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成人普通话培训教学优化探析
成人普通话培训教学优化探析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立项课题——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研究(XJK012BYW004);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教学理念及实施模式研究(XJK012BYW008)
作者简介:彭巧燕(1970-),女,湖南祁东人,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以文章朗读为贯穿主线
彭巧燕1,贺方春2
(1.衡阳师范学院 中文系,湖南 衡阳 421008;2.衡阳市十九中,湖南 衡阳 421008)
摘要:普通话教学的核心在于切实提高学员的普通话实际运用能力;课程优化应贯穿朗读主线,提升教师整合朗读资源和示范朗读的能力,化读为说,强化学员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朗读;优化;普通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4-0118-02
一当前成人普通话培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全面推行,普通话培训在各行各业广泛开展。由于参培人员多为在职工作者,涉及到各个层面,构成复杂,加之时间短,任务重,培训课程中往往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教学内容和形式单调、机械,缺乏针对性。成人普通话培训多是大班上课,人数多,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学内容勉强讲授完毕,无法因材施教,这造成了“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员练习为辅”的单一教学手段,缺乏成效。(2)课程内容失衡,安排不合理;教学模式上“应试”特点明显,急功近利。教师多偏重于声、韵、调、音变等语音知识的单点传授,对朗读、说话则简单带过,完全忽略了口语的综合表达能力训练,导致学员在测试中字词读音相对准确,朗读文章和说话则错误百出,在现实中更无法用标准、流畅普通话进行交际,违背了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的根本宗旨。(3)课程性质认识不清,偏离了方向。传统的课程观主要强调以学术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课程内容主体。普通话培训课程没有真正体现出实践性强、以实训为中心的特点,往往是教师满堂灌,学员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寻找最佳切入点,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普通话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二以文章朗读为贯穿主线,优化普通话教学内容
普通话教学的最优化,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和特定的教学条件下,通过对普通话教学内容体系的调整,充分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创造出课程的最大价值,促进学员普通话应用能力的提升。
普通话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表现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善于利用教材、整合教学资源而不是按部就班千篇一律使用教材。教学过程的安排中,利用语音知识的内在联系,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切实加强实训环节。通过优化教学,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
笔者认为,口语训练的关键是培养语感,良好的语感是通过长期体验、训练、实践形成的,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文综合能力,而朗读是培养语感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造活动。学员朗读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日常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教师在指导学员朗读课文时,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即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破读词句,通过反复的朗读,能使学员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朗读的高层次要求是恰当运用口语表达技巧,因情运气,以气发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体现普通话口语的审美性、表现力。通过高水平的朗读训练,不仅能正音更能正调,更能训练学员的审美感知,提高普通话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具备了相当的朗读能力后再过渡到说话训练,纠正方音,改变语音面貌,使学员自觉规范口语养成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说一口较标准的普通话便水到渠成。要实现课程优化,就应始终贯穿文章的朗读教学。
通常普通话培训教学安排是:语音训练20课时,朗读文章训练6-8课时,说话训练2-4课时。从教学内容的安排看,重视静态的语音单位,而忽略语流中动态的语音内容。教师只是机械推进,往往造成重字词、轻表达的后果,使得整个课程流于形式而缺少实效。那么,如何灵活处理教材,将朗读、说话等综合表达能力的训练贯穿融合于普通话教学全过程,则是每个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以文章朗读为贯穿主线,整合教学内容,分步教学,循序渐进,做到:读准、读通、读懂、读熟、读美。
(1)字词正音训练环节。根据正音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选取朗读篇目中具有一定美感和启迪性的片段进行训练和指导。一方面达到了正音的目的,另一方面加强学员的识记,训练学员的整体运用。例如,声母教学中的正音难点是平翘舌音的分辨,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可以选取下面这段课文中让学员在多次练读,自觉区分平翘舌音。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丧失则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作品6号
教语流音变时,在课程导入部分可以选择一段涵盖比较全面的文章,指出学员的不足,激发学员的兴趣。如: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作品5号)
