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浅谈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浅谈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时间:2022-08-18 09:33:58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浅谈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彭阳县白阳镇中心学校张士玉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7-0026-0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优劣。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实现,因此,当今的教育界已有一个共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搞清楚素质教育的内涵。简言之,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倡导者认为文化素养是一种基础性的素养,对于其他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文化素养的形成就离不开语文课程的学习,这是语文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2011 年板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其他课程的学习离不开语文知识,一切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都与语文息息相关,所以语文课程学习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就显而易见。那么如何看待语文课程学习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呢,使我们从事语文教学者应当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及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意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语文是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基础课程。教学生识字,教学生理解词句,教学生说话写句子,教学生阅读,教学生习作,这些都是语文课程所涉猎的内容。语文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字词句段),而且要求学生学习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重要区别,在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语文学得好,语文知识内涵深厚,对于学好其他课程,掌握科学知识,成为建设祖国的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看来,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更是不可怠慢的任务。语文意识如何培养,应该在传授知识时加以渗透,向学生讲明白,学习语言文字的目的在于运用。一方面是把学到的基础知识,通过自己的内化加工,用已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表达出来,也就是本课程中运用,可称为内化;另一方面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其他课程。比如解答数学应用题,就要理解题目表述的条件和问题,再分析理解,然后理化出解答方法。还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物理、化学等课程,还是高科技领域,都离不开语文。比如,电子计算机已遍布现代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真可谓无处不有,但归根到底,还要用语言文字表达人们的意愿,这些内容均可以称为外延。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意识才能得以培养,素质教育才能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得已显现。
  
  二、根据课程特点,培养做人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地人生态度,应该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这门课程,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传授的辨证与统一。语文的内容和形式是密不可分的,当学生认识课文的时候,接受的不仅仅是文章的形式——语言文字,同时也接受文章的内容——观点和情感(即思想教育),语文课程,不只是讲授语言文字,读写知识的范例,同时也是思想教育的材料。比如一句话、一段文字、一篇文章,形式上是语言文字的表现,实质上总是有一定的思想内容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对内容的反映。因此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同时,注重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内在联系,正确的把思想教育与语文知识学习结合起来。而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如何做人也是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渗透不正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吗?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语文课程中的范例不胜枚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特点,及时捕捉课文信息,把素质教育渗透于语文课程学习之中。比如学习《王二小》、《刘胡兰》、《我的战友邱少云》一类课文后,教育学生懂得英雄人物勇敢、守纪、无畏的品行。明辨事理,把这些品质内化,升华为自己应具备的品质。学习《草船借箭》、《将相和》、《金色的鱼钩》一类课文后,教育学生做一个机智勇敢、舍己为人的人。同时教育学生学会与人共事,要以诚相待、肝胆相照,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是素质教育的精华。……因此,语文课程中的课文都是有美好思想教育内容,只要善于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就可以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同时,对学生实现素质教育。
  
  三、把握课程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内涵,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要渗透于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之中。创新是一种能力,能力靠培养,靠学生自己的悟性,具体地讲,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获得能力。而学生的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创新能力也要教师的指导、培养才能形成。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把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比如,我教《草船借箭》一课时,按“由‘因’导‘果’式的分析方法,得出前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后果是:“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而讲《将相和》一课时,我却按“究‘果’溯‘因’”式的方法,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问:廉颇为什么事负荆请罪?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经过一番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廉颇之所以负荆请罪,是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屡次立功,职位骤增所致,还因为他的忍辱相让,顾全大局。
  
  至此,课文中的两个人物特点已跃然学生脑中,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做人的方式。这一教学环节,教师有意识的创设一个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氛围,学生则从这课的学习中,学会了逆序分析课文的方法,(即“由‘因’导‘果’”式,变通为“究‘果’溯‘因’”式)。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创新,创新能力不是循规蹈矩,而是求异标新。让其把这种学习方法内化为能力,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学习之中。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这种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把握语文教材特点,因课而异,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真正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力发挥自己创新能力的时机和环境,适时的进行素质教育。
  
  总而言之,语文课程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基地,只有把语文课程的学习与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语文意识,具有如何做人的素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浅谈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08-20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03-31

浅谈职校的素质教育08-18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08-22

浅谈政治素质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08-18

浅谈素质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论文(通用6篇)05-13

浅谈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08-24

浅谈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通用7篇)07-27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08-18

在小数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