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英语课堂上高中生小组学习与学习动力的简单调查
关于英语课堂上高中生小组学习与学习动力的简单调查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 李 晶
引言
很多学者都提出将学生放在小组中学习有利于他们相互促进,认为分组学习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Badger, 2010;Dornyei,2001;Dornyei,2003;Grenfell,1999)。本篇文章通过一篇问卷调查,试图证明在英语教学中,分组学习的优点,同时,也试图寻找其不足之处,尤其在中国课堂这一特定文化背景之下的不足。
调查方法的设计
本篇设计的目的在于找出中国中学生作为外语学习者对于小组学习的态度:他们是否真的认为小组学习在提供学习动力方面真的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们是否将同龄人之间的竞争看得过重而有可能对小组学习产生负面情绪?
本篇文章的调查方法是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的涉及对象是高一学生,参加人数是38人。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他们的性别以及中考成绩;第二部分是11项陈述,要求学生们选出他们对于这些说法的态度。之后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即每项陈述的每个选项被选择的百分比都计算出来,从而展现学生们观点的分布。
这11项陈述也可分为4部分。前4项询问的是学生关于竞争的态度。第5和第6项关注的是学生对于组员之间更正错误的态度。第7到第10项针对的是学生如何看待组员之间任务的分配。最后一项则是有关学习动力很足的组员对其他同学的影响。
调查方法设计的原因
Dornyei(2003:1)指出提问题可能是了解他人想法的最有用的方法,那么问卷调查毫无疑问就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同时,Dornyei(2003:9)也指出调查问卷还是相对省时省力的一种科学调查方法。Dornyei(2003:10)进一步指出,调查问卷是一种“多面的”调查方法,因为它能够“在各种情景各种主题住下用来调查各种人群”。这也正符合本篇文章的调查对象,因为每个学生的背景、学习基础都是不同的。
本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的原因如下。一方面,在小组中必然要合作才能称作小组学习。因此,问卷中涉及了一下学生对于其他组员的看法以及他们对小组任务分配的想法。另一方面,由于高考的重压之下,学生们之间存在竞争。这样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于合作与竞争的观点。
调查发现及启示
参与问卷调查的38个学生中,从他们对于分组学习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们都喜欢以这种方式学习语言。在对于竞争对手的看法上,他们中只有7.9%的人认为别的班级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但是认为本班同学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这个问题上,同意率高达47.4% (其中,39.5%的人同意,7.9%的人非常同意)。
学生们的反馈或许可以给外语教师这样一个启示:分组学习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外语教师或许可以建立同龄人相互教学的一种语言学习文化。Cortazzi 和Jin(1996:169)这样定义“学习文化”,它是“在特定框架下的期待、态度、价值观和信念所设定的语言行为”。既然学生将同班同学当做竞争对手,那么对于外语教师来说,就可以鼓励他们在同一个小组之内相互学习,而非让他们相对独立地学习语言。他们可能会更加能够注意他人的优点并能吸收这些优点,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同时,在对第11项陈述的反馈上,68.4%的学生认为他们能够被其他认真学习的同学影响。这也能够证明在小组中,同伴间的相互竞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
第5和第6项陈述针对的是学生对于纠正同伴错误的态度。这两项的反馈有点出乎笔者的意料,因为在第5项上,仅18.5%的学生认为指出他人的错误是好的;但是在第6项上,高达57.9%的人却又认为指出他人的错误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从本调查来看,教师在进行小组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会较小,因为学生们虽然不太愿意指出他人的错误,但是也不认为别人指出错误是不友好的,这可能在组员之中会造成较小的冲突,也有利于组内凝聚力的保持。
根据对第7项到第10项陈述的反馈,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会在组内作出相应的贡献,但是很少人(仅5.3%)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这种现象可能跟中国课堂这一特定文化背景相关,并且也得到了Cortazzi和Jin(1996:189)的证实。他们指出,“中国学生勤奋、友好,但是比较被动。”中国学生会有一些好的想法,但是不愿意讲出来。这当然跟中国相对保守的传统文化相关,但是这也跟中国学生在语言学习上缺乏自信有关。因此,笔者认为,外语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Dornyei 2001:89-97)。
提供多种机会给学生,鼓励他们勇于表现自己;
将一些活动难度降低,使其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而不是设置一些偏难的话题,使得小组话语权完全在基础较好的学生身上;
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你的努力和优势老师都是看在眼里的;
不要比较各个学生;
尽量控制考试难度及频率;
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学习与交流的方法。
本篇调查的不足
总的来说,本篇调查研究证实了小组学习在外语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教学方法。但是,本篇的一些不足也是不容忽略的。
不足的一个方面在于问卷调查这一调查方法本身的缺点。Brace (2008:195)指出,调查问卷本身存在着“社会期许偏见”,即参与者会刻意地表现得比自身好。尽管本篇问卷调查是匿名进行的,但是笔者认为由于学生们知道这是老师进行的一次调查,仍然会选择一些使自己看起来比较符合老师要求的选项。此外,Dornyei(2003:13)也指出,在做问卷调查的时候,参与者会或多或少地进行“自我欺骗”。这一问卷调查的固在缺点也容易造成数据可信度的下降。比如对第11项陈述的反馈,即是否容易受到学习动力较强的同学的影响,高达68.4%的参与者同意这一说法。而根据自己的学习以及教学经历,笔者认为学生更容易被说服去玩耍而非去学习。
本篇研究另一方面的不足在于参与者的选择上。首先,38个学生相比起全中国数十万的中学生而言,是很小的一部分,他们可能尚无法代表所有中学生。他们的反馈是可信的,但是不能扩展到全国中学生身上。另外,本篇调查的参与者们都是来自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他们的中考成绩良好率接近74%,因此他们热衷于小组合作并作出相应的贡献是能够理解的。那么如果参与者发生改变,那么会不会影响调查结果呢?学生学习成绩和对小组学习的态度之间是否有关联呢?这些都是值得笔者继续深入思考的话题。
总结
本篇文章通过一篇问卷调查研究了小组学习与学习动力之间的关系。笔者发现,参与者们认为小组学习是一种有用且有效的促进学习动力的方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或许外语教师可以多多鼓励学生们进行团体合作,相互鼓励。
【英语课堂上高中生小组学习与学习动力的简单调查】相关文章:
学习小组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08-25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调查报告02-06
《引爆你生命动力》学习心得08-22
论小学英语课堂上的评价语08-23
学习《英语课程标准》的体会08-24
小组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09-05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02-07
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探讨04-06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