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引用要得当
引用要得当文/阎永锋
许多同学已经知道引用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或通过引用名家名篇来写出与众不同的内容,或通过引用名言警句来提炼精彩的点睛之笔,或通过引用经典诗文来彰显自己雄厚丰富的材料积累并锻造文采飞扬的优美语言……应该说,这些想法和做法都不错,因为引用毕竟是一种很高明的“借光”策略。但凡事都要有度,引用也不能例外。引用最要紧的是要做到得当。
一要适量
这显然是从数量上提出的要求。引用虽然省时省力,但并非多多益善,如果引用过多,既在无形中减少了属于“自己”的篇幅,使“自己意思”的表达受到影响,还会给人以卖弄之嫌。请看下面的例段。
例段1:
因为有了和谐,才有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美丽景象;因为有了和谐,才有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美诗篇;因为有了和谐,才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人间美景;因为有了和谐,才有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因为有了和谐,才有了“世外桃源”的人间仙境;因为有了和谐,才有了“高山流水”的优美乐章。
例段1选自中考作文《和谐人生》,且不说“因为有了和谐”才有了“美丽景象”、“壮美诗篇”的说法有些牵强,也不说“人间美景”与“人间仙境”与和谐并无多大关联,单是为了句式整齐而大量引用诗句的做法就非常值得商榷:有必要非得凑成六句话吗?四句不也成吗?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如此分析下去,这段文字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然而主要问题是引用过量。让引用少些、精些,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之一。
二要准确
这显然是从质量上提出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准确是引用的生命,如果我们引用的名言警句、经典诗文等不准确——或张冠李戴,或移花接木,或错别字连篇,既是对被引用人及其作品的不尊重,还会削弱文章感染人、说服人的力量。请看:
例段2:
各位同学,让我们牢牢记住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生习作《才自学中来》)
例段3:
但见悬崖峭壁上垂下一条数十米宽的瀑布,瀑布轰鸣直泻,吐珠喷玉,好一幅“飞流直下三千丈,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美景。 (学生习作《镜泊湖览胜》)
例段2和例段3都犯了引用不准确的毛病:例段2所引用的话并不是出自孔子之口,而是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例段3所引用的诗句中竟出现了别字,原文不是“丈”,而是“尺”。引用不准确虽然有“笔下误”的可能,但更多的还是记忆不牢,以及引用时不认真、不严肃的态度所致。
三要切题
这显然是从表达的实际需要上提出的要求。引用是为了更充分、更流畅、更有文采地表达,而表达的第一要务就是切题,如果引用的内容不切题,不仅于表达无益,还会让读者生厌。请看下面的例段。
例段4:
正如著名作家刘新吾所说:“与其讨好别人,不如武装自己;与其逃避现实,不如笑对人生;与其听风听雨,不如昂首出击。”还是那句话——让我们轻装前行。
例段4选自中考作文《让我们轻装前行》,尽管文中所引用的名言极富文采、哲理,然而它不能很好地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让我们轻装前行”。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则名言的核心意思是“怎样改变自己”,这与文章中心论点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如此引用显然是不切题的。
四要得体
这显然是对引用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经典诗文等,既要完全适合“此情此景”,又要合情合理地与文中的其他内容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请看:
例段5:
风,我期待着我们再次相聚在校园,再次共享“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快乐。(学生习作《给好友的一封信》)
例段6:
“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这是马克·吐温的墓志铭,朋友,让我们以这句话共勉。(学生习作《我与朋友有个约定》)
例段5所引用的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句子,因为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的,其中虽有离情别绪和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但显然不适合用于表现同学间的离散团聚之情;例段6所引用的是一则墓志铭,以墓志铭来充当好友间共勉的话,不合适,也不得体。
【引用要得当】相关文章:
巧妙引用 妙笔生辉09-25
引用经典诗词名句 铸就文采飞扬作文05-03
引用经典诗词名句,铸就文采飞扬作文08-24
小学班级管理心得当好低年级班主任07-14
要诚实作文07-29
做人要诚实09-01
要离开的句子02-23
要开心的句子02-17
要分手的句子12-29
要下雨了作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