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多向循环互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模型

多向循环互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模型

时间:2022-08-20 12:45:53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多向循环互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模型

  多向循环互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模型
  
  王新国
  
  摘要:多向循环互动校本研修模型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实现了“理论一机制一实践”三环节的循环互动。它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多向性与循环互动性,并在这个循环互动的系统中实现专业能力的螺旋上升。构建多向循环互动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模型,旨在起到这样一种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更新、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理论,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操作性强的理论依据、方向与目标;重新发现教师的职业及本身价值,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校本研修模型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顾名思义,就是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课堂为主要阵地,以教师为学习和研究的主体,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性、研究性的进修活动。实践表明,校本研修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与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努力探索以课程开发、有效教学和教学反思等为主题的教育教学实践情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尝试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向循环互动式校本研修模型(如图1)。多向循环互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模型
  
  一、多向循环互动校本研修模型的构成
  
  多向循环互动的校本研修模型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由“上、中、下”三个多向循环构成,体现的是这样一个多层次、多方向循环互动的基本流程:第一个多向循环,即“上循环”,表示教师专业发展由三个方向(或维度)构成,即校本研修理论、校本研修机制、教学实践情境,这三个环节之间循环互动;第二个多向循环,即“中循环”,指教学实践情境层面下的课程开发、有效教学与教学反思这三个有效途径之间的循环互动;第三个多向循环,即“下循环”,是指校本研修理论、校本研修机制与教学实践情境层面下的课程开发、有效教学与教学反思之间的循环互动。
  
  二、多向循环互动校本研修模型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且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质。多向循环互动校本研修模型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多向性与循环互动性,并在这个循环互动的系统中实现专业能力的螺旋上升。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向循环互动校本研修模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有机循环系统。
  
  第一,所谓“多向”,是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方式是多方向、多层次的。
  
  (1)构成要素的多向性。校本研修理论、校本研修机制、教学实践情境之间的循环互动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向维度。校本研修理论对校本研修机制与教学实践情境具有指导作用,后两者则充实、完善校本研修理论——基于校本研修理论制定的校本研修机制,是教学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则是检验校本研修理论与校本研修机制的重要标准。
  
  (2)教学实践情境的多向性。课程开发、有效教学、教学反思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教学实践情境的多向维度。课程开发的最大价值,在于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它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教学不断趋向有效。将课程开发定位于有效教学,可以进一步拓展课程资源的功能,使课程开发更加有的放矢;将有效教学研究放在课程开发的情境中,可以使有效教学扎根于课程,获得更多的教学动力。而教学反思,作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思考、再认识,贯穿于课程开发、有效教学的始终。
  
  (3)校本研修理论、校本研修机制到教学实践情境下的课程开发、有效教学与教学反思的多向性。校本研修理论与机制是课程开发、有效教学与教学反思的理论依据与制度保障,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与制度保障;而课程开发、有效教学与教学反思是校本研修理论与机制的具体实践,也是检验校本研修理论与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的多向途径。
  
  第二,所谓“循环互动”,是指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模型的多项因素、多层次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环环相扣、相互促进。
  
  (1)校本研修理论、校本研修机制与教学实践情境的循环互动——从校本研修理论的基本内涵切入,构建多元的校本研修机制,探讨其多向发展的途径、载体(即课程开发、有效教学与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实践情境),并在这一教学实践情境中验证新课程校本研修理论、机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实现从理论到机制到实践、再由实践到机制到理论的循环互动。
  
  (2)实践载体之间的循环互动,即课程开发、有效教学与教学反思“三位一体”的循环互动。课程开发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有效教学是课程开发的宗旨和归宿;教学反思则蕴含在每个环节中,并积极地促进着课程开发与有效教学的实施。
  
  (3)实践载体与目标(即教师专业发展)的循环互动。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实践载体与目标的整体循环互动(课程开发、有效教学与教学反思不仅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这一目标的实践载体,而且也分别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实现),二是课程开发、有效教学、教学反思与目标的分别循环互动。两种循环互动有机结合,最终使得教师专业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三、多向循环互动校本研修模型的内涵解读
  
