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立足成才寻找支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立足成才寻找支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时间:2022-08-20 12:37:12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立足成才寻找支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立足成才寻找支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福建 安溪 ●王志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千方百计地引导“学习的主人”——要学生去学习数学知识,去探究数学知识,不断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效果。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连贯的,有一定的系统性。作为教师应该清楚教材数学知识的编排体系及一些知识要点,然后寻找一些“支点”,借助这一些“支点”引发开去,引导学生去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和质量。那么,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寻找学习数学的支点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呢?
  
  一、寻找兴趣支点,培养学习兴趣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否则,学生学习就会寸步难行、举步维艰,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学习效果。学习数学也是如此。数学知识,大多跟数字打交道,让人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什么学习效果。为此,作为数学教师对此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再根据数学知识内容,想方设法寻找兴趣支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一来,学习数学的效果与质量一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那么,要怎样寻找这个“支点”呢?寻找兴趣的支点,其途径很多,下面笔者就谈三点:
  
  (1)树立主体性。学习的主体是谁呢?是学生。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但要真正做起来却有时候就会力不从心。因为我们数学教师很多时候往往会担心学生学不会、学不懂,故而大讲特讲,讲得天花乱坠,尽力“灌输”,结果,把学习的主人给“束缚”了。为此,我们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树立主体性,心中有学习的主人,有学生的主体位置,这样就能更好地驾驭数学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其次,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这种活动一定要符合学生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并适合学生主观愿望,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三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得到知识的互为补充,达到共同探索,共同进步、提高数学知识技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导入生活化。很多人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确没错。每一节数学课有个良好的开端,后续的工作就能比较顺利地展开实施,成功的几率就比较高。反之,数学课堂教学进程就有可能磕磕碰碰,就有可能在某个知识点上产生“堵塞”,有时也许会因“堵塞”而让数学教学活动“流产”。要是这样,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学生学习质量同样也要大打折扣。每一节的数学课堂教学要达到一个“良好的开端”,就得依据教材,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导入”工作,把“导入”做实做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如果是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学生接受知识就会比较快。为此,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的导入应该尽量做到“导入生活化”。如在教学“认识平均数的作用”这一内容时,教师从班级实际出发,举例说:“这次语文第一单元考试,甲班学生30人总成绩2400分。乙班学生32人总成绩2560分。因此,我宣布结果:乙班学生第一名,获得胜利。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开始议论起来,有的同学马上说:乙班的同学人数比甲班的同学多,所以总分当然比甲班多,这样算不公平,也不正确。”此时,教师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说:“那么应该怎样算才是公平的,才是正确的?”……这样跟学生一来二去地讨论,水到渠成地引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3)评价生活化。为什么要评价?其目的是什么?这是教育的引导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评价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评价正与误,二是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寻找学生的亮点进行评价,力求做到评价生活化,让学生听得懂,从而点燃学生学习数学之热情。如一位学生做对了一道题,其实还有很多题做错。这种情形,教师应该这样评价说:“你真聪明,越来越聪明,现在已经做对了一道题。只要你再加倍努力,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此一来,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和情感,从而主动地去求知。
  
  二、寻找生活支点,拉近学习距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教育源自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学习数学的支点,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那么,要怎样寻找生活支点以拉近学生学习数学的距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一是挖掘社会资源。社会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资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教师要注意挖掘。比如说,报刊、广播等媒体,或跟人闲聊中,甚至小朋友之间的一些游戏活动等方面都蕴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只要用心去捕捉,就能掌握到第一手数学知识的资料。二是挖掘校园资源。学生最熟悉的莫过于校园生活。我们只要留心观察,注意收集,就能发现校园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师要对数学问题进行整理,带进数学课堂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如在讲到图形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教室里一些物件的形状,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图形。三是挖掘家庭资源。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家庭生活中有许多数学资源,只要注意去发现、去挖掘,就能为我所用。如钱币的认识,人民币各类币值的大小、图案、形状等均能从学生家庭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
  
  三、寻找探究支点,促进学习提高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寻找探究的支点,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如在教学“购物问题——常用数量关系”时,可以设计一个到商店买数学本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根据设计的生活情景去探究、去分析,去寻找数量关系,列出等式进行解答。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就能体验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从而促进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一些支点,如兴趣支点、生活支点、探究支点……这一些支点生发开去,就能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数学,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立足成才寻找支点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相关文章:

加强线性代数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05-04

数学教学论文:和中学生浅谈如何提高解题能力08-22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03-20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08-24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论文05-31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07-03

对提高中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研究08-25

音乐课堂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08-23

地理读图描述能力的提高08-23

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实践活动总结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