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以某小学课堂教学为例作者/吴 璀
摘 要:“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当堂训练 即时巩固”的课堂改革模式经过几年的推行,在某小学的中高段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课堂实例为研究角度,从任务设计、时间把握、组内分工和教师指导四个方面概括了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对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分析
目前,“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当堂训练 即时巩固”的课堂改革模式经过几年的推行,在某小学的中高段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和教师们的交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因此愿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所学校的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相比传统的教师集中授课形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情况的关心,并能提高学生个人的自信心、人际关系、社交能力、时间控制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同时增加了知识的使用机会,能加强沟通,改进师生、生生关系。
一、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强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中,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笔者经过梳理,表述如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不合理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能不能正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当学生明白任务是什么时,才能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在访谈中问到在什么情况下考虑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某教师说:“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会有很多种想法时(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很简单的问题,在一起合作是浪费时间,学生不会喜欢的。”一位数学教师说:“有不同思想撞击的情况下,不同思维、不同观察视角下学生得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情况下,这就需要交流,这个时候比较适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教师已基本明白在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在课前设计小组合作任务时已经注意到要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是什么环节都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但有些任务的设计还是不利于学生小组开展合作活动。
案例一:北师大版四年级音乐《上行与下行》
这是一节乐理知识课,要求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歌曲来判断上行与下行。当学习到上行时,教师要求学生翻开书第12页,请小组内学生自己创编一段上行或下行的乐句,写好之后在小组内唱一唱、拍一拍。
创编开始,很多学生一直盯着书看,只有几个学生明白要怎样做,开始动笔。交流时教师只让一个小组在全班范围内展示,这个小组也是磕磕巴巴,好像不能完全理解题目,教师接着又请一位学生来把创编的要求说一说,这名学生的表现明显好于前一组。
教师宣布让小组开始讨论时,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个题目,一直盯着黑板,没有小组讨论的行动,教师也没有发现这个题目对学生来说好像太难了,只是催促说:“快点儿,快点儿,小组讨论一下。”
教师给出的这个学习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太难,首先,创编的环节过不了,后面的在小组内“唱一唱、拍一拍”也就无从下手,更谈不上小组展示、师生互评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把握不当
从听评课反应的情况来看,教师对小组合作活动时间的把握不当主要有三种情况:
1.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大部分教师在宣布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没有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一些反应缓慢的学生还没有想到怎样做,就被反应敏捷的学生“带跑”了,时间一长,可能就会导致这些反应缓慢的学生形成惰性,不积极思考,不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没有自信心。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过短
部分教师不能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活动的时间,为了能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当学生还在激烈地讨论、交流时,教师就强制性地结束了小组活动。
3.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过长
部分教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过长,学生交流完毕之后不知如何安排剩余的时间,于是在小组内嬉戏、打闹,做一些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
(三)组内分工不合理
小组内合理的分工即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负责完成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小组的任务。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非如此,小组内分工不合理的现象时常发生,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小组内无分工
很多合作小组内没有分工,教师宣布活动开始,组内成员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你一言我一句,各说各话,场面十分嘈杂,根本听不清彼此在说什么。主要集中在中段,活动一开始,小组的成员都在发言,毫无秩序,不知道彼此在说什么,没有小组长或秩序维持员来协调大家的发言顺序,而到了活动的后半截,小组成员要不各说各话,要不就是无关行为,小组的合作活动是无效的。由此不禁想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小组在发言时应该形成了一定的顺序,每次由谁先发言,接着是谁等等,应该已经形成小组活动的一些规则。
2.小组内分工不全
在有些合作小组中,并非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而是只有少数几个人有角色、有分工,剩余的小组成员则没有相应的分工。
3.小组内有分工无合作
还有的小组内是有分工的,在很多的课堂中,教师把分工的权力交给小组长,组员先说自己想做什么,然后由小组长协调、分配组员的各项任务,这种方式很好,但由于小组长或成绩优秀的学生的霸权,开始合作活动后,情况则不一样了,这些学生一人多职,忙得不可开交,其他组员则身无一职,轻轻松松,无事可做。
(四)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指导不够
教师在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当小组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需要教师恰当地指导,通过对各小组合作活动的指导,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掌握状况如何。但是在有些课堂中,教师对小组合作活动的指导是不够恰当的,还有的教师只注重指导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合作意识、合作技能等方面基本不予以指导。课堂中,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都能反映出来,在小组活动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合作技能方面只会稍微带过。
案例二: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
作为练习课,教师既能放手让学生练习,又注重在知识形成中的引导,能让学生在联系中概括出求算圆面积的几种情况:利用半径、直径、周长求面积。
其中有一道练习题:估一估半径是1米的圆有多大?大约能站几名同学?半径是10米的圆有多大?大约有几个教室那么大?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题目,先是在全班范围内提问单个学生,后来教师可能觉得内容太多。单个学生自己练习太吃力了,因此要求小组一起合作,讨论这道题的难点有哪些。
