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也谈语文积累

也谈语文积累

时间:2022-08-20 13:07:44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也谈语文积累

  也谈语文积累
  
  朱红梅
  
  语文积累是个老话题,其实也是个新课题。不可否认,语文积累离不开多读、多背、多看。但是,面对中学阶段八九门功课的学业任务,面对从未真正得到有效减轻的考试压力和升学竞争,这“三多”如何保证?学生们何来时间?何来动力?何来兴趣?不要总是简单地讲大道理: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学习是每个学生自己的事情,为了好的语文成绩你就应该多看书!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肯挤时间多积累,更应该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提高语文积累的效率,让学生的语文积累尽可能大、尽可能快地显出成效。
  
  一、积累不是机械的累加堆积,而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
  
  许多人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重读”传统为理由,为不求甚解的读书辩护。殊不知古人重“多读”,更重“自悟”,有“悟”的“多读多背”与死记硬背有很大区别。
  
  语文积累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利用最佳年龄时期多记诵一些优秀作品的确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但语言积累绝不只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
  
  理解、感悟、鉴赏是积累的基本条件。没有理解、感悟、鉴赏的记忆只是机械记忆,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切断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势必会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把学习者的理解、感悟、体验逐出积累的领域,而人为地强调记诵,只能是事倍功半。理解、感悟、鉴赏、记忆四个环节不能绝对分割,它们如调色板上的颜料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理解中往往有感悟,有鉴赏,也有记忆;记忆中又会有新的理解、感悟、鉴赏。从理解到记忆、积累,往往需要循环往复多次,而不是一次完成。要真正比较好地实现以上这些目标,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多次运用,在运用中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加强学生记忆的效果。对某些内容的理解、感悟、鉴赏很难一次完成,往往要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多次反复。
  
  最简单的例子是新词语的积累。比较简单原始的办法是拼读、抄写。不管小学生还是初中生,对将词语抄写几遍这样重复机械的学习任务大多比较反感。但是聪明的老师就因为采取创造性地教给学生简便的识字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词语教学的兴趣和效率。比如“合手拿,人门闪,土里埋”,“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这样的儿歌编写法不仅让枯燥的生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理解性重组培养了想象力,增强了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对于初中生来说,将新学词语连词成句这样的练习,也同样既能使学生在正确运用中加深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感悟,又能让学生在有趣的片段练习中培养想象和联想思维,锻炼写作能力。
  
  二、积累不是简单的硬性灌输,而是在有效的情境对话中激发内驱力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习得新信息——这种新信息常常是与一个人已有信息相悖的,或是已有信息的替代,或是已有信息的提炼;转换——这是一种处理知识以便使其适应新任务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外推、内插或变换等方法,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便超越所给予的信息;评价——检查自己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否适合于这项任务,如概括是否恰当,外推是否合适,运演是否正确,如此等等。
  
  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完形一顿悟说”也认为,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长期记忆系统中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这种完形倾向具有一种组织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使有机体不断发生组织和再组织,不断出现一个又一个完形。格式塔“完形一顿悟说”强调模拟场景,讲师引导,学员顿悟,而不是死记硬背,拼命练习。通过顿悟获得的理解,不仅有助于学习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
  
  现代课程论的观点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交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和沟通方式的两代人,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碰撞,从而提供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契机。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每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实际上都是一个新的情境,老师的作用就在于能不能将这新的情境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结合起来,创设更富有激励作用的情境对话,让学生习得新信息,实现新完形。
  
  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应该设法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来实现对新知识的顿悟或者习得,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这样积累才具有内驱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积累需要教师有一系列的智力操作、技术手段和方法策略。当然我们也可以很好地利用因特网技术来实现我们的目标:可以搜寻大量的背景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利用音频视频资料帮助他们识记文本。要充分地意识到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对他们的所喜所恶因势利导、比如在教学《诗经·蒹葭》时,为了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我抓住学生普遍喜欢唱歌的特点,在课堂上反复播放这首涛的古音唱曲。浅吟低唱中、学生不仅感受到诗经重章叠句的音韵美,更是在师生同唱的情境中喜欢上这些本来佶屈聱牙的远古诗歌,并产生学习的兴趣、背诵的热情和吟唱的冲动。再比如对于《诗经·蒹葭》中“伊人”形象的理解,绝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伊人”就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老师就建议大家把《蒹葭》中的“伊人”和初一已经学过的屠格涅夫散文《蔚蓝的王国》中的那个“她”进行比较。在老师创设的讨论环境中,在富有挑战性的思考面前,学生对“伊人”形象的理解顿时宽广了许多,有同学说“那是追寻者心目中的理想”,有同学说“她和伊人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它吸引着古今中外的人们孜孜以寻”。
  