这么短短的一段话,却全面语流音变知识,而学员往往不了解音变知识,读得错误频出。通过师生对比朗读,引发学员兴趣,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将语流音变知识全部讲授完毕后,回头再请学员朗读,更加强了印象,对比效果十分明显。
在正音环节引入文章朗读,重点在于训练学员发音的准确度、流畅度,而不强调朗读技巧。其目的就是先训练学员的整体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为说话打下扎实的功底。这是一个读准、读通的过程,以发音准确、流畅为教学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语言能力的提高,功夫在课外。教师要在语音教学中,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课后布置朗读篇目,课间抽查并具体指导,给出分数评定,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课程考试总分,使学员高度重视,在平时的训练中,自觉养成用规范口语读、说的习惯。久而久之,滴水穿石,读、说水平会有明显提高。
(2)进入朗读教学环节,则重在有限的课时内培养学员对文章的感悟,训练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如句调、停顿、重音、语速等。教师要着力培养训练学员的感悟能力,内化学员的语言积累,熏陶学员的人文素养,提高学员的审美情趣。做到读懂、读熟、读美。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将朗读技巧的传授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调动情绪,激发朗读欲望,培养学员对文章感情基调的把握,正确处理语气。要求学员体会“因情运气、以气发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十六字口诀。教师自己要熟悉作品,将60篇作品大致归类,然后选出不同情感类型的代表作,引导学员分析、体会、感悟,初步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作品的感情基调。朗读说明性的作品,语气平和,语速适中。如作品31号《“能吞能吐”的森林》;盛赞类的作品,气息饱满,沉着有力,语速稍慢。如作品1号《白杨礼赞》;而表达对亲情、友情的认识和感悟类的文章,则是娓娓道来,语气舒缓。如作品33号《散步》;表达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则应气息饱满,语气舒缓,如作品18号《家乡的桥》。
其次,在总体把握情感基调的基础上,细化处理,着重训练语调(重音、停顿、语速)等,掌握有声语言的艺术美。以夏衍先生的名篇《野草》为例,在引导学员了解全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根据主题确定重音、句调、停连,并用符号标记,再让学员有感情地读出来。在绘声绘色的情境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看见笋的成长吗?↗你看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颗小草的生成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望地面挺,这是—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作品49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选择经典美文,采用范读、抽读、观看视频、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员融入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在对精美文章的反复朗读中,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和鉴别能力,提高语感的直觉性、整体性、情感性。这是一个读懂、读熟、读美的过程。
(3)在说话教学中贯穿朗读
朗读是说话的过渡环节,学员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章,整体表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后,在课时不多的说话教学中可以结合朗读作品进行拓展性说话训练。这个环节可以选择议论性哲理性较强的作品,以讨论的形式,锻炼学员的口语表达。教师可以从朗读作品中取材,联系说话题安排学员进行复述。比如读完《陶行知的四块糖果》(39号)和《我为什么当教师》(44号)后,让学员谈谈对教师职业的看法;读完《能吞能吐的森林》(31号)和《最糟糕的发明》(60号)后,请学员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读了《中国的牛》(57号),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等。这样,一方面是进一步熟悉朗读作品,另一方面化读为说,寻找语感,实现自然过渡。
总之,朗读教学应贯穿普通话课程的始终。任课教师必须用标准悦耳的语言吸引、感染学员,创设良好的朗读氛围;要熟悉朗读作品,善于整合教材,指导学员掌握口语表达技巧,言传身教,才能有针对性地改变学员的语音面貌,提高他们的普通话运用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王振存。论教师教育课程的优化策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 关英伟。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盲点——试论朗读教学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作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3] 毛力群。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看高师普通话教学[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1(2)。
[4] 湖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训练与测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成人普通话培训教学优化探析】相关文章:
初中作文评改教学优化策略探析08-03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优化路径探析08-19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管理主体探析08-16
小微企业物流管理优化探析08-18
优化教学反思08-25
优化教学反思03-04
员工培训体系优化设计08-17
优化教育培训情况报告08-24
中职英语情境教学探析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