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文预习,从何处出发——以《桥》一课教学为例
课文预习,从何处出发——以《桥》一课教学为例辛晓明
一、从单元导读出发
单元是一个整体。同一单元内的课文,在单元主题目标的达成上,或互为补充,或互为学用,总体目标一致。教师不能没有单元整体意识,学生的学习同样需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因此,预习课文从“单元导读”出发十分必要。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单元导读中写道:“本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了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要入境人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本组课文的预习信息:1.读课文时运用见文字想画面的方式,进入课文情境,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2.把感动自己的地方划记、批注出来:比如写了什么(概述主要内容),怎样写的(从词句短篇的表达特点去思考),以及为什么这样写(思考这样写的妙处);3.搜集可歌可泣的相关故事。预习导读,破解“密码”,最初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能主动了解单元目标,合理安排自己的预习活动了。如果有兴趣和时间的话,也可超越以课为单位的常规预习方式,将整个单元联系起来做分项(把握主要内容类,批注类等)预习,这对学生形成相应能力不无好处。
二、从词语盘点出发
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是本组精读课文里必写必记和必读必认的词语,是字词书写与积累的底线。精读课文的附录是以单个汉字的形式出现,预习时将词语盘点里的相关词语结合过关,更符合“字不离词”的原则。
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把相关生字词从课文里圈出来,读准字音,分析汉字特点,动笔书写,运用以前学过的方式识记,听写过关,以及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可以自主完成的字词预习。《桥》这一课,容易读错的字是“势不可当”的“当”,它与另一个成语“势不可挡”意思相同,容易误会;易错的字是“祭奠”的“奠”,中间“酉”容易漏写一短横,“豹子”的“豹”左边也容易误写成反犬旁;笔画较多的汉字不少,需要重点注意笔画的疏密避让。进入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不少汉字的认读、识记、书写方法,先学后教是基本策略。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以检测的方式落实,重点指导个别易读错、误写的汉字,这是培养高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然理念。
三、从课后习题出发
小学语文课本在精读课后都安排了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练习题,这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凭借,也是学生预习的抓手。《桥》这一课,课后有三道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3.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如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预习时,学生先读通,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按照要求做批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自己解决;他还可以思考得更深入、全面,比如关于大雨和洪水描写的好处,可以从修辞、铺垫衬托、简短的遣词造句切合当时氛围等多个角度去思考。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学生往往浅尝辄止,思路还没打开便被“叫停”,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反之,学生思考深入,即使是错的,却是教育的绝好着力点,学生成长的最佳生长点。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明白:不懂的时候尽量思考,思考之前不能看任何参考书;不然,深阅读的策略只能收到浅阅读的效果。
(作者单位:长沙市雨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课文预习,从何处出发——以《桥》一课教学为例】相关文章:
何处为家作文09-08
课文“例”当先 作文巧迁移04-28
语文真课堂的构建 ——以故事教学为例05-02
文言文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以《童趣》为例05-14
例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教学为例08-24
以桥为话题的作文08-20
以桥为话题作文11-25
《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02-28
家乡桥为话题作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