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让语言艺术走进语文课堂

让语言艺术走进语文课堂

时间:2022-08-17 10:20:52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语言艺术走进语文课堂

  让语言艺术走进语文课堂
  
  ◎吴明慧
  
  含情、蕴美、幽默是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境界,语文教师应该以此为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让语言艺术走进语文课堂。这对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言美学情趣,启迪学生智慧,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位教师走上讲台,有庄重的仪表,有文明、礼貌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准确、丰富、生动的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语文教师,注重词汇的丰富、跌宕、幽默、富有变化和感染力,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如沐春风的感觉。由此看来,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一项艺术,它的艺术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含情
  
  “情者文之径”,情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人世间多姿多彩的情感在这些课文中充分地展现出来。如《背影》中的父子情,《回忆我的母亲》中的母子情,《最后一课》中的爱国情,《乡愁》中的思乡情,《我的老师》中的师生情……作为教者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先天”优势,运用饱含情感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内容,体味文中的情愫,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具体做法:
  
  (一)导语激情
  
  导语是一堂课的序曲,序曲弹奏好了,下面的乐章才能华采。导语的类型有许多种,饱含感情的导语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如教《给巴特勒的信》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世界建筑史上,有一座最神奇、最辉煌、最宏大的建筑,这就是我国的圆明园。这里有玉石奠定的屋基,雪松的梁架,铺满锦缎的墙壁,缀满宝石的家俱……这里有一幢幢楼阁,一座座花园,一眼眼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飞翔其间……这座恍若月宫的建筑,就是圆明园!我们没有见过它,而且永远也见不到了!100多年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大肆劫掠财宝后放火烧毁了它!这是中国人民的奇耻大辱!今天就让我们在雨果《给巴特勒的信》中重温那段屈辱的历史……”果不其然,这则对圆明园的美景饱含赞美,对圆明园被毁饱含义愤情感的导语在学生间引起强烈震撼,很多学生谈起自己游圆明园废墟的感受,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之中,与雨果的感情产生共鸣,课上得很成功,而且爱国情感得以升华。归结这堂课的成功,都是导语激情的作用。
  
  (二)析文传情
  
  丰富的情感因素是教材中所固有的东西,然而中学生由于受阅历和经验的限制,往往感受不到文中深层次的情感震撼,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融自己的切身感受于讲解中,把课文中的情感源源不断地传达出来。
  
  事实上,教师作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中介”,在深入钻研和具体讲授教材的过程中,心灵必定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情动于衷,心起情波,关键是我们要善于抓住这种情绪的变化,用不同的语气声调,用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情感语言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以求感染学生。于漪老师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在学生心中弹奏爱国主义的最强音,她一方面以文中情激学生心中情,另一方面以自己胸中情点燃学生的爱国火焰。特别感人的是她谈到了一段亲身经历:“七七事变”后,小学即将解散,她将永难忘怀音乐教师教唱《苏武牧羊》一曲……这一课于老师把自己的经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溶入了讲解之中,交流感受,叩击心弦,传情激情,真正做到了“怀情而教”。
  
  二、蕴美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山川,有的歌咏花草;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咏善良,有的歌咏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奸佞;有的鞭笞黑暗,有的鞭笞虚荣……语文教师要怎样通过语言把这些内容传达出来呢?
  
  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朗读示范作用,用声音再造美。海德拉尔曾说过:“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时要注意声、韵、调的和谐美,轻重缓急的节奏美,以及传情达意的表现美。在诵读的语境中,伴随着自如的声音、悦耳的语词,生动的语言,教师力争将那深邃的思想内涵、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同时送入学生的心田,激荡他们的胸怀,陶冶他们的性情,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升学生的情感境界。《春》这一课,教学目的之一是朗读训练,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发挥自己朗读的特长,进行了全文范读。在范读“春雨图”一段时,放慢语速,使语调尽量亲切柔和,在舒缓的节奏中再现春雨细密柔情的特点。学生听后会倍受鼓舞,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筛选、锤炼语言,力求用最精当、优美的词汇来表情达意,避免罗嗦、平淡。至今,一位古典文学教师是这样讲解《凉州辞》的: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之巅,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之间。戍边的兵士啊,你何必吹着羌笛奏起哀怨的《折杨柳》?要知道,连那温情的春风都不愿跨过玉门边关!这样的讲解,你又怎能不说它仍是一篇美文呢?
  
  语文教材为语文教师准备了美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精美的形式——教学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否则有血有肉的人物就会变得呆头呆脑,山川不再有灵气,花草不再通人性,传神的描写被肢解成修辞或习题,意境也就不会再有优点,这样下去语文教学的吸引力何在?
  
  三、幽默
  
  幽默的语言是教学的添加剂、润滑剂,它是一个语文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做到有目的地借助幽默语言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就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活跃气氛,使学生在谈笑间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如教学《守财奴》一课,在分析葛朗台临终前仍然坐在密室前守着财宝这一情节时,教师用“葛朗台仍坚守工作岗位”这一诙谐的语言来形容,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在笑声中,我们更真切地认识到了葛朗台守财奴的鲜明性格特征。少年的往事大都忘却了,但那笑声里得来的知识却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记忆里。
  
  有文章指出:“一些例证说明了,幽默并不影响直接知识的获得,但几个星期之后,学生从讲授时所运用的幽默中却有意识地记住了更多的概念。”由此可见,教学使用幽默的语言作用何等巨大。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伟大的文学家常被人誉为“语言的巨匠”。语文教师是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者,理应自觉地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力争成为语言的“行家里手”。然而目前不少语文教师课堂语言仍存在问题,比如随意性的口语较多,句式松散、不完整,不畅达,“嗯、啊”不停,这样的语文课听起来干巴巴的,难以引起学生兴趣。针对这些情况,语文教师首先要向语言经典学习,多读书,多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另外,在备课时,把“备语言”作为备课的一项重任,尤其教学语言有问题的教师,有必要把自己课上要说的话写成稿,背下来,这虽然是个笨办法,但坚持去做,语言的条理性、生动性都会得到提高。
  
  含情、蕴美、幽默是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境界,尽管达到这样的水准不是一日之功,但语文教师应该以此为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让语言艺术走进语文课堂,这对于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言美学情趣,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吴明慧 黑龙江省绥化市教育学院 152000)

【让语言艺术走进语文课堂】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08-22

开场白的语言艺术03-01

谈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作用08-25

语文课堂教案02-24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08-24

让美永驻语文课堂08-22

生态语文课堂论文08-22

语文课堂的根在何处08-22

质朴有效的语文课堂08-20

语文课堂活动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