  (一)践行校本研修理论
  
  作为一种“草根化”的教研活动,校本研修具有针对性、自主性、灵活性等特点,目的在于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它应遵循如下原则:(1)以校为本的原则。校长和教育教学的中层组织是校本研修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起主体作用;因校制宜地制定校本研修的方案、计划;常规性的全员研修模式和非全员性个别化的研修模式相结合。(2)校长负责原则。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引导者和学习者。(3)教师需求原则。教师群体需求和个体需求相结合,以需定训;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以求定训。可见,校本研修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应体现这样的基本流程:“理论实践”的循环互动。
  
  (二)构建校本研修机制
  
  作为高中教师多向循环互动专业发展模型的“实践目标”环节,我们认为,校本研修机制是指“在一定体制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制度以及手段、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结构与运行方式”。科学、规范、合理的校本研修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1.制度先行,使校本教研活动日常化。比如,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条例》,明确校本教研长、短期计划和教研活动实施细则;制定校本教研的评价、激励、奖励制度(如校本教研规划制度、教后反思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校本教研例会制度、互相听课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研成果推广制度等),激发教师的教研内驱力。
  
  2.课题带动,使校本教研活动理论化。围绕课题研究开展的校本研修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的成果指导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体及群体由感性经验向理性认识飞跃,获得不同层面的发展。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全员、全程参与课题研究——校长是课题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全面领导课题研究及校本教研活动工作;教务处积极落实,负责相关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任务分配等内容;教科室作为课题的牵头和协调部门,负责与课题有关的协调工作,并汇总校本教研活动研究成果。通过完备的课题工作机制,带动教师更新观念,夯实理论,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3.专业引领,使校本教研活动规范化。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支撑。一方面,为使校本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取得成效,专业引领团队应由三个层面的人员组成:一是以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为主的校内专家;二是以省、市教研室、教科所等为主的学科专家;三是以大学教授、博士等为主的理论专家。另一方面,创新专业引领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以“新课程普及日”、“案例剖析”、“专题讲座”、“课堂诊断”、“同课异构”、“自主学习”、“教师论坛”等不同主题的教研活动。另外,专家在引领过程中,必须随班听课,要提出有针对性的诊断方案和解决措施。
  
  (三)整合教学实践情境
  
  校本研修机制解决的是“我要发展”,但“怎么发展”和“发展的具体途径”,必须依靠教学实践情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性是“实践的”,教师必须具有一种知识:它能帮助教师在面临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时,运用科学方法,探求问题的可能成因,了解问题的真相,研究解决的策略,进而采取合理的行动。这种知识就是教学实践情境知识,有时也称作实践性知识。它的形成,应重点关注如下教学实践情境的整合:
  
  1.课程开发。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在校本研修理论及机制下的课程开发,更加强调课程的整合,即通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互相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学科教学目标上的整合。即传授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学科情感、正确的学科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学科的概念、原理和观点与把握材料、方法和过程的整合。(2)学科教学内容上的整合。即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当代社会生活的整合,文本教材与网络资源、生活资源的整合,学科传统内容与学科的新发现、新观点、新问题的整合等等。(3)学科教学方法上的整合。即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的整合。课程整合是一个蕴含着智慧、意志、互动、调整的行为过程,是校本研修理论及研修机制的重要展现与回应。
  
  2.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内涵,就是教学要“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从校本研修的角度,有效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1)夯实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机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切实有效地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2)以公开课、活动课、示范课等为契机,引领教学改革。(3)多维度优化教学评价。即以人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针对各学科特点,围绕开展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重点对课程管理水平、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教学效益、信息化与学科的整合、学生自主学习等情况去分析评估与量化考核,实施过程性、发展性评价。
  
  3.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一般来说,教学反思包括如下四个环节:具体实践经验、观察分析、理论升华和积极的验证。但这四个环节并不是孤立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交流讨论法、日记反思法等。如日记反思法,是指教师以写教学日记的方式来促进其反思能力的发展,内容通常包括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知、所做,并对为什么要做某事的原因进行反思,从中得出结论。
  
  哲学意义上的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改变过程。教师的发展也是作为社会职业人的教师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初任教师,到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到成为实践教育家的持续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影响其终身的过程。构建多向循环互动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模型,旨在起到这样一种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更新、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理论,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操作性强的理论依据、方向与目标;重新发现教师的职业及本身价值,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多向循环互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模型】相关文章: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学研修08-24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研修总结05-06

校本研修个人发展总结范文(精选14篇)08-13

教师校本研修心得07-25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感言08-25

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心得09-11

教师校本研修个人总结09-06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11-17

多元化校本培训 促教师专业发展05-09

校本研修个人研修心得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