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化学论文>挖掘科学故事中的情感教育

挖掘科学故事中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2-08-18 13:43:06 化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挖掘科学故事中的情感教育

  挖掘科学故事中的情感教育
  
  文/杨瑞柱
  
  摘 要:化学教学不能仅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更要渗透在教学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化学史;科学故事;情感教育
  
  在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其独特的意义。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兴趣、意志、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不时介绍一些知识的背后所蕴含的故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有时更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有的甚至比单纯教授知识更有意义。科学本身就有其内在美感,科学故事更有其特殊的吸引力,化学教学中如能穿插一些有趣和富含韵味的科学史实,更能增添它的亲切感和生动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化学不再是纯粹而枯燥的一门学科了。想想我们上学时,教师课堂上所讲的生动的故事至今印象深刻,平添了多少学习的欢乐,叫人难以忘怀。我们在教学中,适时地穿插一些故事,定能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在讲硝酸一节内容时,可以讲述玻尔巧藏诺贝尔奖章的故事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王水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面上。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尔返回祖国,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无穷的智慧,也教育着我们要做一个有骨气、爱国的人。
  
  二、在讲合成氨时,可向学生介绍哈伯的功与过
  
  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发明合成氨的方法而获得了诺贝尔奖。赞扬哈伯的人说:他是天使,合成了氨,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途径,为人类带来丰收和喜悦,是用空气制造面包的圣人;诅咒他的人说:他是魔鬼,帮德国在一战中实施了毒气战,给人类带来灾难、痛苦和死亡。通过对战争的反省以及为了改变大战中给人留下的不光彩印象,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并积极致力于加强各国科研机构的联系和各国科学家的友好往来。他的努力,最终得到了科学界对他的谅解,同时使他的威望日益增高。哈伯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知识只有造福人类才会为人们所敬仰,当人犯错误时,更要及时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得到他人的认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三、在讲铝的知识时,可向学生讲述铝的冶炼史
  
  铝在过去是比黄金还要贵重的稀罕物,英国皇家学会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不惜重金制作了一只铝杯,送给了他。拿破仑三世宴会上也曾向贵族们炫耀自己的铝杯。为了使它也能走进寻常百姓家里,许多科学家不断探索新的合成方法。而尤其以霍尔和厄鲁尔发明的炼铝法最为成功。这两人一个在法国,一个在美国,几乎同时不同地点发明了同一种炼铝法成为科学史上的奇谈,学生不仅也为霍尔一生为科学求索的精神所震撼,更为两人同年出生、同年去世的离奇身世所叹惋。
  
  四、在介绍放射性同位素时,可向学生讲述第一个用手掰开原子弹的科学家——斯罗廷
  
  斯罗廷是加拿大核物理学家,曾参与二战时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在一次实验中,轨道上突然有两块铀发出了可怕的眩光,眼看就要滑到一起。在常人看来,这也许是一个极小的意外,但是,这位科学家明白,从物理学的原理分析,两块铀合成一块大于临界质量的铀时,就会发生爆炸。在这电光火石的瞬间,他以大无畏的精神,用手掰开了原子弹,挽救了一场即将发生的灾难,最终却因辐射过重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科学的求索道路上还有许多科学家不畏生死,不求名利,执著追求,正是他们的奉献推动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
  
  五、格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明人格利雅年轻时却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在一次舞会上,格利雅诚心邀请一位女士跳舞时,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一句“我最讨厌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深深地刺痛了他,敲醒了他21年醉生梦死的灵魂。从此他废寝忘食,发愤苦读,经过整整两年的努力,不仅补上了以前荒废的学业,而且作为插班生考入了里昂大学化学系。他异常勤奋,短短8年,成为出类拔萃的博士,5年中发表200多篇有机化学论文,且都达到了一流水平。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1912年经世界化学家权威的精心评选,瑞典科学院决定授予格利雅诺贝尔化学奖,实现了格利雅多年来的夙愿。他的故事更有启发意义,使学生深刻懂得浪子回头金不换、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不仅许多科学家的事迹耐人寻味,许多知识的产生过程也有教育意义。如,凯库勒受到梦境的启发推理出了苯环的结构,看似偶然,其实是在于他前期不懈地努力,最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才获得了灵感。要教育学生,没有付出辛勤的汗水光靠做白日梦是不可能收获成功的。又如,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在留学期间成绩优异,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励精图治,为了国家和民族振兴,与杰出的爱国实业家范旭东一起成功地解决了制碱过程中一系列化学工艺与工程技术问题,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再如,我国化学家黄鸣龙在做有机实验时,正是凭着一贯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对细节不放过,对失败不放弃,才发现了新的有机还原法——黄鸣龙还原法,并被写入各国有机化学教科书中,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
  
  像这样的科学故事,只要我们善于发掘,还有许多,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课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当然,教师在讲述这些内容时,也要注意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对教学的重点产生干扰,要根据课堂要求灵活取舍,更要收放自如,和教学的整体性融为一体,从而使教学目标的落实达到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付成兴。如何将化学史知识渗透到化学课堂教学中[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2(04):107.
  
  [2]唐小英。浅谈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5):278-279.
  
  [3]赖微娟。入手化学史实启蒙化学教育[J]。科教文汇,2012(07):125,128.
  
  [4]孙智昌,白丝木。创造发明1000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作者单位 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

【挖掘科学故事中的情感教育】相关文章:

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08-20

教育教学中的法宝——情感交流08-24

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08-21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08-20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8-24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08-22

特殊教育学校艺术教育中扬长教育理念的科学渗透08-24

生活中的科学08-30

新课程中初三化学教学与情感教育08-22

成长中的故事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