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浅谈
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浅谈◎严 强
提问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平时听课就会发现,因教师随意提问而导致课堂低效或无效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一位美国教育专家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查。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有效的。”所以教师的有效提问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有效提问的特点
(一)指向性
有效提问指向明确,必须受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制约,为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如《我有一个梦想》一文,该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了解并把握演讲稿的语言特色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某教师教学该文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作者的那个“梦想”是什么?作者在说出梦想前先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布局?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饱含激情的高声朗读课文,并说说这样的语言有什么好处?这几个问题就紧紧扣住了文本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学中教者若适时地点拨引导,就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启发性
启,打开;发,拿出。启发式提问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生成新的认识,变苦学为乐学。如某教师教学《品质》一课,在课的中后段,教者抓住“我”最后一次到店铺和伙计的对话,先问:小说中两个“啊!”表达了什么语气和感情?应该怎么读才恰当?(原文中第一处“啊”是:“‘啊!’他回答说,‘死掉了!’”第二处是:“‘死掉了?但是上星期三我才收到他给我做的靴子呀!’‘啊!’他说,‘真是怪事。可怜的老头是饿死的。’”)学生依据上下文推断两个“啊”丰富的潜台词,反复试读比较,主动探究。接着教师又问学生:格斯拉是怎么死的?学生细读小说,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文中两个值得推敲的句子:“但是饿死——”“这样说,也许有点夸张——”和三处细节:从早到晚坐在那儿做靴子;所有钱花在房租和皮革上;经常断炊。从而使学生明白格斯拉是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下,为了做最好的靴子,最后劳累、饥饿、困窘而死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最后提出了本课的核心问题:你对格斯拉的哪一种品质感受最深?这里,两个语气词,两个问题,教师铺台阶,做启发,学生积极活动,师生合作,共同把教学推向高潮。
(三)整体性
有效提问具有连贯性、逻辑性,环环相扣,或逐步深入,或相互辅佐,既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习的内容,又能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语文教学论文 www.fwsir.com)如某教师教学《云南的歌会》,设计了三个问题:1.作者在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歌舞形式,请用简要的话语进行概括;2.这篇文章介绍了多种歌舞形式,条理却十分清晰,令人愈加感受到云南歌会浓郁温馨的气息,请认真阅读文章,说一说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3.三种不同的歌唱形式,为什么在作者看来有着不同而又一致的美,请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每种形式描写的侧重点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的领会。问题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问题2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文本的写作思路,问题3要求学生在前面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体会不同歌唱形式的动人之处,体会三种歌唱形式各自不同的美,并且都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里的问题设计科学合理,针对文本的教学重点、难点,整体性强,能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文本。
(四)巧妙性
一是指教者能抓住课文的关键,并围绕关键,设计出有序的问题,稳步推进教学。如某教师教学《岳阳楼记》,他抓住最能体现文章脉络的“异”字,设计了一组问题,展开教学: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什么不同?古仁人的思想感情和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文中是如何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文中为何要花那么多篇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这里,教者抓住一个“异”字,巧妙设计问题,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既能理解词句,懂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又能学习起承转合的结构艺术,可谓一举多得。
二是指提问角度最佳。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提问的角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很不相同。如某教师教学《春酒》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可否把标题‘春酒’改成‘家园’?”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问:“‘春酒’与‘家园’的关系是什么?” “《春酒》的标题好在哪里?”但“‘春酒’与‘家园’的关系是什么?”问得深奥,学生难以把握。“《春酒》的标题好在哪里?”问得宽泛生硬,学生无从下手,容易冷场。而“可否把标题‘春酒’改成‘家园’?”既具体,又贴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还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
三是指表述新鲜。以新换旧的表述方式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如某教师教学《祝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时,他并没有采用通常的问法——课文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而是问学生:祥林嫂死时是四十上还是四十下?学生一下子被发动起来,于是师生一起梳理小说情节中能显示年龄的时间词句,“第一次到鲁镇”“新年刚过”“第二年新正”“又过了两个新年”等等,最后加起来是三十五六岁,是四十下。这样提问,问法新颖,学生兴趣浓,既梳理了情节,又训练了他们的语言筛选整合能力。
(五)适度性
有效提问难度适中,既不过高,也不过低。难度过高,学生无语,难免冷场;难度过低,无益思考,表面热闹。有效提问,贴近文本,贴近学生,有思考价值,能引领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之中,吸收语言和思想的营养。如某教师教学《春酒》,他提出的第一个主问题是“课文里哪句话概括了母亲为人处世的准则?(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易中有难,思考的空间很大,需要独立分析的问题很多,比如如何理解“分寸”“留神”,如何把握“分寸”“留神”的意义等等。
(六)探究性
有效提问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能使学生面对问题,自觉钻研课文,深入课文之中,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具有探究意味的是钱梦龙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欲让学生理解“孀妻”“遗男”时的一个提问:“小男孩去挖山,他爸爸同意吗?”学生由寻找小男孩的爸爸进而发现他没父亲,于是“孀妻”“遗男”被学生盯住并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和语言环境中得到主动理解,阅读的主体性、探究性得到充分体现。
(七)开放性
即问题具有多向度、宽空间、深层次的特点,学生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系统化,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开放性问题没有明确的、标准的答案。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从而导致答案的多样化。开放性提问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教学《鸿门宴》时问: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有人说是妇人之仁,有人说是君子之度,你怎么看?这就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赞成其中的一种看法,也可以另有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在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多方面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二、有效提问的操作
(一)表述清晰
问题表述要明确、具体、指向清晰。应避免不规范和模棱两可的表述;应特别注意问题中指令性动词的表述,是要求学生理解、赏析,还是探究原因、阐释理由、说出评价,都要很明确;必要时需明确回答问题的范围、方式、目标。
(二)适当表扬
做好一件事情之后产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催化剂,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愿望。学生因为年轻,很容易将情绪带进课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度的鼓励与肯定,对他们的学习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对学生比较幼稚的回答,要深入发掘其中的亮点,大方地对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就算学生的回答不太正确,教师也不应该直接对其进行否定,还应对他们敢于回答问题的精神进行赞赏。
(三)重视过程
课堂提问,得到答案不是目的。通过提问,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才是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
(四)时间充分
要让学生展现思维过程,就必须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等候一定的时间,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准备,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课堂提问才会有效果。
(五)面向全体
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兼顾差异,而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法也不同,这就要求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带来的层次性。在有难易层次区分的问题中,基础性的问题可以选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一般的问题选择中等生来回答,而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选择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回答,这样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人人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心态良好
即教师和蔼可亲,不给人以距离感;有民主的作风,不唯我独尊,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处处以人师自居;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答问,不优待某些学生,偏待大部分学生;注意非言语行为对提问效果的影响,如走进学生中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近距离感;用目光、手势给学生以鼓励等。教师心态良好,能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恐惧心理,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严强 江苏省宝应县中学 225800)
【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浅谈】相关文章:
浅谈历史课堂中针对提问对象的有效提问08-22
浅谈小语教学中的课堂有效提问08-20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说话训练08-25
浅谈课堂提问的方法08-2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训练08-23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08-20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教学论文06-08
浅谈跳绳在小学体育课中的有效运用03-23
如何设计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提问08-20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