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读、思、写”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读、思、写”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8-18 21:17:44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思、写”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读、思、写”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文\宋玉凯 陈尊华
  
  摘 要:近年来,各地提出了多种改革语文教学的方法,经过实验、分析、比较,可以看到“读、思、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系统的阅读分析过程,它使学生在阅读赏析中做到了有章可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和表述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思考、写作的能力,又完成了学生对一篇文章的整体学习。
  
  关键词:改革语文教学;“读、思、写”;阅读分析
  
  随着教育教学形势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越来越重要。采用“读、思、写”教学法教学语文,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有利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下面,我就一篇课外阅读《白杨礼赞》为例谈谈。
  
  读,教育家段力佩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法中,主张“读读议议,讲讲练练”,首先提到的就是“读”。在教学中的“读”,任何人都知道无非就是读课文。然而,它在语文教学中却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首先,阅读能借助语言文字符号对表述的事物、现象等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达到对其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把握文章的思想。其次,文字优于口语,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第三,阅读是摄取知识的最基本地途径之一,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并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增进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在阅读《白杨礼赞》时,我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去寻找个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去思考内在的联系,去发现起连接作用的过渡段。如,第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提出全文的主旨,引起下文。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写作者在高原上的所见与心情。写出了高原的雄伟气魄,起到了为写白杨树作铺衬的作用。第五段、第六段,写出了白杨树的外形,赞美白杨树的形象和品质的美,为深化主旨、创造象征意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七段、第八段,以树比作人,点出了象征的含义,深入本质,加深了主题,开辟出了新的境界。第九段,用楠木作对比,斥责贱视民众的、顽固退缩的人们,再次赞美白杨树,重申主题,回应开头的作用。这样利用阅读,使学生对文章作了深刻地理解分析,达到了读的效果。
  
  思,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思”是无法想象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把搜集来的信息用大脑进行分析,将分析后的信息重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信息链将其储存起来以备用。在阅读《白杨礼赞》时,我让学生理解“作者在开头交代了本文的抒情线索后,接下去却大写高原雄伟的景色,让人陶醉于它那辽阔和雄伟之中。这与写白杨树有什么关系?”这时学生调动大脑从“读”搜集来的信息中,调出这方面的内容,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借助后文中提到的白杨树的外形和气质两方面的内容来思考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思”正如电脑一样将输入的各种信息加以分析整理,输出更精彩的产品。因而,在“思”这个过程中,是学生对文章内容全面辨析的过程,更是对学生思维创新的培养的过程。
  
  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写是学生将储存在大脑的中分析整理好的信息用系统、详细、精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正如电脑把输入的信息加以分析整理后输出一样。在《白杨礼赞》中,让学生概况段落大意时,学生毫不费力地准确地表达出来了。这正是因为,学生通过“读”“思”储备了大量的知识。通过“写”,又一次让学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读、思、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系统的阅读分析过程:信息吸收—信息分析整理—知识释放,它使学生在阅读赏析中做到了有章可循。这样,“读、思、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和表述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思考、写作的能力,又完成了学生对一篇文章的整体学习。
  
  参考文献:
  
  [1]雷忠学。数学素质教育和建构主义教学[J]。铁道师院学报,2000(01)。
  
  [2]侯新杰。科学教学的建构主义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作者单位 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中学)

【“读、思、写”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相关文章:

任务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03-24

试探初中英语张思中教学法08-23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愉快教学法08-20

在法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08-27

谈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08-21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08-25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08-23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6-07

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08-23

刍议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