10秒钟过后,学生说不知道1米的圆究竟有多大。
提出问题之后,教师没有再把问题交给学生,而是直接请了一名学生上讲台,请全班其他学生想象1米有多长。再自己估算。
面对站在讲台上的学生,教师告诉学生他大概有1.5米,但学生是站着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不能将其转化为半径是1米。
如果教师给予小组及时的指导,发现问题之后,指导学生分步骤,先讨论清楚半径是1米的圆自身有多大,一个人站着需要占多大的面积,再用两者相除,进行估算,那么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就能给学生搭建起学习的脚手架。
二、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问题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其原因,本文重点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模式探索不够,培训不足
目前,无论是全体性的通识培训还是每周一次的组内教研,我们都只是泛泛地要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对于小组合作的具体理念、模式等培训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培训还停留在对课程纲要和课程标准的解读上,因此它很难与实际学科相结合,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相结合,教师也很难把一些理解转化为实际的东西。因此,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只能是单纯地模仿。
目前,这所小学的教师正在一步一步地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怎样指导,只能是发现一些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改进措施,逐步积累实践经验,进展缓慢。如果教师真正理解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那么在课堂实践中就不会那么被动,教师就会知道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自己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指导、怎样指导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二)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是课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师的每一个举措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程度。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接受与否、理解程度等因素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首要因素。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得不深刻、不全面,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甚至有些小组活动不是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可见,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被教师愉快地接受并在课堂内取得实效,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让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个合理、准确、深刻的认识。对小组合作学习内涵的理解是教师在课堂中应用的前提条件,理解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之后,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应用,而不是生搬硬套,这样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
(三)现代学生缺乏合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我行我素,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机会,不愿与人合作,在小学部,学生刚刚接触小组合作,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指责和埋怨,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很难关注别人的意见,而只是关注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这种缺乏合作意识下的合作,背离了合作学习的本质,使学习小组内缺乏合作的氛围。
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等素质是一个从少到多、逐步发展的过程。在低年级,学生刚入学,还沉浸在“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中,很少有合作的观念,在教师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以自我为中心,很难与其他组员沟通、倾听他人的观点,又由于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不高强特点,与小组合作学习无关的行为时常发生,这都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四)学生缺乏合作技能,不会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合作的技能和技巧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学生的合作技能主要包括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吸收与保留意见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有些学生既信任合作学习又愿意合作学习,但并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如,有的学生讨论分工就花很多时间,自主学习后的讨论,往往你一言我一语,磨磨蹭蹭,慢慢腾腾。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的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冲突。有的小组也有分工,小组长、督察员、发言员等,但他们没有各司其职,工作很混乱,他们没有掌握自身职责的工作技能,不知该干什么。还有的学生因为年龄特点,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在小组合作的时候做小动作,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或过于喧闹,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五)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不得不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某小学,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农村生源,他们淳朴、能吃苦,同时,也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习惯于讲座式课堂教学。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学生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选择不主动发言。还有部分学生只顾自己思考,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活动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学生自身的这些差异,也给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增加了合作学习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18-321.
[2]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柴志芳。“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J]。宁夏教育,2003(04)。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五小学校)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相关文章:
议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论文04-24
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25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08-24
论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08-18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03-24
“9+3”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