章:

刍议网络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08-17

刍议网络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08-16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8-17

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08

论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8-11

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8-18

英语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8-22

论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8-17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