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关系浅见

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关系浅见

时间:2022-08-20 20:13:37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关系浅见

  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关系浅见
  
  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肖 勇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环境氛围和办学风格的反映,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校纪、师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心理趋向、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它不仅对师生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而且通过培养出的人才的高素质辐射向社会,其影响是全面深刻和持久的。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构现代化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的心路之途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个性、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可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不仅使学生学会做事,更重视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而提高素质则更多是解决如何“做人”,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结合,才是理想完整的教育,所以说素质教育不是对教育的分类,而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教育观念,它强调一种基础、一种素养,是一种做人与做学问的功底。因此,在学生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学校应教育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应是一种受用终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夯实正确的思想道德基础。若因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重智轻德,造成教育的缺失,往往错过最佳教育时机,学生终生难以弥补。比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础的层次,或说最基本的文明教养。要提高将来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在中学这个行为习惯正在形成的阶段,就必须着力解决好学生社会公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又可以转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影响一生的发展。再则,良好行为习惯的获得过程,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若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某个教育阶段,因教育不到位,训练不落实,就会形成学生社会化水平的滞后现象,使将来社会成员文明程度降低,日后想力图纠正也十分困难,严重的还可能生发许多人格和心理障碍。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铸塑校园精神的建构之本
  
  校园文化建设除了提升校园文化“物”的品位外,还要重视“人”的塑造。它在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具有核心意义的校园精神。铸塑校园精神,简括地说,就是学校的生命活力,是学校独特的财富和资源,是反映出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特色、精神风貌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我们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每当置身于一座具有优良传统并享有巨大社会声誉的学校,总会感到校园里有一种富有生命的东西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使我们感奋。如到北大清华就使人油然而生这种感觉。清华大学在几十年历史渊源中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八字校训通过清华人自励自勉,承传升华,演绎为今天体现时代精神的“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清华校风学风,辩证地塑造了清华学生行为与思辨、学习与创造、务实与求新的作风,成为清华学子在国家各个岗位上取得良好声誉的坚实基础,正是在这样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熏陶下,清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治学、兴业、治国之才,由这种清华文化环境不断孕育积淀形成了清华独特的校园精神。同样,在我校升旗和降旗仪式上,在室外,无论你正做什么,只要听到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老师同学都会面对国旗的方向原地肃立,彰显了育英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无意中散发的内趋力,得到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和兄弟学校的高度赞扬。
  
  三、校园文化建设是弘扬人文精神,培养人文底蕴的陶冶之源
  
  何谓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理性意识、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评价体系、价值观念和实践规范,是人类以文明之道大化于天下的生命大智慧。当今要大力弘扬的这种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它包括了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人生追求;社会与历史责任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操;把握现实、面向未来的胸怀和眼光;义利兼顾以义为上的价值取向;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人、宽容合作及互助奉献的精神。它既是一种理性意识,也是一种非理性的体验;它既表现为一定的知识形态,也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它既是一种积极的生命追求,也是一种现实的行为规范。它与科学精神同属人类精神必不可少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实践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素质教育说到底是解决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如何做人是基础的基础。校园文化建设中力求弘扬人文精神,就是要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包括努力发掘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教育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实行开放式教育,努力营造高品位、高层次的人文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有了坚实的人文底蕴就会牢固的构筑起学生正确的精神支柱,而正确的精神支柱的构筑,对于学生崇高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精神催化的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兼具科学人文双重品质,而文化底蕴是构成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文化底蕴是否厚实充足造成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下文野之分。
  
  文化底蕴是蕴藏于千姿百态的文化载体现象深处的思想精义,它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在文化发展史上,经过千锤百炼而凝聚升华的一些最基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一个人思想道德观念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一定的人文意识又总是蕴涵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因此人文素质对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底蕴是在接受教育熏陶中,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把握和领悟的。这种实践过程既是运用文化工具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是主体自身修养的过程,即治学修身同时并举。尤其是高中生,近期升学目标将他们求知天地,被迫局限在狭窄的升学需要和学业训练之中,因此缺乏“多维营养”,造成人文底蕴的欠缺;这又决非“文化快餐”就能奏效的。人文底蕴的挖掘与培养,除了主渠道的德育渗透贯穿在学科教育全过程外,还需要丰富完整的校园文化教育,并用这种教育去唤起学生改造和提升自己的强烈愿望,务必把知识传授与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涵育熏陶中,使文化底蕴积淀到人的身上,使他们自觉追求自身完善,在高雅的人文教育中,形成高品味的文化素养。

【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关系浅见】相关文章: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02-17

关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论文08-22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12-27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报告10-24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08-24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计划02-28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04-29

校园文化建设合同03-20

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04-23

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06-14