  三、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兴趣导向、价值判断的实践中逐步提高眼力
  
  教师经常会碰到家长咨询语文学习方面的问题,其中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孩子爱读书?该给孩子买什么样的书和杂志?怎样才能让孩子的阅读很快发挥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语文需要积累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共识。家长认识到积累的功效固然重要,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积累,却还是要着眼于每个孩子。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孩子,还给学生,让孩子在导向指引、自主选择下培养阅读的兴趣,体悟日积月累的功效,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甄选优劣、价值判断的眼力。
  
  有时候,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对积累的理解都有失狭窄,过于功利:或非文学书籍不读,或读了书就要摘抄,或以自己的好恶左右孩子的阅读兴趣,或误以为积累就是阅读中外名著。其实,语文积累途径很多,语文积累的内容更是无所不包。
  
  语文积累不仅包括语言层面。还包括文化层面、生活层面。看文学作品是积累,摘抄好词好句是积累,上因特网,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参加活动,出门旅游,与人交谈……一切有言语交际的场合、一切与语言文化有关的生活方式也都是积累。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一定要有强烈的“大语文”意识,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把选择的机会交给孩子。如果孩子喜欢军事,就鼓励他广泛阅读军事类书籍,接触与军事有关的事物,参加与军事沾边的活动。随着孩子积累的深入,老师和家长可以在孩子军事爱好的基础上慢慢引导,逐渐打开孩子的视野,由军事拓展到历史、社会、文化,这样孩子的知识面加宽了,阅读量增加了,语文能力自然也提高了!千万不要孩子喜欢军事,却非要让他读《红楼梦》,以为只有读《红楼梦》这样的文学作品才能发挥语文积累的功效,其结果往往是孩子阅读兴趣全无,拿起书本就如受罪,甚至让孩子厌恶书本,惧怕语文。
  
  语文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一个感悟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一定不能带着立竿见影的功利之心。那种逢看书就要摘抄好词好句,逢旅游就要写作文的机械做法,往往会使孩子感觉阅读也是负担、旅游也有压力,其结果是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语文更是敬而远之。所以,我们要以一种新的认识、新的理念来对待语文积累,要在语文积累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文化精神,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阅读和表达的愉快,引导他们主动阅读,广泛涉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积累。
  
  四、积累既要注重知识的扩充。又要加强学生自主积累的意识和方法、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得到语言的积累,还要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意识,提高他们语言积累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等。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自主读书、积累。
  
  积累是一个可做纵向考察的立体化工程,摸清其内在规律,对于帮助学生高效积累非常重要。首先,要让学生在日常的点滴积累中自我发现积累的快乐,收获积累的好处,从而在态度和意识上重视积累,积极参与与积累有关的活动。其次,鼓励学生在日常积累中养成梳理、思考的习惯。比如,引导学生进行目标明确、主题集中的积累活动,有方向地对自己的信息库展开分类和分组,从而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再比如说,对于名篇佳作的阅读,不要简单使用摘抄法,不妨从泛泛而读到简单勾画,再到闲言碎语点评,再到札记积累、日记积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
  
  对于积累的方法,教师更应该做深入研究。比如有老师借鉴英语单词的学习方法,提出一种“星火式”词语积累法,即利用音形义的相同或相近,进行星火式发散,将相关字词因某种相同之处而串联在一起,比较、辨析,从而达到记忆的准确性和辨误性目的。还有老师鼓励学生借助电子手段采用“分类法”积累名篇佳作,或以时代分类,或以地域分类,或以作者分类,或以作品内容分类等等。
  
  为了促使良好习惯的培养,有老师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发现汇报会”“习作交流会”等活动,并把这些活动作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在经常性的交流中相互评价,相互促进,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习惯。
  
  语文积累是知识积累,也是技能积累、习惯积累,更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学习过程,它涉及语言、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需要家长、老师、学生、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其中值得注意、值得探索的方面还很多,但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作为语文老师,把握好积累的原则,积极探索,就一定能为学生找到适合各自特点、富有各自个性的语文积累之道。

【也谈语文积累】相关文章:

语文积累·运用教案02-28

也谈善诱学生积极思维08-24

关于语文语言积累的论文08-23

也谈厦门文化作文800字05-16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积累08-22

《也谈无所畏惧》作文教学心得08-24

谈礼貌语文教案02-07

《谈生命》的语文教案02-10

随谈语文教学08-24

谈探究语文学习方式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